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2023年拿到满分答卷,2024年的理想仍要打上问号,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电车通
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第一家扭亏为盈的造车新势力诞生了,不是 Nikola、Lucid、Rivian 等曾扬言超越特斯拉的海外新势力,而是中国自主品牌——理想。
日前,理想公布了 2023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全年营收高达 1238.5 亿元,同比增长 173.5%,毛利润 274.97 亿元,毛利率高达 22.2%,略超特斯拉 18.2% 的毛利率,净利润也高达 118.1 亿元。
曾经与小鹏、蔚来合称「造车新势力御三家」的理想,如今却将其他新势力统统甩在身后,营收直追长城、吉利等老牌车企,净利润更是达到了长城汽车的 1.7 倍。
登上小巅峰的理想汽车,为未来定下了更高的目标,要做中国豪车市场领头羊。
勇攀下一个高峰,理想的机遇与挑战
理想汽车成立于 2015 年 7 月,并不算特别早,但理想却成功杀出重围,在高端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谈起理想成功的秘诀,不少带有刻板印象的网友总是将其归结到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发「客厅三件套」,以及高速路段比燃油车油耗更高的增程技术。
事实上,理想成功最关键的秘诀在于精准的市场定位,面向拥有不俗消费能力的家庭用户,所有产品主打大空间、舒适度,魔毯空气悬架 2.0 的出现,更是理想汽车追求舒适度的一次进步。理想也没有疏忽品牌与生态建设,高端品牌不但要产品价格昂贵,还要消费者愿意接受,否则下场可能会是另一个高合。
李想曾表示,不会请明星代言,车主就是最好的代言人。该举措与特斯拉不谋而合,李想本人也与马斯克类似,经常在微博、朋友圈高谈阔论,以提高品牌影响力并彰显亲民形象。
生态方面,尽管目前理想仍无任何纯电动车上市,但没有忽视充电站建设。小通从广州开车 1300 公里回老家,一路上高速服务区只看到了国家电网和理想充电桩,以及蔚来的换电站,而且理想充电桩的最高功率可达 150kW,高于国家电网充电桩。
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以及逐渐完善的相关生态,2023 年理想汽车获得消费者认可,累计交付 37.6 万辆,并为 2024 年定下了 80 万辆销量目标。然而市场千变万化,理想汽车也面临诸多挑战。
如今汽车最前沿的技术莫过于自动驾驶与 AI 大模型,但理想汽车在自动驾驶领網域的进度不达预期。去年 11 月李想发文,为原定年底 AD Max 城市 NOA 覆盖 100 座城市未能达标而道歉。2023 年理想研发投入 105.9 亿元,扭亏为盈后,第三和第四季度研发投入也逐渐增加,也许未来自动驾驶技术能够追上第一梯队。
另外,OTA 5.0 虽然引入了 Mind GPT,但时间上已落后其他车企。今年初,理想才成立 AI 技术委员会,决定增加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大模型等领網域的投入。
理想汽车的竞争对手中,有一家车企与其定位极为相似,并且销量上也与理想不相上下,已经给理想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这家公司就是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汽车。
问界同样以增程式 SUV 为主,也有一些纯电车型,产品的价格、定位均与理想汽车重合,但部分产品价格低于 30 万元。问界汽车的另一大优势便是依托于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春节之前华为便宣布,问界新 M7 无图智驾覆盖全国 99% 道路,乡间小路也能用。
销量方面,今年 1 月问界汽车以 3.3 万辆交付数据略超理想汽车,二月目前的数据显示两家车企你来我往,交付量相差不大。
显而易见,问界汽车已成理想汽车最大对手,理想汽车需要通过更完善的产品线,应对 2024 年面临的挑战。
4 增程 +4 纯电,理想全面铺设产品
财报会议上,李想公布了 2024 年理想汽车的计划,将推出三款纯电 SUV,完成 4 增程 +4 纯电布局,5 年内不会做 20 万元以内的车。
目前理想仅有三款增程式 SUV 上市,即 L7/8/9,第四款增程式 SUV 为 L6,将于 3 月发布上市。李想强调 5 年内不会做 20 万元以内的车,似乎在暗示 L6 定价 25 万元左右,下探市场,L7/8/9 的改款车型也将于 3 月陆续上市。
