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最畅销的奔驰不到30万了,欢迎阅读。
一向高冷的奔驰,也卷入了价格战。2023 年底与 2024 年初,奔驰 C 级在一线城市的降价幅度,让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急忙下单,同时也把一批赶在去年 9、10 月份买车的 " 老 " 车主给整后悔了。作为奔驰最好卖的三大车型之一,奔驰 C 级在公司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大幅降价,不仅是车主,不少友商估计也要慌了。
只要你想,价格皆可谈
" 奔驰 C 级真的降了 11 万,成功抄底!"2023 年 12 月底,王薇总共用了不到 30 万元就成了 " 尊贵的梅赛德斯车主 "。
这辆厂家指导价为 35.52 万元的 2024 款奔驰 C 260L 运动版,被王薇砍下 11 万元的现金优惠," 算上购置税、保险和分期贷款的利息,实际落地价格 29 万出头,比两个月前又降了 3 万多。"
王薇考虑换车很久了,2023 年一整年,她都在关注奔驰 C 级的价格变化。
2023 年年初,车市刚刚掀起价格战,市场曾一度传出 " 豪车价格崩盘 " 的传闻。" 可那时奔驰 C 级也要 33 万左右,而且网友都说奔驰号称‘不坑穷人’,但凡加点选装,就上 35 万了。" 思虑再三,她打算再等等。
到了 11 月初,奔驰 C 260L 运动版的落地价还在 33 万元左右,和年中价格基本一样。王薇有些动摇。现在想想幸亏当时忍住了。
2023 年 12 月,各家车企为了冲刺年底销量,都使出浑身解数。王薇本以为价格战不太会影响 BBA 的燃油车,但没想到,一直表示不会参与价格战的奔驰,对着 C 级开刀了。
"(2023 年)3 月上旬,奔驰 C 级的现金优惠在 6 万元左右。" 北京一位奔驰经销商告诉「市界」,当时网传的 "11 万巨额优惠 " 只是噱头,消费者需要同时满足二手车置换、分期贷款、定向补贴政策,并且店内购买保险、装潢、维修保养套餐等才 " 有可能 " 拿到这个优惠力度。
但等王薇咨询购车优惠时,经销商只有一个分期付款的条件。
进入 2024 年,奔驰 A 级、C 级、GLA、GLB 这四个车型,经销商更是拿出了最大现金优惠幅度。近日,「市界」走访了北京地区的几家奔驰 4S 店发现,虽然每家给出的具体优惠略有不同,但降幅基本都能达到 10 万元。
" 刚刚有客户问我:月底有优惠吗?我笑了,这是月底吗?这是年底啊!只要你想,一切皆可谈!" 一位汽车销售在朋友圈写道。
在 " 以价换量 " 的大环境下,奔驰也没能独善其身。
看着小红书上频频出现 " 挑战奔驰 C 最低价 "" 奔驰 C 历史最低价 " 等内容,已购车的车主们分享着自己 " 抄底 " 的心得,持币待购者打探着自己地区的底价。这让在 2023 年 9、10 月份购车的 " 老 " 车主直呼自己成了 " 大冤种 "。
▲(图源 / 新浪汽车)
「市界」整理公开资料发现,以优惠幅度最大的北京地区为例,2023 年 1-10 月,奔驰 C 级价格相对平稳,优惠幅度基本围绕 5.5 万 -7.5 万元波动。与 2022 年同期最大优惠幅度相比,仅增加了 5000 元左右。到了 2023 年 11 月初,奔驰 C 级终端优惠加码到 8.5 万元,11 月中下旬突然扩大到 11 万元,甚至有些经销商能便宜 11.5 万元。
一位在 11 月初购入奔驰 C 的车主吐槽,选择奔驰本来就是看重其如奢侈品一样的品牌价值、知名度和历史,以及由此带来的平稳价格,没想到这次也像新势力车主那样 " 被狠狠背刺了 "。" 我就是那个刚提车就降价的大冤种。昨天刚上的牌照,今天销售就说又降了 1 万多。"
还有奔驰 C 的新晋车主,购车两个月发现亏了 3 万元," 感觉每天心都在滴血。"
奔驰 C 临危受命
奔驰 C 的降价,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车主对奔驰品牌的信念。作为奔驰最好卖的三大车型之一,奔驰 C 级在公司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冲击豪华 B 级车细分市场的 " 拳头 " 产品。怎么看,这款车应该都不愁卖,可价格怎么会突然在 2023 年底降这么多呢?
