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解构42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净利超万亿,净息差承压,隐藏着什么经济新趋势?,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金融与经济唇齿相依,伴随上市银行半年报悉数披露,银行的发展境况与其中透露的经济脉动和新风向显现。
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上半年普遍面临业绩增速放缓、息差收窄的经营压力。Wind 数据显示,42 家上市商业银行上半年合计营收 2.95 万亿元,同比增 0.5%;合计净利润 1.09 万亿元,同比增 3.45%。37 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六大国有行净利增速低于 6%,有 20 家银行净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42 家上市银行净息差普遍承压,39 家银行净息差收窄,仅有 2 家银行较去年末微增,1 家持平,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
今年以来,居民扎堆 " 提前还房贷 ",这在银行半年报中亦有体现,多家上市银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减少。与此同时,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呼声渐高,在半年报披露收官后,靴子终于落地。
8 月 31 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自 2023 年 9 月 25 日起,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借款人可向承贷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由该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或协商变更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但调整后的利率不能低于原贷款发放时所在城市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或将对银行净息差产生一定影响。在 " 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 " 的呼声下,银行业打响了净息差保卫战,新一轮存款利率下降潮也在 9 月 1 日到来。
城投平台与房地产风险的化解,是今年以来较为突出的一大问题。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认为,整体风险相对可控。上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步提升,整体不良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少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有所提升,房地产市场风险在持续出清,正加快存量风险资产处置。
" 招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的拐点,大概率会在今年年内出现。" 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在业绩会上表示。
图片来源 : 图虫
让利与净息差保卫战
业绩增速放缓,这是商业银行今年上半年面临的共同挑战。
上半年,42 家上市银行的营收增速普遍放缓,甚至有的银行营收出现同比下滑。国有六大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 2.3% 和 0.59%;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0.8%、8.88%、2.03% 和 4.77%。国有六大行净利润同比均呈现增长势头,但增速并不高,均低于 6%,工商银行盈利能力最强,但净利增速仅为 1.1%。
还有多家银行出现 " 增利不增收 " 的现象。上半年,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营收同比分别下降 0.35%、4.15%、2.05%、3.71%、7.52%、2.47%、3.59%;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则分别同比下降 23.32%、4.92%、3.49%。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浦发银行称主要受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等影响;平安银行称,营收下降主要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中信银行称,在银行业净息差普遍下行,收入承压的大环境下,营收同比下降。
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央行已多次降息,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收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 , 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1.74%, 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 6 月末,39 家上市银行净息差收窄,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净息差同比分别下降 31 个基点、30 个基点、36 个基点、9 个基点、19 个基点、22 个基点;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净息差分别同比下降 21 个基点、20 个基点、21 个基点。
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金融与经济唇齿相依,银行的经营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指标上的波动。但可以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一系列宏观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正推动经济持续好转,必将为银行改善经营带来良好的支撑和有利条件。
多家银行认为,下半年净息差管控压力仍较大。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利率下行是一个趋势性的变化,但是作为商业银行要保持适度的盈利能力,又是十分必要的,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矛盾。
王良认为,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要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但优质客户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这些因素必然会导致贷款利率下行,利差收窄,给银行的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保持商业银行合理的盈利水平又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商业银行有合理的盈利能力才能保持资本的内生能力,更好地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只有商业银行有合理的利差水平和盈利能力,才有利于化解各种类型的风险,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如何兼顾商业银行净息差与存量房贷利率调降,成为当前行业的挑战。8 月 17 日,央行发布 2023 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提出 " 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 "。
浙商证券认为,预计后续稳增长、化风险政策有望出台,银行将从前期的 " 合理让利 " 过渡到 " 银行有利润,实体有支持的共赢局面 ",通过存贷款跟随式调整、释放银行杠杆等方式维持银行合理利润,银行政策环境有望持续改善。
半年报披露收官后,新一轮存款利率下降潮到来。多家银行宣布,于 9 月 1 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一年期下调 10 个基点,二年期下调 20 个基点,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
