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数字化时代,必备的4大能力,欢迎阅读。
内容来源:2024 长三角数字化人才发展大会暨 "AI+ 人力资源管理 " 创新论坛。
分享嘉宾:何伟,数字化人才专家,大任智库总经理,《透明商业》作者。
高级笔记达人 | 李云
责编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8070 篇深度好文:4715 字 | 15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Open AI 发布的基于 Sora 生成的视频,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区别,也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科技话题。
虽然最受冲击的是传统的影视、广告行业,当时代的大浪打下来,没有一粒灰尘可以幸免。
要在数字化时代生存和发展,不掌握数字化的人才就不能称为人才,没有数字化的企业也岌岌可危。
数字化人才的缺口已高达 2500 万,新增的数字化职业也达到了 93 个,这个趋势无可避免。但要让数字化人才真正为企业产生贡献,就必须掌握数字化用人的方法。
一、人才数字化的发展与演变趋势
1. 人才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2013 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为 1000 点,2021 年增长至 5611 点,年复合增长率达 24.06%;同期,数字人才指数由 1000 点增长 6440 点,年复合增长率达 26.22%。两者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数字人才指数增长率超过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增长率。
人瑞人才科技集团、德勤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我国当前数字化人才缺口在 2500-3000 万。
2022 年 9 月 28 日,人社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修订等情况举行发布会。本次修订后,《大典》净增 158 个新的职业,职业数达到 1639 个。
此外,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首次在《大典》中增加对数字职业的标识这次共标注了 97 个数字职业,占到职业总数的 6%。
而一些专业的机构所展示的数字新职业远不止如此,但这已经非常能说明数字人才发展的趋势了。
2. 人才标准,与时俱进
在数字化长过程中,人才的标准是与时俱进的。
不管是企业中有实战经验的 HR,还是前沿人才研究的教授,都对此有很深的感受:曾经的专业方式和专业技能固然有效,但市场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代,其配套的人才模式、核心能力和用人模式都会随着时代的进展而进展。
在机械化和电力化时代,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标准化和流程化;
信息化时代,人才的核心能力就变成了程式化和系统化;
网络化时代,人才的核心能力又变成了在线化和平台化;
现在我们正处于网络化向智能化的转变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就变成了模型化和场景化;
而将来的元宇宙时代,核心能力则是体验化和生态化。
二、数字化人才的新标准
1. 数字人才的新 " 四有 "
数字化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符合当下的用人要求和成长要求呢?
我认为要做一个 " 四有 " 新人:一是要具备数字新思维;二是学会数字新知识;三是要掌握数字新技能;在具备前 " 三有 " 之后,人才就会随着他的思维、知识、技能积聚成数字新财富。
数字新思维,包括三项浅思维和三项深思维;数字化新知识,包括信息化知识、网络化知识、智能化知识和元宇宙知识;数字化新财富,包括数字空间、数字资产和数字财富。
2. 数字时代的生存手段:数字新技能
今天我重点讲一下数字新技能。猎豹 CEO 傅盛最近发布了一个演讲,其中提到了一个说法:目前企业使用 AI 有三个段位,青铜、黄金和王者。
青铜段位的企业,使用的是开放性的公有数据和开放性的通用大模型,内部员工对提示词(prompt)进行学习,就可以将一些宣传文案和设计工作转由 AI 来辅助完成,这是大多数企业正在做的一项工作。
