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中字头”央国企股价大涨,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徐晓春
中字头股票飘红掀起资本市场投资新热潮。1 月 25 日,万亿巨头中国石油 A 股罕见涨停,上次涨停还要追溯到 2015 年 7 月 15 日,26 日,中国石油再度大涨 6.38%。
1 月 24 日,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期,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25 日起,多家 " 中字头 " 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截至 1 月 26 日收盘,十余只 " 中字头 " 个股涨停或涨超 10%,中铁装配、中国海诚、中铝国际等多家上市公司连续两日涨停。
经营绩效整体提升,估值仍然偏低
根据 Wind 数据显示,中证国企成分列示的上市公司有 1377 家,截至 1 月 26 日累计总市值规模超过 43 万亿元。中证央企成分列示的上市公司有 437 家,累计总市值约 25.62 万亿元。国企市值整体较大,央企中千亿元市值以上公司数量占比约为 11.44%。
2016 年,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后国企经营绩效整体有所提升。根据 2022 年年报数据,全部国企近 6 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10.54% 和 12.91%,央企的这两项指标数值更高,分别为 12.2% 和 15.37%。
同时,国企近年现金流改善较为明显。一方面,央国企 " 去杠杆 " 成效明显,国企整体资产负债率不再继续扩张,到 2023 年三季报时,1377 家国企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 51.24%,其中,央企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并稳定维持在 50% 左右。另一方面,国企近 6 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复合增速达到约 427.49%,为未来分红水平提升创造了条件。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提到,过去十年的国企改革成效重点反映在国企基本面改善,后续积极进展有望引导估值中枢抬升。中金公司认为,目前,央国企市值整体较大,但中国上市银行及国有企业(尤其是石油石化、建筑、电信和煤炭央企)的估值存在长期、普遍偏低的问题。
截至 1 月 26 日,全部国企 PE ( TTM ) /PB ( LF ) 估值为 42.38 倍 /2.45 倍,目前仍有 253 家上市国企市净率低于 1,占比超过 18%。同时,央企 PE ( TTM ) /PB ( LF ) 估值为 35.88 倍 /2.59 倍。而民企的相关估值分别为 46.08 倍 /3.19 倍,高于央国企的估值。
根据此前中金公司的统计,当前不同行业国企上市公司估值水平普遍处于历史低位,其中国企分布较为集中的建筑、钢铁、石油石化和电信等传统行业领網域估值相较非国企普遍有 40% 以上的估值折价。
方正证券也在研报中提到,过去的 " 规模考核 " 会导致国企的投资冲动,过度投资使得国企泛公用事业部门(水务 / 电力 / 煤炭 / 交运 / 通信),即便事实上形成了垄断,提供的生产要素也只能是 " 垄断低价 " 的,并长期处于 " 估值折价 " 的状态。从 " 规模考核 " 到 " 市值考核 " 会加速国企垄断稀缺资产的重估进程。
国资委新闻发布会后,多家央企上市公司回应表示,市值管理相关工具都在研究中,并从 2021 年就开始就市值管理工作布局,涉及股权激励、信息披露、专业化重组、公司治理等各个方面。
多措施进行市值管理,三年分红比例超过 66%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提到,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进行估值优化的方式可能包括加大资本运作的力度、采取更市场化方式提升激励效率、加大对国家战略和国际领網域的布局、适度提升分红和进行股票回购等。
尽管在更多市场化的领網域,非国企所表现出更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比如 2022 年时,民企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 11.25%。但近些年,央国企也在极大的增强研发实力,持续加大相关投入。2018 年底时,1377 家国企的研发支出总额占收入比例仅为 3.74%,到 2022 年末时已经提升至 4.17%,央企这一比例也由 4.29% 增加至 4.97%。
另外,大型央国企内往往杂糅着非核心业务,通过分拆上市,可将具有成长性的资产业务独立出来。一方面,分拆上市也有利于各层公司聚焦核心主业。另外,公众能对分拆业务的成长性有更准确的了解和评价,使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重估机会,对母公司股价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据 Wind 统计数据,目前有大约 120 家上市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分拆子公司单独上市,其中民企 56 家,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合计约为 50 家。比如,近年海康威视先后拆分了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等创新业务独立上市,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央企以及长春高新、宁波港等地方国企也纷纷对旗下细分业务进行分拆,重新估值进行融资。
营利效率提高负债率平稳下降的情况下,部分国企账面自由现金流较为充裕,截至 2023 年 9 月末,1377 家国企账面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平均约为 32.55%。此时,通过进行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也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
截至 2022 年,国企三年累计现金分红占比约为 66.2%。2020 年至 2022 年间,国企合计现金分红金额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2022 年全部国企现金分红总金额达到 1.65 万亿。其中中国海油和工商银行现金分红总额超过千亿,共有 22 家上市国企当年现金分红总额超过百亿。
2021 年 1 月至今,国企进行股份回购总金额达到 564.73 亿元,金额最高的为宝钢股份,回购投入总金额约为 59.42 亿元,此外多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 10 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回馈股东一方面可适度提升分红比率,从定价的角度来说对于估值的提升较为有利,股息率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具备条件的国企通过股票回购起到提振股价效果,回购股票可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强化激励约束、提升公司管理风险能力以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都将有利于促进国企夯实估值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