本轮存款下降的幅度在 20-25 个基点,与 6 月初的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普遍在 10-15 个基点相比,力度更大。业内认为,这将有望呵护银行合理的息差和盈利空间。
图片来源:图虫
提前还房贷潮冲击波
由于存量房贷利率偏高,加上理财收益率下行,今年以来仍有不少居民选择提前还房贷,其影响在上市银行半年中持续显现。
上半年,国有六大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为 26.2 万亿元,较上年末合计减少 2057 亿元。除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大国有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均较去年末出现了下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下降了 922.22 亿元、729.04 亿元、576.01 亿元、294.84 亿元、158.21 亿元。
此外,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渤海银行等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降幅均超过百亿元。
建设银行表示,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量增加,抵销了投放量增加的影响。
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在业绩会上回应称,近几个月新受理的提前还款需求总体上已趋于稳定,相比 4 月的峰值下降了不少。
在居民提前还房贷潮下,市场呼吁已久的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也终于落地。
8 月 31 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存量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降,对借款人来说,可节约利息支出,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投资。对银行来说,可有效减少提前还贷现象,减轻对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可压缩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置换存量住房贷款的空间,减少风险隐患。
此前,多家银行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已制定存量房贷利率下调预案。8 月 31 日晚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公告称,将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抓紧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尽快开展利率调整工作。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彭家文曾在业绩会上表示,招行内部做了测算。从测算的结果来看总体还是可控的。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不能光看对短期财务的不利影响,长期来看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接下来会稳妥实施。
日前,瑞银大中华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颜湄之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8 月 MLF 利率下调 15 个基点后,1 年期的 LPR 下调 10 个基点至 3.45%,但 5 年期的 LPR 维持在 4.20% 不变,市场认为这是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留出空间。预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会在 2024 年给银行带来 5-10 个 bp 额外息差的压力。从负债端来看,存款利率还会下降,因为收息资产占整个银行资产 60% — 70%。
中金公司认为,综合来看,预计存款降息和提前还贷减少,能够部分对冲存量按揭降息的影响。由于国有大行按揭贷款比例更高,存量按揭降息对大行影响相对更高,对股份行和区網域行影响相对较小。
信贷加大投向制造业与民企
今年上半年,经济呈现弱复苏,多数银行在信贷投放上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網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2023 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新增贷款合计超 8.8 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新增贷款均超 2 万亿元。从投向上看,国有六大行贷款主要聚焦普惠小微、绿色发展、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網域。
今年以来,国家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引导金融活水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在上市银行的半年报中也有迹可循。
上半年,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 3.64 万亿元,增加 6033.86 亿元,余额保持同业首位,其中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量均为同业第一;农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按贷款投向)较上年末增加 6120 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3489 亿元,增速达 45%。此外,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投向制造业贷款均增长超 20%;招商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余额 5242.21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8.11%。
今年以来,国家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上市银行信贷也加大投向民企。
截至今年 6 月末,工商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 5 万亿元,达 5.08 万亿元,增加 4985.03 亿元;建设银行投向民营企业贷款 5.2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7708.39 亿元,增幅 17.33%;农业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 3.5 万亿元。
平安银行也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半年该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达 70% 以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冀光恒表示,该行从客户、产品、服务出发,重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也是未来一大趋势。
8 月 30 日,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全国工商联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指出,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督导各银行保险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 " 敢贷、愿贷、能贷 " 长效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努力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今年上半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正在恢复,但增长幅度并不大。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末,国有六大行投向房地产业的公司类贷款余额达 4.3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 2600 亿元;兴业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3.89%,增幅近 500 亿元;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恢复增长;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则出现下降,其中招行减少超 200 亿元。
