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董事长到退休年龄,原总经理被“双开”,中信建投何时重回“百亿净利俱乐部”?,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刘子琪
来源:图虫
12 月 22 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通报,中信建投(601066.SH)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格平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经查,李格平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纪律规矩意识缺失,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消费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安排和宴请;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违规持有私募股权基金;" 靠金融吃金融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李格平于 2018 年 2 月加入中信建投,并于今年 6 月 1 日辞去中信建投总经理等职务。据悉,李格平主要违纪和涉嫌违法犯罪问题没有发生在中信建投任职期间。
在李格平任职期间,中信建投业绩曾出现持续增长。2021 年,中信建投的归母净利润成功突破 100 亿元,跻身 " 百亿净利俱乐部 "。不过,2022 年年报显示,中信建投的归母净利润又跌破百亿。
时代财经多次致电中信建投董秘及办公室,对方表示 " 不方便接受采访 "。
曾带领公司跻身 " 百亿净利俱乐部 "
中信建投 2022 年年报显示,李格平生于 1967 年 11 月,现年 56 岁,曾任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副主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证券机构管理部 / 保险机构管理部主任。
2018 年 2 月,李格平加入中信建投,自 2018 年 4 月起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委员;自 2018 年 5 月起担任财务负责人,兼任中信建投国际董事长、中信建投投资董事。另外,李格平还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股权与另类投资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交所自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交所第五届理事会会员理事、深交所股票发行规范委员会主任委员。
6 月 1 日,中信建投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李格平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申请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以及公司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委员、财务负责人等职务。彼时便有消息称李格平被带走协助调查。
6 月 22 日,中信建投公告称,将由董事长王常青代任总经理职位。不过,王常青今年正好满 60 岁,按照惯例,即将到龄退休。11 月 30 日,中信建投选举邹迎光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执行董事。据多家媒体报道,邹迎光很可能成为中信建投总经理的人选。从履历来看,邹迎光曾在中信建投及中信建投前身华夏证券任职十余年,后来去了中信证券,如今又回归中信建投。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李格平加入中信建投后,其业绩开始回升。2016 年 -2018 年,中信建投的营收和净利润连续 3 年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的同比下滑幅度,每年都超过 20%。
2019 年,中信建投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8.19%,从 30.87 亿元增至 55.02 亿元。2020 年,中信建投营收、净利同比增长幅度超 70%,实现归母净利润 95.09 亿元。2021 年,中信建投的归母净利润创新高,成功突破 100 亿元,跻身 " 百亿净利俱乐部 "。
进入 2022 年,中信建投业绩放缓。年报显示,2022 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5.65 亿元,同比减少 7.72%;归母净利润 75.07 亿元,同比下降 26.68%。
交易及机构业务成赚钱主力军
近年,中信建投交易及机构业务逐渐成为赚钱主力军。
2018 年,中信建投的交易及机构业务营收(22.99 亿元)还远低于投行业务(30.49 亿元)。2019 年,上述两项业务营收几近相等,分别为 37.05 亿元和 36.75 亿元。2020 年,交易及机构业务(86.12 亿元)大幅超越投行业务(58.43 亿元),成为中信建投赚钱的主要业务。
2022 年,中信建投的交易及机构业务营收为 67.24 亿元,同比下降 25.17%,毛利率为 40.51%;投行营收为 58.38 亿元,同比增长 5.60%,毛利率为 50.05%,成为 2022 年中信建投唯一营收实现正增长的业务。
来源:中信建投 2022 年年报
2022 年,中信建投的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资产管理业务的营收同比减少 6.07%,实现 16.80 亿元;财富管理业务的营收实现 61.40 亿元,同比减少 3.82%。
另外,2022 年,中信建投主营业务的营业成本,同比全部出现上涨。其中,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成本增加最多,为 15.75%;投资银行业务、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分别上涨 12.77%、11.05%、10.63%。
2023 年前三季度,中信建投实现营业收入 183.84 亿元,同比下降 19.03%;归母净利润 56.91 亿元,同比下降 11.57%。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中信建投在三季报中解释称,大宗商品销售收入和自营业务收入的减少,前者导致营业收入的直接下滑,后者则对净利润带来更大冲击。
同时,受 IPO 节奏性收紧与再融资新规的影响,券商三季度投行收入普遍明显下滑。前三季度,中信建投实现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 38.93 亿元,去年同期为 45.66 亿元,同比下降 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