原因来自内外部两方面。
据王薇介绍,奔驰 C 级没有明显降幅的时候,她曾考虑过宝马 3 系,这也是奔驰 C 级的老对手。
宝马 325Li 曜夜版,厂商建议零售价 36.9 万元。王薇到店都还没砍价,销售直接给出 8 万多的优惠。" 如果诚意买,估计再谈谈,优惠 10 万也不是不可能。"
对手都这么猛了,奔驰不能再绷着。毕竟 C 级承担着奔驰家族走量的重任,为了不被宝马 3 系抢走市场,它只能开战。
而且另一边,它的同门 " 兄弟 " ——奔驰 E 级、GLC 和 GLB 这哥仨原本也是走量车型,却在 2023 年年底各自都遇到了问题。于是,提振销量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 C 级身上。
"E 级和 GLC 的销量上不来,需要 C 级承担更多的任务。" 北京某奔驰 4S 店销售员张兵告诉「市界」,2023 年 11 月,E 级进行了大换代,12 月刚刚上市,初期产能还没有跟上,而且老款车型已经清光,对年底的销量数字影响很大。
"GLC 也在 2023 年 3 月份完成了大换代,最近几个月因为发动机的一些零配件供应不上,所以厂家产能有限,销量也比较难冲高。" 张兵说。
C 级、E 级和 GLC 是奔驰在中国市场的三大销量支柱,也是北京奔驰的三大核心车型,三者的销量能占到北京奔驰全年总销量的 7 成左右。
2023 年 11 月,奔驰 E 级的销量断崖式下跌,从 8-10 月的单月 13866 辆、17031 辆、11800 辆,一下滑落至 1786 辆,这标志着老款车型基本完成清库。易车数据显示,2023 年 1-11 月奔驰 E 级累计销量约为 14.39 万辆,同比增长 24.8%,大部分销量由老款车型贡献。为了给 12 月上市的换代车型让路,老款奔驰 E 级在 2023 年有着较大的终端优惠。
现在,北京地区几乎各家经销商展厅都有全新 E 级展车,但实际交付量却不多,主要原因还是车源少。张兵现在担心的不是新 E 级能不能卖出去,而是能不能给客户按时交车。
产能问题不仅影响了奔驰 E 级,对 GLC 的打击也挺大。
2023 年 3 月,大换代的新款 GLC 上市,当月销量仅为 3451 辆,随后逐渐回暖。在 7 月 -9 月时,GLC 的月销量已经分别达到 10400 辆、12509 辆和 12050 辆,但缺零配件导致的减产让其 10 月和 11 月销量一下滑落至 7001 辆和 5162 辆,这对于北京奔驰年底整体销量冲刺影响很大。
"GLC 在 12 月刚刚恢复了产能,但最终能赶在 2023 年度内交付多少并不确定。有的客户都等了两个多月了,刚刚提车。" 张兵表示," 店里和我们销售自己的任务都是按照自然年和季度来算的,全新 E 级和 GLC 的销量上不去,只能靠多卖 C 级冲冲销量了。C 级本来卖的就挺好,想再多卖,只能靠更大的优惠刺激一下了。"
在北京另一家 4S 店,销售员李伟表示,GLB 车型的减产也迫使经销商在 C 级上放出了更大的优惠。"2.0T 发动机供货不足不仅影响了 GLC 的产量,也影响了 GLB。GLB 之前卖得也很好,减产后对于我们店的整体销量来说,确实有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奔驰 GLB 的销量在 2023 年 9 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其 5 月 -8 月的销量分别是 7136 辆、8467 辆、5833 辆、6903 辆,但 9 月一下降至 3200 辆,10 月和 11 月分别只有 2400 辆和 2523 辆。8 月份,也是 24 款 GLB 车型的上市节点,新款车型有了较大的变化,在终端优惠上也随之收紧,对于销量也有影响。
临危受命的奔驰 C,就这样被砍了一刀。" 除了 C 级之外,看看最便宜的 A 级还能不能冲一冲吧,希望不太大。" 李伟说。
大降价确实起到了提升销量的效果。易车数据显示,2023 年 12 月奔驰 C 级以 19418 辆的单月零售销量,创造了该车型在国内近 4 年来的历史新高,远超宝马 3 系的 11396 辆。
E 级、GLC 和 GLB 的 12 月销量也全面回暖。E 级从 11 月的 1786 辆上升到 7419 辆,GLC 从 5162 辆提升到 12300 辆,GLB 从 2523 辆提高到 5860 辆。
激战 25 万 -30 万价格带
30 万元,在汽车行业相当于一道分水岭。根据乘联会的定义,超过 30 万的车型就属于 " 高端车 " 了。而 2023 年底这波降价后,像奔驰 C 级这样的豪华品牌中级轿车,主力走量车型落到了 25 万 -30 万这个价格区间。
