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生娃发钱”政策遭遇难题,生育补贴能否促进生育率?,欢迎阅读。
如果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会对生育积极性造成打击
传说中的 " 生娃发钱 ",生育补贴真的领到了吗?
今年 9 月,郑州市民郑女士生了二胎,按照郑州市鼓励生育的相关政策,她可以一次性领取补贴 5000 元。但 3 个月过去,她迟迟未能领到这笔补贴,相关部门也没给出明确的答复。
2022 年,中国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为了解决生育难题,各地纷纷出台多种形式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其中最直接的就是 " 生娃发钱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 30 个省、市、县都制定了相应政策,推出程度不一的生育补贴,但其执行情况和效果存疑。
落地难题
因为按相关政策申领的 5000 元生育补贴迟迟未发放,12 月初,郑女士向社区咨询,街道办回复称:" 政策是真的,但资金迟迟没有下拨,目前还在等上级部门的通知。"
根据郑州市政府官网消息,2023 年 8 月 21 日,郑州市印发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自 9 月 1 日起,将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其中对新生儿入户郑州市的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家庭分别一次性发放 2000 元、5000 元、15000 元的育儿补贴。
" 通知里明明写的是 9 月 1 号开始全面实施,为什么现在还无法申领?" 面对郑女士的疑问,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请她咨询市卫健委。
卫健委工作人员应询表示,相关实施细则还在研究当中,目前育儿补贴如何申请、如何认定、如何发放都没有确定,暂时无法申领。
那么,细则何时出台?该工作人员表示," 没有时间表,因为牵涉到资金来源。"
关于资金来源问题,《中国慈善家》获悉,这项补贴是由市卫健部门牵头,但并不是从生育保险内支付,而是由市财政部门支付。
" 生孩子是顺其自然的事,并不是因为有补助才生,但既然政府发布了生育补助政策,就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并不是指望用这笔钱解决什么问题。" 郑女士认为,相关部门在推出相关鼓励政策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执行的可行性和效果,不能只管制定不管落地。
实际上,9 月开始,郑州市卫健委就接到不少类似郑女士这样的咨询电话,他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去解释,但很难得到申领家庭的理解。
" 目前领不了(补贴),什么时候能领没有时间表,能领后会在‘健康郑州’或‘郑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告诉市民。" 郑州卫健委工作人员说,并称将来会出台补贴细则,比如去哪领取、怎么领取、都需要什么材料、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领取等。
记者注意到,郑州遇到的情况并非孤例。在人民网 " 领导留言板 " 上,有不少关于生育补贴的内容,大家反映的普遍问题是申领程式复杂、发放不及时等。
比如,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有市民反映,当地有关通告中承诺,市民可在 1 个月内完成 " 一次性生育补贴 " 流程,但自己光申请就用了 3 个月。" 好不容易申请完,打电话问什么时候发补贴,说没钱。" 还有市民反映:" 今年 6 月 20 日左右提交的材料,12 月份钱还未到账。"
" 相比养孩子的成本,这个补贴虽然不多,但确实会有人因此动过生二胎三胎的念头,认为能拿到钱起码说明政府鼓励生育的态度,但如果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会对生育积极性造成打击。"郑女士告诉《中国慈善家》。
财政压力
在全国范围内,四川攀枝花市是首个宣布发放生育补贴的地方。2021 年 7 月 30 日,四川攀枝花市宣布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 500 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 3 岁。按照这一标准,该地区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年将领取每个孩子 6000 元的补贴,三年即 1.8 万元。
公开报道显示,到 2021 年底,攀枝花市共有 701 户家庭申报该补贴,其中 650 户家庭符合发放标准,于 2022 年一季度发放了补贴金。
攀枝花市 " 打响生育补贴第一枪 " 后,甘肃、陕西、云南等地的多个市、县跟进,出台 " 真金白银 " 的鼓励生育政策,比如甘肃临泽对多孩家庭每年发放 5000 元或 10000 元补贴直至孩子 3 岁,陕西汉中对多孩家庭可分别一次性补贴 2000 元和 10000 元,云南的二三孩家庭可分别一次性补贴 2000 元或 5000 元等。
《中国慈善家》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梳理发现,迄今全国至少已有近 30 个省市县出台了相应的鼓励生育的政策。激励措施大同小异,在补贴金额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在补贴额度上,各地大多呈现一孩、二孩、三孩补贴递进式增加的特点,不同城市符合条件的家庭累计可领到数千元直至上万元补贴,但各地普遍执行 " 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 " 的差异化递进式支持政策。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不仅需要对二孩三孩家庭进行补助,一孩家庭也需要有一定的生育补助。
