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小鹏开打顺风牌,欢迎阅读。
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柴旭晨
虽然小鹏还没有从 "ICU" 到 "KTV",但财报证明,如今小鹏已经脱离的危险期。
在 2024 年,小鹏的销量上来了,有几款拿得出手的爆款车型,营收达到 408.7 亿元,同比增长了 33.2%,亏损同比收窄了 44%。可以说,当前小鹏处于状态最好的阶段,如期进行着何小鹏预期中的正循环。
但这份成绩单同样也说明,小鹏还远没有上岸。过去的一年,其亏损着 57.9 亿元。依旧是挑战不断的时候,低价车型占比过高、毛利率仍低于行业头部等问题,凸显了小鹏规模扩张与盈利之间的深层矛盾。
何小鹏提出了 2025 年四季度盈利目标,而如何在销量翻倍的同时平衡技术投入与成本,仍是悬而未决的挑战。
正循环
过去一年,不论是销量、业绩还是声量,都证明小鹏总算是从过去几年的泥沼中爬出。
在收入方面,小鹏实现了主业与技术服务双轮驱动。
2024 年小鹏汽车总收入 408.7 亿元,同比增长 33.2%。其中,汽车销售收入 358.3 亿元(占比 87.7%),同比增 27.9%;服务及其他收入 50.4 亿元(占比 12.3%),同比激增 89%,主要来自与大众汽车的技术合作授权收入。
尤其是技术服务的高毛利特性(57.2%)显著拉动了整体毛利率的提升,但汽车业务仍是核心增长引擎。
在毛利率方面,小鹏也实现了规模效应与技术降本的平衡。
小鹏全年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1.5%,跃升至去年的 14.3%,汽车业务毛利率从 -1.6% 转正至 8.3%,第四季度更达到 10% 的全年高点。明面上,毛利率的修复来自于两款车的接连爆火,也得益于小鹏在过去几年的持续降本。
一方面,小鹏在为车定价时强调技术平权。比如从去年以来,小鹏研究出的爆款密码是核心配置全系标配,但在价格上给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价格。
另一方面,自 2023 年以来,在 G9 上吃亏之后的小鹏从长城汽车挖来 " 铁娘子 " 王凤英,一起在管理上与技术上双重降本。
以 P7+ 为例,一方面基于算法能力的提升切换到了纯视觉方案带来降本,另一方面基于大众联合采购,以及平台化通用能力的提升,这款车的 BOM 成本下降达到 25%。
何小鹏表示,"P7+ 的 BOM 控制得很好,市场销量领先车型的主售價是 19.58 万,我们比他们同续航、标配智驾的情况下还便宜了 1 万块。"
不过,小鹏整体的财务还面临一些挑战,低价车型 MONA M03 贡献 42% 销量,但拉低单车均价至 18.85 万元。
另外,研发与销售费用高企仍是痛点,这两个方面是小鹏最烧钱的部分。
2024 年全年,小鹏的研发费用 64.6 亿元,四季度单季更是达到 20.1 亿元,主要用于新车型开发及 AI 技术。不过这部分钱很难节约下来,毕竟小鹏当前有多项押注未来的业务,都需要持续投钱。
另一项大头费用便是销售费用,这类费用的特点是随着销量的增长水涨船高。比如,四季度销售及行政开支 22.8 亿元,同比增超 50%,用于渠道扩张与品牌营销。全年,销售及行政费用增加到 68.7 亿元,占收入的 16.8%。可见,只要肯花钱,这部分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去年,外界就直观地感受到了小鹏在营销等方面的变化。
从现金储备来看小鹏当下也比较从容,何小鹏所直言,卷智驾还是要靠自己造血。截至 2024 年底,现金储备 419.6 亿元。
面对未来,小鹏给出了相对较好的预期。2025 年一季度预计交付 9.1 万 -9.3 万辆,同比增超 300%,全年目标 38 万辆,计划实现翻倍。
持久战
不可否认,小鹏当前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但也处于更大的挑战当中,需要做好规模提升与产能限制的平衡、性价比与利润率的平衡,以及多项业务需要长期大规模投入与近期达到盈亏平衡目标之间的平衡。
2025 年新车型密集开启交付(如 G6/G9 改款、MONA M03 Max 版),需在短期内实现产能爬坡。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也一再提到产能。他表示,小鹏汽车计划在 3 月 21 日开启全新 G6 的交付,目前正在和供应链一起全力提升产能。
另外,小鹏当前几款爆款的养成都少不了性价比的加持。而在性价比之外,小鹏还需要持续激发用户的热情。未来,其产品价格将横跨在 10 万 -50 万元的区间,在更高价格上,性价比路线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面对当前的局面,小鹏也在进行着一些列变革。比如更加注重组织效率,更加用户洞察、持续提升技术、加大出海等。
今年开年,何小鹏就发布内部全员信,希望提高效率,减少当公司变大时,随之而来的效率低下。
另外,在最近的新上的 G6、G9 的改款车上,小鹏也展现了出了比以往更强的用户洞察能力,开始认识到用户需求,并决定 " 听劝 ",而不是以前那种一味只强调自家技术的实力,忽略用户的需求。
这种能力的更新,也会在未来每个季度的新车上得以体现。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说,"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计划交付多款新品,包含纯电以及鲲鹏超级电动产品。我们绝大部分车型将支持一车双能,通过超级电动产品大幅度地扩展我们的可达市场规模。"
在技术方面,处于全民智驾混战的局势中,小鹏想做到 " 第 0 梯队 "。何小鹏在几天前的春季发布会中透露,小鹏将持续提升智驾能力,近期将首发园区智驾漫游功能,可在园区内路况进行选路、人车博弈、绕行并找到出口,真正实现类 L3 的能力。
另外,小鹏是当前新势力中出海也最激进的。在何小鹏的规划中,2025 年计划进入 60 个国家,建立超 300 个海外服务网点,目标 2030 年实现海外销量占比过半。
何小鹏表示,小鹏未来会有三条增长曲线:全球化、AI+ 汽车、从中国走向全球市场、具身人形机器人以及与汽车产业更深度的融合。
就像何小鹏所持的谨慎态度一样,虽然还没有到 KTV,但每一次的小胜,都将成为拿到终局入场券的一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