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快速扩张的药店,也开不下去了,欢迎阅读。
近年来人们的购药需求急剧增加,包括日常的感冒药、发烧药、口罩、消毒液等等。在此期间,药店企业也在不断的扩张门店,依靠规模效应来提升业绩。
数据显示,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在过去的 7 年时间里激增了 50%,从 2017 年的 45.7 万增长至 2024 年的 70.1 万。
然而,2024 年开始,购药需求回归正常水平,过度的规模扩张也开始反噬药店。
有专业人员指出,当药店和参保人员服务比达到 1:6000 时,才能实现市场均衡。按照我国 14 亿的人口规模,合理的药店数量为 23 万家,而目前我国早已突破了 70 万家。
如今,我国药店的店均服务人数仅为 2000,甚至有的地区只有 1000 多人,已接近生存的临界点。
除了服务人数的大幅减少,还出现了客单价下滑的现象。
2024 年 1 月 -7 月,实体药店每日每店的销售额均值不足 3000 元,同比下滑接近 10%。其中,平均客单价约为 71.3 元,同比下降 8.58%。
此外,随着医保上线了 " 药品比价 " 功能,药店的价格变得更加透明,客单价进一步下滑至 69.5 元。
另一方面,医保个账改革也影响了药店的经营收入。
长期以来,医保个账收入是药店收入的重要部分。2019 到 2023 年,个人账户在全国零售药店的贡献都超过 40%。
然而,2021 年医保个账改革之后,部門缴纳和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减少,2023 年医保个账收入首次下滑,同比减少近 1400 亿元。
药店的消费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但医保个账改革之后,这类群体开始对药品价格敏感,相应的客流量也大幅减少。
规模内卷、客单价下滑、医保改革 ...... 凡此种种,对于每个药店来说,去的人少了,消费的钱也少了,直接导致销售业绩不佳。
据中康 CMH《2024 半年度药店生存报告》,今年 1-5 月超过 70% 的门店生意下滑,保守估计超过 45% 的门店出现亏损。
药店大企业也备受折磨。一心堂预计 2024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32% 至 48%。健之佳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50% 以上。
作为特殊的零售行业,门店扩张是药店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同质化竞争之下,药店的经营环境逐渐恶化,盈利能力下行。
药店倒闭、产能出清也成了必然的结局。2024 年前两个季度,药店闭店数量递增,Q1 和 Q2 分别闭店 6778 家、8792 家。
尽管今年上半年药店数量仍然净增长了 1.5 万家,但同比增速早已创下近三年的最低数。
从 2024 年开始,药店的门店数量将呈现下降的趋势。在 " 淘汰赛 " 阶段,药店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减缓扩张趋势,尽力活下去。
线下药店竞争激烈,线上还有美团医药、京东健康等 O2O 平台争抢医药行业的蛋糕。
根据建银国际的研究,在过去 5 年,由于物美价廉和快速配送,非药品种的销售渠道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线下药店因此被夺去了 2300 亿的市场份额。
如今,美团医药累计交易用户数超过 3 亿人,覆盖了 25 万家药店,提供了超过 8 万种药品。
京东健康在 2024 年第二季度的应收入达到 150.77 亿元,环比增长 13.6%,净利润率已经超过了所有的线下药店。
2023 年,线上医保支付逐渐放开。未来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仍有 4-5 倍的增长空间。
内忧外患之下,线下药店还有什么出路吗?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扩张的规模,有序退出产能,恢复市场均衡;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品类,减少同质化。
挖掘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品类谈何容易,最近甚至都有 " 女子到中医馆买十三香配料炖红烧肉 " 的热度搜了,抓药都快要替代买调味料了。
各行各业,若只想着以数量取胜,很容易就会陷入野蛮粗放的扩张模式,产能过剩、相互内卷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做深做实业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来说,都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