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解码1月金融数据:新增信贷创历史新高,“好采頭”怎么来的?,欢迎阅读。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政策呼吁 " 信贷均衡投放 " 的背景下,1 月的信贷数据仍体现了鲜明的 " 好采頭 " 特征。
2024 年 2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 " 央行 ")发布 1 月金融数据: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4.92 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以下简称 " 社融 ")6.5 万亿元,同比增速 9.5%;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 8.7%,M1(狭义货币)同比增长 5.9%,M0(流通中货币)同比增长 5.9%。
值得注意的是,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4.92 万亿元,超过 2023 年 1 月新增 4.9 万亿元的数据,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1 月金融数据整体表现较好,略高于市场预期,反映稳增长政策成效渐显,但数据改善的可持续性仍待观察,未来仍需政策发力护航。
社融结构"政府强、企业弱"局面有所改善
社融数据超过市场预期,1 月新增社融 6.50 万亿元,相比 2023 年 1 月,多增加了 5061 亿元;与 2023 年 12 月相比,多增 4.56 万亿元。
从构成社融的数据来看,1 月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企业债券融资,当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 3197 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企业债券的增加与春节错期以及债券发行利率下行提振债券融资需求有关。同时,从构成社会融资的其他各项数据来看,1 月表外票据融资、外币贷款和信托贷款也有一定幅度的同比多增,其中,当月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多减,表外票据融资转向表内的规模收缩,带动表外票据融资同比多增 2672 亿元。
另一方面,1 月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这与去年几个月政府债券支撑社会融资数据的情况有所不同。与此同时,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和股票融资等分项同比均为少增。
王青认为,其中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 1193 亿元,为当月社融同比表现的最大拖累,背后是去年 11 月、12 月增发国债资金下拨,导致今年 1 月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放缓。这也意味着,1 月新增社融结构 " 政府强、企业弱 " 的局面有所改善。
年初信贷"好采頭"
在 4.92 万亿元增加的人民币贷款中,企(事)业部門贷款(或称对公贷款)依然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数据显示,1 月,企(事)业部門贷款增加 3.86 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 1.46 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3.31 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 9733 亿元。
明明认为,1 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4.92 万亿元,在 2023 年高基数背景下依然实现同比多增 162 亿元。从细项来看,企业中长贷继续同比少增,但是少增幅度较前几个月明显收窄,反映出实体融资需求边际改善,票据融资规模转负,结合票据利率开年以来整体走高,反映银行对 " 票据冲量 " 的依赖减轻。
1 月份,住户贷款增加 9801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 3528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6272 亿元。
住户贷款,即 " 居民贷款 ",有所改善,尤其居民中长贷同比大幅多增,但仍不及 2022 年同期数据。明明表示,2023 年以来,居民购房加杠杆意愿一直表现较弱,考虑到住房贷款本身会滞后于销售数据,因此居民中长贷的显著好转可能还须等待。
" 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2 月 8 日央行发布的《2023 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我国贷款增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从历年统计数据看,一季度尤其是 1 月新增贷款会多一些,4 月、7 月、10 月则是贷款小月,这些季节性规律主要与银行内外部考核以及融资需求特征有关,要客观看待。
《2023 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 促进贷款合理增长,加强信贷均衡投放,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王青表示,在 " 信贷均衡投放 " 和特殊再融资债资金置换城投平台存量贷款背景下,1 月新增信贷同比仍实现小幅多增,这主要体现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对相关信贷需求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