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8600亿鼓励德系车企!总理:别被中国电动车吓到,欢迎阅读。
9 月 5 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 2023 慕尼黑车展上宣布了一项旨在推动 " 德国制造 " 可持续创新的激励计划,以此激励德国车企在面对中国新兴市场所带来的发展压力。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中国电动车企给德国汽车制造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朔尔茨不得不带伤参加。此前,朔尔茨外出慢跑时摔倒。
在谈及中国车企对于德国市场的冲击时,朔尔茨表示," 竞争应该激励我们,而不应该被吓到。德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国际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几乎想不出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能拥有如此高的汽车制造技术、如此密集的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 他指出,过去几十年间,德国汽车工业分别受到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如今,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将为德国车企提供 " 创新驱动力 "。
为此,朔尔茨在车展现场宣布了一项旨在推动 " 德国制造 " 可持续创新的激励计划,联邦政府将投资超过 1100 亿欧元,以推进德国工业现代化和气候保护,包括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电池等战略重要领網域的投资建设,为德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在朔尔茨发表上述讲话之际,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车企正 " 焦虑不安 "。
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简称 IAA)的前身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兰克福车展,创办于 1897 年,是世界五大车展之一,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之一,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2021 年,IAA 的主办地从法兰克福转至慕尼黑,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德国首个大型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9 月 3 日,2023 慕尼黑车展盛大开幕。虽然说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德系本土车企仍然是本届车展的主角,但非本土车企包括丰田、本田、日产、通用、企业等却通通缺席,而中国本土车企的加入,更像是慕尼黑车展火爆的关键,甚至颇有喧宾夺主的意味。据德媒报道,前来参加车展的厂家中约 40% 来自中国,包括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阿维塔科技等。有媒体对此评论," 如果没有中国车企的加入,慕尼黑车展恐怕得‘歇菜’。"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德国制造被视为汽车行业的尖端技术象征,诞生了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等在内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但随着在新四化转型上的落后,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世界级汽车品牌开始感受到来自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压力。
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场几乎所有的德系车企都感受到了威胁,而且据媒体透露,参观比亚迪展台的其中大部分来自本土车企内部人员,近距离感受比亚迪产品,但更多的是思考比亚迪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市场霸主,以及如何尽可能挽回德国本土企业的尊严。据了解,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比亚迪已经在欧洲推出六款车型,进入 15 个欧洲国家。
今年 7 月,大众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小鹏汽车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势头火热,其在车展上宣布将于明年正式登陆德国。另一家中国电动汽车公司阿维塔科技也围满观众,其第二款量产车阿维塔 12 选择在慕尼黑车展上首发亮相。
车展期间,大众、雷诺、宝马等车企负责人纷纷发表看法。雷诺集团工程主管 Gilles Le Borgne 表示,雷诺无力参加与特斯拉和中国企业正在进行的价格战。宝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齐普策(Oliver Zipse)表示,欧盟禁止内燃机汽车的政策促使传统汽车品牌开始与中国汽车品牌直接展开竞争,但传统品牌恐怕难以获得优势。
大众汽车研发负责人 Kai Grunitz 宣布,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大众汽车将向友商比亚迪学习,将新产品的开发时间从 54 个月缩短至 36 个月。这一计划将从大众 ID.2 以及另外两款车开始,其中大众 ID.2 于 2022 年年底完成设计图,并于今年 3 月发布了 ID.2all 概念车,其量产版将于 2025 年年末正式推出。
如果说 2023 上海车展是新能源汽车送给燃油车的最后一程 ",新能源汽车也已经开始抢夺燃油车市场份额,合资品牌和跨国车企正在失去对中国市场的主导权,那么慕尼黑车展则是更加深刻地诠释了中国汽车品牌对于海外车企的冲击和威胁,为海外汽车高层敲响警钟,也让这些全世界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电动车势不可挡,正在引领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关注 人气汽车新传媒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