至于 4 款纯电车,第一款已发布,是纯电 MPV —— MEGA,同样将于 3 月开启交付。另外三款纯电 SUV,如无意外将是对标 L 系列增程式汽车的产品,但到底对标哪三款车,暂时没有明确消息。理想三款纯电 SUV 都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标配 5C 充电。
高速路上遇到理想充电站时小通就发现,基本是三四根 2C 充电桩,搭配一根未开通使用的 5C 充电桩。支持 5C 充电功率的新车上市之前,理想已在积极建设 5C 充电桩。
尽管充电生态布局相对完善,但 L 系列以增程技术取得消费者认可,纯电车型能否像增程式汽车一样熱賣,我们还要打一个问号。续航焦虑客观存在,尤其是能耗较高的中大型纯电 SUV,假期跑长途很麻烦。理想主要竞争对手问界,M5 有纯电版本,但销量一般,M7 干脆放弃了纯电,只有增程版。
理想仍不打算涉足轿车,坚持家庭用车路线。完善 4 增程 +4 纯电布局后,理想产品线将实现 20 万元 ~60 万元价位覆盖,包含国内豪车所有熱賣价位段。
至于不做 20 万元以内的车,理想与华为有相同的观点,第一,20 万元以内的车利润率太低;第二,20 万元以上的车才能给用户带去更好的体验。
年初比亚迪、五菱等车企产品降价和发布低价且增配的新车,足以看出 10 万元左右的车依然有可观的利润空间,但这些利润是零部件自研自产一点点省出来的。造车新势力大多目前仍是整合商,布局低端车很难压榨出足够的利润。至于体验,一分价钱一分货,20 万元以上的国产车,肯定能够带来更好的体验。
市场下沉到 20 万元以内,有利于开拓市场提高营收。马斯克已确认,将于 2025 年推出 15 万元左右的 SUV 车型,命名或为「Model 2/Q」。同为御三家之一的蔚来,正积极推动子品牌阿尔卑斯和萤火虫产品布局,以求下沉市场。何小鹏更是直言,未来将推出多款 15 万元价位支持高阶辅助驾驶的产品,2024 年便有一款上市。
李想发言较为谨慎,仅表示 5 年内不做 20 万元以内的车,未来可能会布局低端市场,L 系列还有 1/2/3/4/5 数字可用。
目前理想计划是继续打造「家庭用车」形象,通过 SUV、MPV 两大车型,挑战苹果公司。
营收超 iPhone,李想的理想很远大
李想表示,未来国内 20 万元以上汽车市场头部化会比燃油车时代严重,三家车企占据 70% 以上份额,而理想的目标是 2030 年拿下国内 20 万元以上市场三分之一份额。凭借豪车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理想就能实现营收破万亿元,追上 iPhone 年营收。
目标远大是好事,可理想真的能实现吗?
2023 年,宝马、奔驰、奥迪三家车企国内销量分别为 82.5 万辆、76.5 万辆、72.9 万辆,理想 2024 年目标定到 80 万辆,便是要追平 BBA。理想汽车财报数据显示,2023 年汽车均价约 32 万元,上万亿营收,意味着理想汽车销量要达到 312 万辆,大约是 BBA 销量总和的 1.3 倍。
尽管 BBA 新能源汽车势头不如燃油车,但品牌价值依在,地位难以被撼动。事实上,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爆火,BBA 的销量不降反增,而且 BBA 也在积极寻求转型。
新能源阵列,问界、蔚来等车企迅猛发展,沃尔沃、领克等传统品牌转型后,新能源车型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今年 1 月理想汽车销量仅有 3.12 万辆,2 月受到春节影响,也不会太高。李想表示,计划 6 月交付量达到 7 万辆,12 月冲击月交付 10 万辆,以实现年销量目标。仅依靠 SUV、MPV 等家庭用车,理想今年实现年销量目标并不容易,2030 年吃下国内豪车市场三分之一份额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诸多竞争对手,理想当前的首要任务便是补齐 AI、智驾等领網域的短板。去年 4 月李想曾表示,理想汽车共有四支 AI 团队,分别负责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工厂、智能零售,其中智能驾驶团队计划 2024 年底扩充至 2000 人。
小鹏汽车则表示,以智驾为主的 AI 团队已有 3500 人,每年研发投入超过 35 亿元。比亚迪智驾团队更是超过 4000 人,并且还在扩招,计划投入 1000 亿元研发整车智能与智驾。车企纷纷加码智能化,理想汽车恐怕需要将研发投入翻倍,才能避免整车智能落后。
4 款纯电车型的表现,以及整车智能的进化程度,或许会成为 2024 年理想能否实现 80 万辆销量目标的关键因素。
然而哪怕理想汽车智驾与整车智能不落问界、比亚迪、小鹏等车企,想要在 2030 年依靠国内市场营收超越 iPhone,依然基本无法做到。
理想汽车曾表示,2025 年之前不开拓海外市场,如今理想已扭亏为盈,或许可以布局海外,依靠汽车出口,实现 2030 年营收追上 iPhone 的目标。但国内车企集体布局海外,理想能够取得多少份额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