递进总和生育率作为人口学重要的指标,2020 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零至一孩的递进率为 0.88,一孩到二孩的递进率为 0.45,而二孩以上的递进率为 0.08。即 88% 的人生育一孩,45% 的人生育二孩,只有 8% 的人生育了三孩及以上。
" 对生二孩三孩的家庭给予额度较大的奖励,而对人口贡献最大的一孩家庭,反而奖励很少或没有奖励是不合理的,我们的奖励政策应该倒过来。" 原新认为,一孩生育才是提高人口的 " 基本盘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提交了一份《关于重视一孩生育支持的建议》,她在建议中指出,一孩生育的萎缩和推迟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一孩生育养育体验差也是影响家庭再生育的主要因素。她建议,应当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因为基数大的原因,如果给予一孩家庭大额奖励,财政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郑州刚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时候,一度好评如潮,因为相较于多地将补贴集中于二孩、二孩身上,郑州罕见地将补贴覆盖到一孩。
但这也正是生育补贴落地难的症结所在。
" 覆盖到一孩,实际上就会面临很大的财政压力,虽然一孩每人只补贴 2000 元,但毕竟基数大,总补贴金额可能大于二孩三孩。" 一位不具名的郑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慈善家》。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杨成钢告诉《中国慈善家》,人口发展是国家战略,不应该因为财政理由而弱化对生育的资助。他认为,奖励补贴政策是政府信用和国家信用,因为 " 财力问题 " 而执行不到位会损害政府公信力。
" 生育补贴不但不应弱化还应该加强,但是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补贴形式,例如在生育女性的就业、婴幼儿的托育、儿童教育、购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杨成钢说。
原新也建议,国家应该从产假、陪护假、税收等其他方面,对一孩家庭给予更多关怀。
发钱能否促进生育率?
在一些地方生育补贴落地难的同时,也有人提出疑问:生娃发钱真的能促进生育率吗?
" 首先要肯定的是,对多孩家庭给予一定的现金补助和税收优惠等等,是有必要的。但是,补助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刺激生育,并没有标准答案。" 原新告诉《中国慈善家》。
他指出,政府给生育家庭发放补助是国际上常见的促进人口增长的措施。在全球范围内,欧洲是率先进入 " 低生育陷阱 " 的地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欧洲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名妇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总和)就降到了 1.5 以下(2022 年中国的这个数字是 1.07)。而法国是欧洲出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10 年总和生育率上升到 2.02,就是得益于法国强有力的财政支持。2011 年,法国政府在鼓励生育方面的相关财政支出达到了 830 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
挪威的总和生育率在 2002 年至 2009 年从 1.75 提升到 1.98,也得归功于自 1998 年开始政府采取的一些生育激励政策。该国在 1998 年推出了托育现金津贴,向有 1-3 岁子女的夫妇提供免税现金转移;2002 年未能领取产假津贴的妇女将获得总额为 32138 挪威克朗(约 3900 欧元)的一次性补助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一些国家对支持家庭生育的公共政策投入占到 GDP 的 3% 左右,这一政策在一些国家取得好的效果,但在一些国家收获甚微。" 但无论如何,目前中国在鼓励生育方面的投入,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数。" 原新说。
去年,多地卫健部门就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浙江省卫健委在部分育龄人群中开展《3 岁以下婴幼儿养育成本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 每个月补贴 1000 元,你愿意生育二孩 / 三孩吗?";海南省卫健委也进行了生育政策调查问卷,在生育补贴方面同样提出 " 按每月给二孩 / 三孩补贴 500 元的标准,是否愿意生育二孩 / 三孩 " 等问题。
对于上述民意调查,官方没有公布结果。而有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发起的近万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有近 9 成的人明确表示 " 不愿意 ",仅不足一成的人表示 " 愿意 " 或者 " 可以考虑 "。
" 生育补贴对市民生育意愿的正向促进作用是明显的,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可能只对那些在生与不生、要不要二胎之间徘徊的人有用,对大家的生育观念不会改变太多。"攀技花卫生系统一位不具名的专家告诉《中国慈善家》,现金激励政策对不同收入阶层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那些高收入群体,激励作用可能相对有限,而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每月 500 元至 1000 元的补贴是很重要的经济支持。
" 就生育率提升的规律而言,即便是生育支持政策做得很到位,也不能指望能一蹴而就。生育率提升一定是慢变量,也不能指望它提升到过去的高度,因为现在的社会氛围和过去多生育时期不一样了。" 原新说。
作者:温如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杨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