黄金段位的企业,已经具备一些专门岗位的私有数据了,结合 RAG(增强搜索生成)和 agent 套件(外挂件集成的智能结合体),一部分岗位将由数字员工来代替,提高效能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虽然前几年也有数字员工,但只限于自动化,而现在 AI 化的数字员工可以处理一些更复杂的定制化事件。
王者阶段,是每个企业的 AI 之梦。这一阶段的企业建立自己专属的大模型,并定制相关的应用,使用自己的经营数据(包括人才的数据能力、状态标签以及管理模式等),这些数据自动产生,又不停迭代,最后在各个层面辅助决策。
青铜是企业所必备的基础段位,这就要求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具备数字化新技能,至少要具备基本的 AI 提示词的初级能力,结合不同的岗位要求,初级能力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I 写作,AI 自动生成各类文本创作。比如营销文案、演讲稿、课题论文、邮件、会议纪要等;
AI 作图,AI 自动生成各类图片创作。比如营销海报、邀请函、论坛背景、企业 LOGO、游戏画面等;
AI 编程,AI 自动生成各类程式类创作。比如生成网站、生成小程式等底层技术开发;
AI 视频,AI 自动生成各类视频创作。比如生成数字人新闻播报、生成企业宣传片、生成讲课视频等。
接下来,就要求把提示词能力投入到企业实际的管理和运营中:
在商业运营上,AI 自动生成各类创业方案,商业计划书,客户营销策略;
在客户服务上,AI 可自动生成客户服务方案,负责客户服务的聊天对接,24 小时客户营销;
在研发设计上,AI 可自动生成各类研发备选方案,产品调研分析,设计方案;在生产运营中,AI 可自动生成各类运营方案,并通过插件应用提供备选供应商,采购建议。
AI 提示词的能力也具有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理解提示词基本概念;理解 Open AI 官方文档中的六大测录;使用简单对话生成;替换 1-2 个提示词模板;生成通用型文本。掌握了这些,你就可以使用简单的对话生成一篇宣传报道或者一篇会议纪要等。
中级层次比较难,这也是大家觉得大模型不好用的根本原因,比如要写一篇会议主持稿,如果不能写出有深度、有专业性的提示词,就得不到你想要的素材。
因此,我们要理解提示词编写的元能力(系统思考、框架思维、共情能力);建立书写提示词框架习惯;能够组合应用不同框架的提示词,构建自己领網域的提示词。
高级层次的提示词工程师,要了解 prompt tuning 方法和框架;熟悉小模型的部署和搭建;熟悉客户服务模式,把握用户的需求,把 prompt 编写能力扩展成产品和服务能力。
三、数字化用人,业人一体
为什么要用 " 业人一体 " 四个字呢?
一直以来,HR 的能力要求从最早的六大模块到 HR 的三支柱,HR 最被吐槽的是其不具备业务思考能力,没有战略思考,跟不上业务的发展方向。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人力资源与业务紧密贴合在一起?
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业人一体化。
1. 规划一体
首先,根据发展规划,制定人才规划。
以前的人力资源规划,先要做现有的人才盘点,即把业务和组织结构结合进行规划,盘点人才数量、人才结构等。
而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用大数据进行提前预测,把组织与业务的前瞻性结合起来理解组织,重新搭建横向、纵向的布局。
其次,根据业务布局,优化人才地图。
当我们盘点出了人力资源战略,也制定了战略执行的计划,那么,对于各个岗位配什么人,其能力要求如何,甚至岗位培养周期(比如基层经理需要 3 年孵化;中层经理要 5 年规划,高层经理要 7 年规划),都可以进行智能化配置。
最后,根据业务运营,定义人才能力。
现在对于人才的定义还是通用的,比如简历。虽然有各种测评工具和测评系统,其实在人才能力的定义上还是有很多困难。
而在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的定义就容易多了。首先把人才标签化、数据化,建立标签库,对人才进行精准画像;其次,对标签化的人,进行算法分析、推荐、预测。
2. 分工一体
要实现分工一体特别难,尤其是国有企业,他们最难协调的一点就是如何把现有编制下的人重新分配、分工,让大家在最大的可能性下面对任务,而不是面向职责。
① 面向任务项目,组建团队协作
互联网时代的组织要求结构扁平化,去中间化。而在数字化时代,自主经营体加平台化的大模式是更强的趋势。
如果企业规模较大,数据较多,可能还要建立数据中台,在更偏平的时候就要把中台和后台叠加在一起,而最强的就是前端一线的部门。
大任智库研究的 " 细胞体团队 " 得了全国管理创新一等奖,这项研究揭示了如何建立最灵活、最敏捷的前线战斗组织。其中包括目标共识、技能共进、规则共守、文化共生、资源共享等具体要求,最终形成自组织、自学习、自创新的细胞体团队。
② 面向职能設定,进行岗位配置
如果说组织整体的趋势是扁平化,那岗位的趋势就是大岗制。如何理解大岗制呢?
