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上亿孩子近视,让焦虑的家长们开始“鸡眼睛”,欢迎阅读。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3.6%;6 岁儿童的近视率为 14.5%,小学生近视比例为 36%;到了初中生阶段,已增长到 71.6%,高中阶段 81% 的近视比例中,600 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占比已超过 17%。
据估计,我国 8-18 岁近视青少年总人数约达 1.05 亿。数以亿计的家长可能正为孩子的近视问题感到焦虑。他们担忧低龄近视会随着眼轴的快速生长转化为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容易引起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致盲性眼病。
尽管了解到孩子每天可以通过大量户外活动来防控近视的发生或度数的增加,但家长们依旧感到束手无策。
今天,《时尚健康》邀请北京同仁医院眼视光科主治医生杨珂,与我们分享了家长们眼中的这些焦虑问题以及如何有效防控的措施。
以下来自杨柯医生的采访: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致盲率高
青少年近视防治是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我印象特别深的是 2023 年 6 月 1 日儿童节当天,我的门诊号大概三分之一都是小朋友,当时我还开玩笑地说,看来现在家长们对孩子近视的重视程度已经上来了,这么多家长都选择这样的方式欢度儿童节。
为什么要防控近视?往小了说,近视会让孩子未来无法选择一些职业,像飞行员等职业对视力有硬性要求;往大了说,近视度数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高度近视,在 40 岁之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大增,且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可能致盲。
青少年近视和成年人近视不同,主要在于它的进展性。
青少年的眼球发育未完成,加上青少年时期是学业压力最大的阶段,反映在临床上,一个青少年近视患者,如果仅仅只是给孩子配镜,并每年检查换镜的话,那么每年平均孩子的近视度数会加深 75 度左右。
如果孩子在学龄前,也就是 7 岁前就戴上眼镜,按照这个速度,孩子在 18 岁前,近视度数很可能会超过 800 度。
图源 / 视觉中国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再举一个例子,400 度和 800 度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有家长可能会说度数大的就是视力差点,眼镜片厚点,18 岁后做个近视眼手术不就可以了吗?
不,不仅是眼镜片厚度的差别,更是老年后眼底病病变几率的差别。400 度和 800 度相比,800 度罹患黄斑病变的风险,后者就高了 1.67 倍的 4 次方,接近 8 倍。
不管是青光眼也好,白内障也好,眼底的黄斑病变也好,这些病统称为 " 高度近视并发症 ",600 度以上是我们临床上认定的高度近视标准,而所有的这些高度近视并发症,致盲风险都很高。
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进行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并非是不准孩子近视,而是尽量延缓孩子踏上近视这条 " 贼船 " 的时间。
因为在孩子现在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下,一旦过早踏上这条 " 贼船 ",想要避免高度近视几乎是不可能。而一旦成为高度近视,就会为孩子未来埋下因并发症致盲的风险,这应该是每个家长都不想看到的。
科学 " 鸡眼 " 有效果
现在的家长都很流行 " 鸡娃 ",在保护孩子视力这个问题上,我知道也有不少 " 鸡眼 " 群,家长们在一起讨论如何有效保护孩子的眼睛。
从专业医生的角度来看,孩子近视的元凶就是两点: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 光照不足。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光照的问题。我经常说,对于孩子来说,保护眼睛最好的办法就是大户外。每天充分的户外时间,这个对眼睛很重要。
可能会有家长说了,每天哪儿有这么多时间让孩子户外啊!有整块的时间户外当然最好,如果,就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拼凑够 2 个小时也一样可以达到效果。
比如孩子上学,尽量不坐地铁,尽量走着或者公共交通。出门遛弯、买菜、取快递的路上,都可以带上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嘱咐孩子课间不要呆在教室里,多呆在走廊窗边,这些时间都可以累积到孩子的户外时间里。