" 银行的资产组合管理能力日趋重要。" 王良表示,招行上半年的贷款投放依然保持以零售贷款为主的定位,上半年又因为按揭不足,投放缺口很大,呈现出负增长的局面,所以招行加大了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来弥补按揭下滑带来的缺口。对公贷款方面,上半年增长了 2000 多亿元,制造业、普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方面都呈现出比较好的增长态势。
房地产、城投风险整体可控
今年以来,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领網域的风险化解也备受市场关注。从各家银行的表态来看,整体风险可控。
上半年,国有六大行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增长,但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或呈现下降趋势。交通银行不良率与去年末持平,其他五家大行均有所下降。建设银行不良率为 1.37%,较上年末下降 0.01 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不良率为 1.36%,下降 0.02 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不良率为 1.35%,下降 0.02 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率为 1.28%,下降 0.04 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不良率为 0.81%,下降 0.03 个百分点。
不过,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个别高负债房地产客户风险进一步释放等因素影响,不少上市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出现上行。
上半年,工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 6.68%,较上年末增长 0.88 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为 4.76%,较上年末增长 0.4 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为 5.79%,较上年末增长 0.31 个百分点。招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 5.45%,较上年末上升 1.46 个百分点;中信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 5.29%,较上年末上升 2.21 个百分点;民生银行对公家宿舍地产不良贷款率 5.13%,较上年末上升 0.85 个百分点。
" 上半年受到房地产市场风险持续出清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的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在集团贷款中占比较低,并且拨备计提充足,对整体资产质量和盈利的影响有限,风险总体可控。" 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表示,未来将做好存量风险的化解,并合理满足新增融资的需求。
王良指出,房地产风险给招行带来的影响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表内贷款;二是理财投资的房地产企业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等;三是私行代销的信托计划。经过这两年的时间,现在基本上风险化解都已经接近尾声。经历这个过程后招行能够更健康地发展,不能再重蹈房地产的覆辙,相反要及时回避、及时防范可能发生的 " 灰犀牛 " 或者 " 黑天鹅 "。
今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影响,地方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风险浮现,如何化解城投风险同样备受关注。
中信建投通过对 3381 家城投公司的金融机构授信情况,共计 54702 条数据汇总显示,所有商业银行在城投平台已使用授信额度大约 53.2 万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的 14%。42 家上市银行在城投平台已使用授信额度大约 31.5 万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仅 12%。
平安银行在半年报中首度专门披露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相关数据。截至今年 6 月末,该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 696.27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24.43 亿元,增幅 3.6%,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比例为 2.0%,与上年末持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质量良好,无不良贷款。
截至 6 月末,招商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不良贷款率 0.14%,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表示,从区網域结构看,高风险区網域的平台类融资业务余额占比不到 10%,而且重点聚焦在交投类和公用事业类这两类客户上。招行坚决不触碰隐债等底线,在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展业,目前总体风险还是可控的。后续招行会加强管控,特别是对重点区網域的债务风险会进一步强化管理。
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在业绩会上表示,截至 6 月末,该行城投类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约 5%。目前来看,城投公司信用业务保持平稳发展,风险总体可控,城投类贷款不良率明显低于全行平均水平,未来有信心继续保持城投相关领網域资产质量稳定。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目前该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总体保持平稳,授信总量在各行之间是比较适度的,资产质量虽较年初略有下滑,但整体风险可控。后续将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作为该行业务开展的一条红线与底线,根据国家后续出台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强化风险监测、评估和防控,择优合规开展相关业务,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 在更合理的展期假设下,仅有个别弱区網域低等级平台有降息展期的可能。根据测算,即使占比 28% 的中高风险地区城投债务全部降息 150bps,也仅影响上市银行净息差 5.8bps 左右,影响营收约 1325 亿元,占 2022 年营收比例仅 2.3%。" 中信建投表示。
颜湄之认为,贷款重组可能是缓解城投流动性风险的临时解决方案,但银行的利润和资产质量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瑞银认为对于银行的冲击整体可控,但需要持续关注城投平台的债务风险,尤其是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城投平台化债进度。瑞银认为,一揽子政策的落地,将有效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短期流动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