对消费者来说,用 20 多万拿下原本 30 万元以上的奔驰车可谓吸引力十足。但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可就不开心了。
25 万 -30 万这个价格区间,是不少国产新能源品牌觊觎已久,但又难啃下的硬骨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 年 1-10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几乎全线同比增长,只在 "8 万以下 " 和 "25 万 -30 万 " 这两个价格区间出现了同比下滑。
也因此,我们发现 2023 年 10 月份开始,中国新能源车开始集体攻入 25 万 -30 万的市场。比如从厂商指导价上看,调整价格之后的新款问界 M7(24.98 万 -37.98 万)、小鹏 G9(26.39 万 -41.99 万),全新车型智界 S7(24.98 万 -34.98 万)、智己 LS6(22.99 万 -29.19 万),甚至包括即将上市的小米 SU7 和理想 L6,目前网传售价基本都落在了这个区间。
现在,随着奔驰 C 的加入,局势变得更复杂了。
尽管从奔驰 C 去年 12 月的销量数据看,降价杀入这个市场效果不错,但此举可持续吗?
在 2023 年 11 月的广州车展上,北京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曾说,客户买奔驰不只是买奔驰的标,还买的是 " 奔驰的标,准!更是标,杆!"
此话一出,足见奔驰在中国市场还是想保持它高端、豪华的品牌调性。
其实早在 2021 年,梅赛德斯 - 奔驰就宣布了 " 全面电动 " 战略,在产品上提出了 " 油电双行 "" 聚集豪华 " 的打法。
所谓 " 聚集豪华 ",是指放弃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的入门车型,将重心放在盈利能力更强的高端车型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算是一种战略性收缩防守。
还别说,这套主攻高端市场的策略是有成效的:2022 年,奔驰乘用车全球销售利润率由 2021 年的 13.1% 提升到 2022 年的 14.6%,创下集团 135 年来的历史新高;2023 年,迈巴赫和 G 级越野车在中国分别实现了 21% 和 22% 的增长,奔驰 S 级以 2.27 万辆的成绩,稳居百万级市场销量第一。
而 " 油电双行 " 策略,奔驰走得有些磕磕绊绊。
所谓 " 油电双行 ",指在燃油车的基础上,加速推进电动化转型,同时推出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
奔驰这些年在纯电动车上很努力,却谈不上成功:EQA、EQB、EQC 因 " 油改电 " 导致产品力不足不被消费者认可;EQE、EQS 等车型则败给了高溢价和水土不服。
以 EQE 为例,虽然驾控和续航方面有着顶级大厂水准,但局促的后排腿部空间和陡直的靠背角度,让其后排整体舒适性甚至逊色于国产版奔驰 C,再加上欠缺竞争力的价格,着实劝退了很多消费者。
▲(右为北京梅赛德斯 - 奔驰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段建军)
反观奔驰的燃油车和插电混合车型还挺能打。
2023 年奔驰 E 级完成大改款,有燃油版和插混版。这款车可以说是奔驰在中国本土化发展中,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车型。
公司管理层也在这款车上花了不少心思:L2+ 级智能驾驶、本土团队参与研发的智能座舱、OTA 更新,针对国内需求增加的舒适性配置和功能。新势力常玩的那一套,几乎都在奔驰 E 级上出现了,甚至官方还表示,未来会增加 L3 级自动驾驶。
由此可见,在纯电动车型崛起前,奔驰 C 级、E 级在内的燃油、插混车得继续扛起销量重任。
2022 年,奔驰曾宣布,计划于 2025 年在全球范围停产 A 级和 B 级这两个车系。一旦 A、B 级停产,那么奔驰 C 或将成为新的入门级产品。
用入门级产品卷价格、保销量,是奔驰的杀手锏,也是它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