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怀念2007年的苹果,欢迎阅读。
" 如今的苹果产品,已经毫无新意。"
对于苹果最新发布的 iPhone 16E,初生代果粉林哥发出如是感叹。林哥直言,如今,每一次苹果新品的发布,都让他无比怀念乔布斯,怀念 2011 年前的苹果。
对于林哥他们这些果粉而言," 乔布斯之后,再无苹果。" 自 2007 年,乔布斯发布初代 iPhone 后,此后数年,乔布斯带领整个苹果集团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巅峰。
毋庸置疑的是,2011 年是苹果的一个分水岭。2011 年,年仅 56 岁的乔布斯去世,自此,苹果公司再也没有发布过真正的突破性产品。
尤其是近年来,苹果的颓势更是显而易见。第三方调研机构最新公布的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手机市场的激活量排名中,苹果以 13.7% 的市场占比排名第五,不仅被 OV(OPPO Vivo)反超,其 1 月份的同比跌幅高达 5.6%。
更让市场失望的是,在 AI 这波浪潮中,作为科技创新的代表,苹果也黯然失色。曾经痴迷的果粉们,甚至用 " 苹果重蹈诺基亚覆辙 " 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然,对于市场而言,目前,苹果依然是一个巨头。尽管有一大批强劲的竞争对手,且市场份额逐步被瓜分,iPhone 至今仍然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 40%~50% 的市场份额。
2024 年,虽然苹果智能手机的销量同比下滑了 1.4%,但依然稳居全球第一的宝座,苹果公司的市值亦依然高高在上。
只是,对于市场和果粉而言,他们更期待这个科技巨头能够再次引领一个时代。毕竟,这家公司,它叫苹果。
一、" 怀念 2007 年的苹果 "
对于新推出的 iPhone 16E,库克显然是寄予了厚望。这款定位中端、搭载 A18 芯片的廉价机型,被市场认为是苹果试图收复被蚕食的中国市场的利器。
但遗憾的是,iPhone 16E 既未带来颠覆性技术,也未引发行业震动。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即便是忠实的果粉,也对这款产品表示 " 失望 "。
当库克在发布会上强调 " 性价比 " 而非 " 革命性 " 时,在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果粉感叹,失去乔布斯后,苹果再也回不去了,"怀念 2007 年的苹果,怀念每一次发布会充满惊喜的苹果。"
对于市场和果粉而言,乔布斯打开了苹果科技创新的潘多拉魔盒,引领苹果走向巅峰。
1984 年,史蒂夫 · 乔布斯推出了第一台 Macintosh 电腦,开启了个人电腦的新纪元,让苹果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代名词,也对 PC 的设计和性能进行了全新的定义。
自此,苹果每一次新品发布会都如同科技界的盛宴,全球消费者都满怀期待,等待着乔布斯从口袋里掏出改变世界的新产品。
2007 年,依然是乔布斯,在旧金山举行的发布会上,他掏出了第一款 iPhone,这款新产品以一种突破常规的产品组合形式出现,从此,人类智能手机打开新篇章。第一款 iPhone 的发布,也彻底重新定义了 " 智能手机 "。
这款手机,在 2007 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发明,永远改变了这个行业。它也成为 Apple 最成功的产品,在全球销售超过 610 万台。
2023 年,在一场在线拍卖中,一台第一代 iPhone 以超过 6.3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43 万元)的价格售出,是最初售价的 100 多倍。
此后,每一代 iPhone 产品的发布,都引发市场轰动,这在中国市场表现得尤为热烈。
时至今日,林哥依然记得国内果粉购买 iPhone 的 " 疯狂 "," 为买 iPhone 卖肾、借贷,甚至种种铤而走险,在 iPhone 高光时刻,都是见怪不怪的事。"
2011 年,iPhone 的增长率达到历史巅峰,同比增长几乎在 100% 以上,彼时,正是 iPhone4 与 iPhone 4S 的时代,也为后来的 iPhone 产品奠定了坚实的领先优势。
图:iPhone 4 之后,历代 iPhone 的变化
林哥集齐了 iPhone 5 以前的几代 iPhone 产品,他承认,曾经为了抢到 iPhone 4s,他甚至多花了上千元去黄牛手中购买。但自 iPhone 6 之后,林哥对 iPhone 已经不再有执念," 此后的每一代产品,创新都如同鸡肋。"
如今,林哥手里的 iPhone15 已经用了两年,在他看来,新品毫无新意,完全没有换机的冲动。
与林哥有类似想法的苹果用户不在少数。第三方调研亦显示,2024 年,iPhone 用户换机周期延长至 4.1 年(2016 年为 2.8 年)。
和林哥一样,诸多果粉对苹果的狂热同样早已不再。不少果粉甚至 " 粉转黑 "," 又贵又没有创新 ",是不少 " 老果粉 " 共同的 " 吐槽 ",不少人认为,如今的 iPhone 产品,不仅没有性价比,连不少基本的功能,与一些国产安卓手机相比,都已经黯然失色。
对于林哥这些果粉而言,乔布斯的去世,不仅标志着一位伟大创新者的离去,也结束了苹果公司的创新时代。
二、失去创新的苹果
林哥见证了苹果的辉煌时代,也眼见苹果开始失色。他对 " 听筒 Tech" 直言,近两年来,苹果这个科技巨头,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创新这件事上,显然已经有心无力。
林哥的感受,是诸多果粉的共鸣。以 iPhone 为例,自 2020 年以来,其迭代更新更多地集中在摄像头优化、处理器速度提升以及外观的细微调整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性创新。
2024 年发布的 iPhone16 系列,尽管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但其整体设计和功能亮点并未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甚至被调侃为 " 挤牙膏式 " 的更新。而最新发布的 iPhone 16E,也未能打破这一局面。
" 你能想象,时至今日,即便是 iPhone 16,其螢幕仍然是 60Hz,而安卓手机已经普及到了 120Hz 高刷屏。" 林哥笑言,即便是最高端的苹果产品,其配置,居然还是 " 千元机时代 "。
