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此等Ⅲ级片,封杀就太可惜了...,欢迎阅读。
相信各位都看过新闻了,巴厘岛命案,印尼警方在经过多日的调查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调查结果通报如下——
我们对 31 名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从我们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和法医提供的检验证明,我们得出结论,死者程某先是被李某杀死,后李某自杀。
将该案件定性为 " 激情杀人 "。
针对此,外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评论区快要被" 不可思议 "四个字给刷屏了。
对此,厂长个人认为,对一些事情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不能断然地去否定它。
人心难测,现实中什么样的状况都有可能发生。
毕竟,把时间往前推 24 年,还有更离谱,更令人乍舌的——
《溶尸奇案》
一直以来,生活就是影视作品的 " 题材库 ",尤其不少离奇案件,被搬上了荧屏。
观众因此可以窥探,隐藏在躯壳下的,人性的丑陋。
早年的香港,就拍过不少。
例如《人 · 肉 · 叉 · 烧 · 包》系列、《三狼奇案》、《雾夜屠夫》...... 其中本片鲜少被提及。
然而 ......
看过的人无一例外,称其是童年阴影。
就连担任男主的吴镇宇,也直呼它是自己拍过的所有电影里,最不敢让儿子费曼看的一部。
故事原型,是上世纪 90 年代发生于香港的 " 空姐被溶尸案 "。
繁华热闹的街区,无人在意哪栋房子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儿。
直到一群孩子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独栋临街小楼,一桩令人毛骨悚然的凶杀案,才浮出水面。
是的,这房子里的气味太难闻了。
孩子,包括周围的邻居,很难不警惕里面有东西。
经过警方的勘查,在卫生间的箱子里,发现了一满箱的化学药水。
试着用工具搅一搅,出现了未被溶掉的白骨。
警方当即就拘留了房屋的主人汪德明,及其现女友凯蒂。
经两人交代,死者名为布伦达,是汪德明的前任,案发当晚三人之间发生了矛盾,于是两人害死了汪德明。
而经邻居提供线索,当晚确实听到了两个女人的吵架声。
于是,法院裁定二人为死刑,媒体形容他们为一对恶毒的男女。
可以说,本片一反常态,没有像很多同类型电影一样,最后再揭晓恶魔,或是展现恶魔的凶残。
而是开始就有了定论。
其实,这并非是导演的巧思,而是现实如此。
该案件之所以被称为是香港十大奇案之一,有两个原因——
一是作案手法极其恶劣。
正如片中所呈现的,案发过程在推理中被真实还原,被害人先后遭受了钝器砸头、溺水、溶尸。
惨无人道!!!
本片也因直白呈现这些镜头,被定为Ⅲ级。
二是案件的真相,看似简单,实则扑朔迷离。
所有人都没有想过,这对 " 狗男女 " 黄大卫和余玲不服判决,力争上诉,然后竟然成功了。
在后续的审判中,他们全盘推翻之前的供词:
黄大卫称自己没有杀人;
余玲则拦下所有罪行,只是,她不是谋杀,是误杀。
经过一番论证,最后法院宣判,男方因证据不足,只有妨碍死者合法下葬罪名成立,且因在等待重审的过程中,已经服满了刑期。
最终,黄大卫被当庭释放。
而对余玲的判决,则由故意杀人改判为误杀,刑期 2 年。
更为人议论的是,黄大卫本人在监狱等待审判的过程中,还与狱中的一位女警恋爱结婚。
该名女警更是在最后的审判中,当庭下跪,声称丈夫是冤枉的。
黄大卫
讲真,抛开事实等因素,单看这事情走向,简直魔幻至极。
本片的导演,作为见证了全过程的香港人,在警局等地搜集了相关资料,还原了其中诸多细节。
只是,在他的镜头里,男主到底是不是凶手,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他是个会操纵人心的变态。
这一操作,招来了黄大卫的不满,他发起诉讼,以至于本片差点儿被停映。
能看出,本片是存在争议的。
作为观众,我们只能看到镜头里的故事。
但坦白讲,即便抛开幕后的这些,它也甩掉同类型一大截。
爱看香港老电影的朋友知道,香港奇案题材,一度和 SQ 片挂钩,用各种女星暴露的画面,变态的骚操作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本片不同,担任男主的吴镇宇,把凶残的变态演活了。
他时而是温柔的情种;
时而露出爪牙,凶狠的一批。
他最经典的一个镜头是,他隔着玻璃,和前来探视的女人,达成精神上的交融。
尤其他那句台词——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相信法律。
简直是神来之笔。
不过,最神的还是拿下金像奖最佳剧本的三位编剧。
他们在现实和艺术之间做到了平衡,既带来很好的观感,又以开放式的结局,引入深思。
案件只是个引子,剧情侧重点在于 1 男 3 女之间的纠葛。
种种迹象表明,汪德明是个利己主义者。
为了让自己达到目的,他可以演戏,做任何事情。
当他吃喝嫖赌,欠下一屁股债。
他便在前女友身边摇尾巴,甜言蜜语说尽,让她替自己还债。
当他厌烦了,花心病犯了。
他便勾搭着雪莉,一起嗑药,嗨上天。
以他的德行,怎么会和雪莉如此黏人的妹子长久在一起,于是,他又在前任面前示爱,把她领回家,以此逼走雪莉。
也因此,片中有了雪莉为汪德明掩护的情节。
随着剧情进展,后续又出现了一个女人。
凯蒂原本是雪莉的对口帮扶社工,她眼看雪莉在狱中想念到汪德明到发疯,身为一个同样为情所困的女人,她狠狠的共情了。
于是,她跑去找汪德明,质问他为何不回复雪莉给他写的信。
谁知,凯蒂这个恋爱腦,瞬间成了汪德明的囊中物。
他对她,先是替她解围工作上的不顺。
接着注意到她失落的表情,从情绪上关心。
然后他为她讲述自己的感情故事,把自己塑造成夹在两个女疯子中间,进退两难的弱者。
最关键的一步是,以退为进。
汪德明在对凯蒂表露心意后,迅速收手,再又表达强烈的追求。
营造出一种明知我配不上你,但我又忘不掉你,一定要抛开所有世俗和你在一起的感觉。
面对如此套路,显然,雪莉招架不住。
两人不仅在狱中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她还成为了帮汪德明上诉的主力军,并且在最后审判上,说出了如此离谱的毒誓——
当然了,看到最后,你会发现,最 " 震撼 " 的是案件的审理过程。
在重审阶段,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陪审团。
然而,陪审团却是由一群没有专业法律知识、随机选中的人组成的。
他们中,有的敷衍了事,想赶快结束,好回去赚钱;有的很负责,一次又一次的推理,一次又一次的推翻,无法达成共识。
在他们的助力下,汪德明的诉求得到了满足。
雪莉也凭借 " 默契 " 地配合,得到了最轻的判决。
此时,故事戛然而止,打出一行小字——
根据香港法律,任何上诉成功者,均不可再被以同样罪名起诉,除非自认有罪,并要有足够证据证明自己有罪 ......
可以说,本片情节一波三折,丝丝入扣。
既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又演绎了一出 " 罗生门 ",影射了人性以及社会。
讲真,从电影到现实,它都配得上一个 " 奇 " 字。
对于奇闻奇事奇人,咱们大家都饶有兴趣。
但,正如一则评论所写的——
每个人总是讲述对自己最有利的事件经过,真相除了事件的当事人,其他人根本无从知晓;
而真相,也可能只是通过某些所谓的证据推断出来的假相。
身为局外人,还是不要人云亦云,妄加评判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