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佘诗曼和TVB都再也拍不出它,欢迎阅读。
《新闻女王》的大爆,算是给 TVB 争了口气。
但所有人都清楚的是,这不是 TVB 的最高水准,甚至连回光返照都谈不上。
看到十几集,刚追剧时的惊艳感逐渐消失了,Man 姐虽然气场够足,但角色还是略显脸谱化,其他几大主播,复杂度就差的更多了。职场宫斗,乍一看挺新鲜,但看多了也惹人生厌,真正触及新闻行业本质的内容,也远不及美剧《新闻编辑室》精彩动人。
观众愿意追《新闻女王》,多少也是同行衬托,港剧比起内地的许多同类剧集,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但真正看着 TVB 长大的观众们,看着这样的剧集,还是会感慨今不如昔,哪怕主演依旧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佘诗曼。
如今回想起来,佘诗曼还真是见证了 TVB 的辉煌与落寞。
早期演金庸剧,她是苗若兰、阿九、周芷若,金庸剧之外,她的古装剧代表作也还有《洗冤录 2》和《帝女花》。中期她与戚其义联手,有《金枝欲孽》、《火舞黄沙》以及那部禁剧,光是这三部戏,就足以奠定她的地位。后来的《宫心计》和《使徒行者》,更是为她赚足了观众缘,说她是那段时间的 TVB 一姐,并不过分。
看到她那张脸,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一瞬间就能想到太多的名场面。
《新闻女王》播出后,我也看到很多老剧迷又讨论起佘诗曼过往的那些经典,而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无疑是《金枝欲孽》。
《新闻女王》也算是另类的宫斗剧了,它和《金枝欲孽》真正的差距,不在于权 | 斗是否小儿科,而在于对人性的挖掘。
《金枝欲孽》是宫斗剧,但它的本质却是 " 反宫斗剧 "。
大多数的宫斗剧追求的是一个爽字,拍的是女主角在宫中更新打怪,斗来斗去,为的是争夺宠爱,攫取权力。
《金枝欲孽》则不然。《金枝欲孽》里的角色,也争也斗,但都是被命运裹挟着挣扎求生,没有人能掌控棋局,所有人都是棋子,每个人都处在 " 想得而不可得 " 的状态之中,深宫内苑对这部戏的角色来说,不是争斗的战场,更不是展示的平台,而是无法逃脱的牢笼。
角色也并非非黑即白。《金枝欲孽》里的四大女主,没有谁是绝对意义上的恶人,更没有谁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人,她们可以毒如蛇蝎,也都有善良柔弱的一面。
尔淳做过太多坏事,但观众明白,尔淳对姐妹有情,对义父有义,虽然后来因妒生恨,却多少也让人恨不起来。
玉莹的心思手段都阴毒到了极点,一开始的隐忍装傻更衬出她的城府之深,令人胆寒,但她对母亲的孝顺观众看在眼里,对孙白杨的情感也可歌可泣,看到最后,观众还是会原谅她做过的一切,忍不住为她落泪。
安茜的命运更是引人唏嘘,她是一开始就看透了一切的人,别人想进宫,想往上爬,她只想离开皇后回到家里,她左右逢源,与人为善,为的只是安稳度日,并没有争权夺利的念头,但人的处境会变化,心态也会变化,她最终被裹挟进了局中,也就无法幸免。
如妃也是再精彩不过的角色。一开始她的嚣张跋扈和阴狠毒辣,与她后来的柔情似水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女人霸气坚硬,却因为爱情而产生了柔软的一面,怎能不让人叹惋。
毫无疑问,剧中的四个女主角,都是悲剧角色,而她们的悲剧命运在全剧一开始就已经注定,身在深宫,不入局也是入局,不想斗也会被人斗,她们只是皇权的附庸,是腐朽制度的殉葬品罢了。
我常看到有人吐槽《金枝欲孽》中的皇帝,嫌他又老又丑,像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龙套角色。
在我看来,把皇帝一角安排成小配角且设计成平平无奇的糟老头子,正是戚其义和编剧周旭明的最大妙笔。
宫斗剧少不了爱情,大多数宫斗剧,都会让妃子们围绕着皇帝争宠,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他们争夺的不是权力,而是爱情。
皇帝请了相貌帅气的男演员来演,就会让观众产生错觉。
于是,便有观众在看宫斗剧也会不自觉地代入,想要与帅哥皇帝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宫斗什么的,都只是调味品罢了。
事实是,大多数皇帝恐怕都不是帅哥,大多数妃嫔包括皇后和皇帝恐怕都没有什么真爱可言。
皇帝要的是生儿育女的机器,妃嫔们要的是安身立命的资本。
拍宫斗剧,把皇帝拍得平平无奇,就更有了符号感,看着一群如花似玉的大美女争夺这样一个糟老头子,才更有了荒诞感,让观众觉得违和,才是创作者的本意,不忍直视,就对了。
如果在《金枝欲孽》里演皇帝的是古天乐是江华,这种强烈的悲凉感都会不复存在了。
《金枝欲孽》把皇帝变成了符号,便把爱情线放在了其他人身上。
有太医和妃子产生情感,有太监和宫女产生情感,说白了这各种各样的情感,对应的都是两个字,不伦。
剧中的每一段感情线,都应了陈世骧先生评价《天龙八部》的那句名言,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人人都是求而不得的。尔淳想得到孙白杨的爱,孙白杨却钟情于玉莹,她从因爱生妒到因妒生恨,再到想要成全孙白杨和玉莹,这样的变化让人看得心痛,只能感慨一句孽缘。
玉莹和孙白杨之间的情感同样如此。玉莹知道孙白杨对自己的深情,生性自私的她本想借此以毒计除掉竞争对手,却没想到在关键时刻被孙白杨无畏的痴情所打动,最终选择放弃一切,抛开争斗,以身殉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禄子。
这个温柔正气的太监,一开始是我最欣赏的角色之一,他对安茜大哥哥般的关怀与照顾,是安茜在宫中凄苦生活中仅存的慰藉,但当他得知安茜与孔武定情之后,他变得自私了起来,想要把安茜留在宫中,原因很简单,不是他变坏了,黑化了,而是作为一个太监,他身体残缺,内心本就有着缺口,他需要陪伴,也就见不得别人美满。
在《金枝欲孽》里,没有无来由的黑化与洗白,有的只是一个个人身处大酱缸之中主动或被动的成长与对抗罢了。
《金枝欲孽》不但把人物拍得真切,更拍出了强烈的时代感。
它不是历史正剧,但作为一部 " 胡编乱编 ",它却有着比太多历史正剧还要强的历史感。
当《金枝欲孽》拍出了人在宫中不如乌鸦的荒诞现实时,这部剧就已经超脱了大多数宫斗剧,变得有了灵魂。
不同于大多数将宫斗背景設定在太平盛世的剧集,这部剧把时代背景放在了嘉庆年间,虽然嘉庆紧接乾隆,清朝还未到大厦将倾的时候,虽有内忧尚无外患,但各地的叛乱已经让这个国家千疮百孔,海外各国产生了巨大变化,古老的东方大国却一无所知,腐朽的制度已经走到了崩坏的边缘。
剧中,第一集一开始,就有天理教造反作乱的桥段,而这些人作乱,不是为了争当皇帝老儿,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
在一个老百姓吃不饱饭的年代展现上位者的宫斗,悲凉感就更强了。
回到今时今日,当我们再看《金枝欲孽》,才会意识到,如今的许多剧集,缺少的岂止是好演技和好剧情啊,那些更重要的东西,被丢掉了甚至都没人发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