以往人力资源部往往分为招聘岗、培训岗、绩效岗等,这就至少需要三个人,而现在要求三岗合一,变成综合事务岗,人力资源下面就有好几个综合事务岗的员工。
为什么要从原来的细分工模式变成现在的大岗制呢?
一是我们要面对整体的工作任务,而不是面对工作职责;二是工作本身是一体化的,是一个完全目标下的行动,没办法切得那么碎。
③ 面向工作订单,促成个体响应
订单化响应,我们都不陌生,网约车和外卖都是订单化响应的典型代表。为什么企业内部不能尝试用这样发订单、接单或派单的模式呢?
可能有人认为企业并不适合这种模式,但我们仔细想想,企业内部还真有一些岗位适合这种模式:
首先,一些高度常规化的工作,不仅是本部门常规化,包括跨部门也常规化,比如项目经理;
其次,额外的创新性工作,比如一些周期性的评估工作;
最后,创新型的工作,这类工作只要梳理出标准化的流程,梳理出面向工作的标签和面向人的标签,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进行派单和抢单。
3. 培育一体
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但培训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在数字化时代也有新的要求和新的方法。
① 结合业务考核,组织能力测评
人才盘点的目的,是要了解人才的能力水平程度,以及人才的能力优势与劣势。
常规的做法还是用测评工具生成测评报告,现在完全可以用一些数字化的能力标签,重新梳理、记录每项静态、动态的结果,把人才的个人画像做出来,然后进行大数据测评,这就形成了能力测评的一体化。
② 结合绩效表现,编制培训计划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工作绩效,提高工作业绩。所以,要根据员工个人的绩效表现来编制个人培训计划。
③ 结合问题改善,倡导课题突破瓶頸
在企业内部,培训都是为了解决企业中的一些经营和管理问题。培训的课题突破瓶頸是基于企业实践的问题,梳理出不同的课题,在内部组建学习小组,最终产生方案成果的一种方式。
我们总结了课题突破瓶頸的七步法:分析背景、揭示现状、設定目标、分析原因、确定对策、实施验证,最后推广应用。
④ 结合知识地图,打造学习平台
虽然很多企业内部都有在线学习平台,但目前来说,这些学习平台与企业内部的实际需要还是有些脱节。
如何打造有效的学习平台呢?首先,要一份基于业务战略的知识图谱,并将其标签化;然后,根据员工自身的能力进行匹配,对其精准推送他应该学习的内容。
⑤ 结合课程推荐,匹配发展计划
基于 AI 推荐算法,结合员工数据和内容标签,为员工推荐个性化的课程内容,随着员工的浏览记录、项目经历、绩效表现、社交足迹等数据的不断更新,持续优化推荐效果。
此外,还可以对员工的培训表现进行智能分析,辅助个性化人才发展计划制定。
4. 激励一体
激励是人力资源工作中最难的板块。在激励的过程中,有些员工给了钱,给了感受,他还是不给力,甚至躺平。
怎样才能有效激励呢?
首先,要基于全维数据,换算绩效数据。
但这点特别难,我们观察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从财务的三张表入手,但观察一个员工的绩效,却无从下手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任智库提出了第四张报表,涵盖了企业的产品、企业的渠道和个人的能力。这样就打通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墙,就能看到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实际绩效水平。员工自己的绩效数据是透明的,别人对他的反馈也是透明的。
然后,基于绩效数据,计算权益分配。就像滴滴司机知道自己接了多少单,有多少打赏,一目了然。
最后,基于绩效积分,开展荣誉表彰。在绩效激励中,除了在物质上给予激励,还要在精神上给予激励。数字时代,过去那种大会表彰的形式已经不必要了,反而在数据系统中直接给予现实的鼓励和反馈更有效。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3 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