如果平时实在凑不出一天 2 小时,那可以周末一次性补,尽量一个周末确保在外面呆够半天,保证每周总时长 14 小时。
比如周末带孩子到户外植物园或者公园去观赏植物和游玩,不光消磨时间,还能锻炼身体,预防近视,增长知识,一举多得。
如果因为天气寒冷等原因不方便出门,也要注意室内光照度和用眼习惯。即使在室内,根据自然光照度的不同,对孩子眼睛的保护程度也不一样。
预防近视的效果排序是:直接到户外 > 开窗的阳台或窗台 > 不开窗的阳台或窗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首选光线直接照射的位置,比如阳台、窗台等,同时要注意避免让阳光直射孩子眼睛,如果有条件的话,多开窗让孩子向外远眺。
平时孩子在家,尽量遵循遵循 20-20-20 原则,即每隔 20 分钟提醒孩子向 6 米(约 20 英尺)外远眺 20 秒或更长时间。
向外远眺时,看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白天时分,让孩子在看得清的前提下远眺,才能起到放松睫状肌的作用。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窗外,分辨户外车辆的颜色、数数车牌号、数数对面楼有几层;或者抬头看看天空中的云朵,想象一下云朵的造型像什么都可以。
此外,做到合适的用眼距离也很重要。尽量不要短于一条胳膊的距离(幼儿的胳膊大约长 33 厘米)。同时双眼离书本的距离差距不要太大,例如不要歪头看书。
视力是参考,眼轴是关键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眼部健康的判断主要依靠孩子的视力检查,但在眼科,视力检查是一个非常滞后的指标,并不能够提前预警,不能帮助家长预防孩子近视。
而且视力是一个主观的检查,视力结果可能会根据孩子心情和检查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偏差,并不能作为近视防控的一个标准。
最好的做法是孩子三岁以后给他们建立眼部健康档案。可以关注公众号 " 电子视力档案 ",对自己孩子的视力情况进行监控,其中最需要监控的是眼轴数据。眼轴是一个最为客观的、精确度最高的用于评估孩子眼睛视力状况的数据。
还有一点就是,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远视储备。远视储备其实是人类视力的 " 存钱罐 ",孩子一般在三岁左右,有 300 度的远视储备。随着儿童用眼时间的增加,远视储备可能会过快消耗。从 3 岁左右开始,就可以通过每年检查眼轴判断出远视储备的消耗是否过快。
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只盯着孩子的视力看,只盯着视力可能反而会延误孩子近视的治疗。
举个例子来说,目前很多市面上的视力保健机构都会推荐孩子做眼部按摩等理疗,主要是帮助孩子提升视力。从提升视力的角度来看,眼部按摩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活动眼周肌肉对于视力的短时间的提升一定是有帮助的。
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这种视力提升方式一旦停下,视力会在一两天之内打回原形,并不是真正的改善;
第二,家长看到这种短时间的提升后,容易以为孩子眼睛的问题就改善了。但这种按摩并不能改善眼轴,由眼轴增长带来的对眼睛的后续影响并没有根除,反而容易因为这种短时间的视力改善,让家长掉以轻心,贻误了孩子近视防控的最佳时机。
如果已经近视的孩子,除了上面谈到的大户外 + 用眼习惯的方案,还可以选择离焦镜、OK 镜、雾视屏等方案来控制近视的进展。
OK 镜和离焦框架镜采用的是类似的防控原理,它们都能创造周边视野的近视离焦,不同的是 OK 镜是在眼睛表面通过塑型形成一个离焦环境。
雾视屏防控近视的原理,则是把近距离的用眼通过光学手段转变为望远,充分放松睫状肌,拉平晶状体,让眼球从一个相对不那么健康的椭球形向健康的球形转变。
因为它的使用场景比较丰富,上网课、看视频、看电子书时均可使用,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用眼的时候处于一种凝视望远的状态,在获得用眼自由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保护视力,受到众多孩子的喜欢,也缓解了家长的电子产品使用焦虑。
这些都是挺好的方法,最终还是要具体结合个人的眼睛情况、卫生习惯、用眼诉求等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直播预告
下周一 3 月 4 日晚 7:00,我们将继续邀请北京同仁医院医学视光科主治医生杨珂,在《时尚健康》微博 & 视频号直播间跟大家继续分享「护眼大作战!拿什么拯救孩子的视力?」,敬请期待!
编辑 | 超楠
文字 | 维佳
图片 |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