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新冠变异株KP.2在中国流行情况如何?张文宏最新解读,欢迎阅读。
从全球范围来看,一种被命名为 KP.2 的新冠变异株正在蔓延。2 月以来,由于 KP.2 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世界卫生组织于 5 月 3 日将 KP.2 列入 " 需要监测的变异株 "。
据国家疾控局昨日(14 日)发布的新冠病毒 KP.2 变异株相关情况,截至 5 月 12 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 25 条 KP.2 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 KP.2 占比在 0.05%~0.30% 之间,处于极低水平。
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构成比排在前三位的为 JN.1、JN.1.16 和 JN.1.4,3 月 11 日首次从广东本土病例中监测到 KP.2 变异株。
什么是 KP.2 变异株?
KP.2 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 JN.1 变异株的第三代亚分支,也是 JN.1 变异株中具有较强传播优势的一个亚分支,于 2024 年 1 月 2 日在印度采集的样本中首次监测到。目前尚未检索到 KP.2 的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较当前流行的 JN.1 变异株发生明显改变的报道。
国际上 KP.2 变异株的流行情况如何?
目前,JN.1 变异株仍为全球优势流行株。今年以来,KP.2 亚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从 1 月上旬的 0.16% 增长至 5 月上旬的 14% 左右。近期,部分国家 KP.2 亚分支流行程度相对较高,占比为 10%~30%。
据美国 CDC 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5 月 11 日的两周内,KP.2 变异株占到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的 28%,4 月中旬这一比例仅为 6%。
新冠病毒处于持续的变异中,但仍很难突破奥密克戎家族。就像流感病毒持续处于变异之中一样,变异是病毒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生存的常态。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联合全国 79 家医院数据,平台监测证实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变异与波动。2022 年 11 月至 2023 年 4 月初以 BA.5.2 和 BF.7 为主,自 2023 年 4 月初开始 XBB 分型逐步增多,2023 年 7 月起,临床样本分型以 XBB 分型为主,EG.5 增长较快,8 月上旬新增发现 FY.3.1 和 FL.13.2。世卫组织提到的 " 需要留意的 " 变异株(Variants Of Interest,VOI)中 XBB.1.16 检出较多(包括 FU.1)," 监视下的 " 变异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VUMs ) 中 XBB.1.9.2 及其亚型在 2023 年下半年占比较多,8 月下旬检出 EG.5.1 的子代 EG.5.1.1,9 月上旬检出 EG.5.1.1 的子代 HK.3,且 HK.3 在 9-12 月比例逐渐增加。10 月下旬出现 HK.3 的子代 HK.3.1 及 HK.3.2。2024 年 1 月起出现 JN.1,并在 1-3 月检出均在 70% 以上,出现 JN.1.1 及 JN.6 等分型,截至 4 月 30 日,仍以 JN.1 检出为主。
国传中心对地下污水也进行了检测,污水中新冠核酸浓度监测显示, 2024 年 1 月 10 日前后有一个新冠高峰,随后达到感染高峰平台期,自 3 月 27 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4 月中旬至今维持在 3 × 104 拷贝 /L 水平,5 月 13 日最后一次采样的浓度为 2.95 × 104 拷贝 /L。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且该数值与第二、三轮感染高峰的间隔期浓度相似。
而在此期间,全国的新冠临床疾病负担并未出现大的波动,仍处于正常波动中。
当前监测数据提示,我国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仍属奥密克戎 JN.1 为主,而当前国际流行关注到了 JN.1 的子代亚型 KP.2,截至 5 月 12 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 25 条 KP.2 序列。每周报告的本土序列中 KP.2 占比在 0.05%~0.30% 之间,仍处于极低水平。后续虽然该亚型仍然会有出现比例增高的可能性,但是如同国际上该亚型虽然从今年 3 月起检测到,美国 CDC 监测提示截至 5 月 11 日,KP.2 占比上升至 28.2%,但急诊就诊、住院人数以及死亡人数来看,未见人数趋势的明显上升,因此可以判断 KP.2 后续的实际临床风险有限。
疾控部门表示,未来仍然会强化对新冠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监测,出现新病毒亚型将是常态,无需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