实际上,除了 iPhone,苹果的其他产品线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 Vision Pro,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就,但其高昂的价格、有限的实用性和延后的发售时间,使其未能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产品,也未能给消费者带来足够的惊喜,这导致 Vision Pro 头显上市一年销量不足 50 万台。
对于林哥等消费者而言," 佩戴笨重、应用生态匮乏 " 的 Vision Pro,远不如一副国产的 AI 眼镜来得实在。
在智能手表市场,Apple Watch 虽然占据一席之地,但其功能创新逐渐乏力,续航问题也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林哥便直言," 一天一充(电),这谁受得了。"
科技博主杨少认为,苹果创新乏力的现象,更深层次的是在新兴技术领網域的滞后。
杨少直言,在市场火热的 AI 领網域,苹果更是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尽管苹果推出了 Apple Intelligence,但其底层技术和 AI 模型不及 OpenAI、谷歌 DeepMind 和马斯克的 Grok 等。
与谷歌的 Assistant 及亚马逊的 Alexa 相比,Apple Intelligence 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用户体验流畅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更重要的是,随着各大模型的开源,苹果封闭的生态,在这个时代却成为桎梏。时至今日,Apple Intelligence 因数据合规问题无法进入中国市场,即便是已经宣布与阿里和百度等合作,但在杨少看来," 性能势必会打折扣。"
反观其他竞争对手,如三星在其最新的智能手机中引入了更先进的 AI 助手,能够智能识别并处理用户需求;华为也在 AI 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的应用体验。而其他国产品牌,AI 应用场景同样丰富。
在安卓阵营 " 性价比 +AI" 的攻势下,iPhone 的高价策略逐渐失效。市场上,不少安卓手机以低于 iPhone 的价格提供 AI 支持,直接分流了苹果的用户。
即便是为了 " 救市 ",苹果罕见地在 2024 年多次降价,但由于价格策略不如国产厂商更灵活,取得的效果甚微。
落后的 AI 功能,让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打折扣。苹果 2025 财年第一季度,大中华区收入 185.1 亿美元,同比下滑 11.1%,成为苹果唯一收入下滑的市场。
在自动驾驶领網域,苹果更是退出了竞争,将这一领網域让给了 Alphabet 和特斯拉等同行。彼时,对于苹果退出自动驾驶领網域的消息,市场同样哗然。
对于市场而言,这标志着苹果在这一新兴技术领網域的暂时放弃,进一步凸显了其在新兴领網域的创新瓶颈。
三、苹果还能重回巅峰吗?
在杨少看来,苹果创新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公司管理上,乔布斯曾将 Mac 团队比作 " 海盗 " ——远离总部、挑战规则。但如今,和诸多大公司一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庞大的苹果," 大公司病 " 开始显现,层级森严的决策流程拖慢了创新速度。
此前,彭 * 博社就曾报道称,苹果公司軟體工程部门的管理混乱,存在人浮于事、会议过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开发进度和创新能力。
在研发方向上,一些创新项目的停滞或失败,充分展现了苹果的决策失误。例如,苹果在 2018 年取消了开发可与 Mac 配对的 AR 眼镜计划,在自动驾驶领網域的退出也反映了其在战略决策上的犹豫和不确定。
更重要的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苹果而言,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智能手机市场,虽然苹果仍然高居全球出货量的榜首,但其增长明显乏力。2024 年 iPhone 全球出货量为 2.259 亿部,同比下降 1.4%,但安卓手机凭借折叠屏、卫星通信等功能,抢占高端份额,且保持了高速增长。
在可穿戴设备上,Apple Watch 和 AirPods 因功能迭代有限,同样面临三星、华为等品牌的激烈竞争。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苹果依然是科技巨头,其最新公布的 2025 财年第一财季业绩依然亮眼,总营收创历史新高,达 12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
苹果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依然巨大。数据显示,2021-2025 年,苹果在技术研发上累计投入了 1050 亿美元,重点布局芯片(M 系列)、AI(Apple Intelligence)和 AR/VR。
杨少亦指出,在芯片设计、作業系統、人工智能等领網域,苹果仍然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这些技术优势为其在未来的竞争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苹果的用户基数和黏性依然非常高。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全球活跃设备数突破 23.5 亿台,付费订阅用户超 10 亿。这对苹果而言,显然是最宝贵的资产。
就如林哥所言,尽管对苹果有所失望,但目前,他并没有购买安卓设备的计划,在他看来,一是使用习惯,二是他对苹果,依然怀有期待。
就如乔布斯在初代 iPhone 发布会的开场白一样,林哥依然期待," 每隔一段时间,苹果就会有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出现 ",他希望,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 正如 Macintosh 诞生前的至暗时刻一样,虽然苹果目前的处境有点尴尬,但我们希望,苹果能够重回巅峰。" 杨少认为,于苹果而言," 唯有敢于打破自己的神话,才能书写下一个传奇。 "
(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