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上半年“日入过亿”,为什么人们不再看好宁德时代了?,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宁德时代官网
文 | 蓝媒汇,作者 | 韩韩
宁德时代的业绩还是非常亮眼的。
刚发布的 2023 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892.5 亿元,同比增长 67.5%;归母净利润 207.17 亿元,同比增长 153.64%。
简单换算一下,每天都能赚 " 一个小目标 " 还多,妥妥的印钞机。
但是就是这样的宁德时代,还是没能挽留高瓴资本张磊的心。
半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之中,已经不见高瓴资本的身影。后者,过去两个季度陆续减持套现拿走 40 亿之后,转身退出了宁德时代前十股东行列。
当然不再看好的,也不只是高瓴资本。
曾经宁德时代市值一度冲至 1.6 万亿元,被部分机构投资者冠以 " 宁王 " 的霸气称呼,但是即便过去一年全球范围内新能源市场依旧迅猛蓬勃发展,宁德时代还是从高处滑落,目前市值约 1 万亿,相较巅峰已经缩水 4 成。
曾经的宁德时代,是众星捧月。
甚至当年还有传闻称,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为了从宁德时代顺利 " 拿货 ",亲自在宁德时代蹲守了一个星期。尽管何小鹏辟谣了该传闻,但也能看出宁德时代电池的紧俏程度与在产业中的话语权。
但现在的宁德时代,其今年上半年电池产能利用率仅为 60.5%,去年同期为 81.25%,出现了明显下滑。
为什么人们就不再看好宁德时代了?
被阻击的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上,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被直接冲击。
此前的供应链危机下,再加上宁德时代的强势,在一众整车厂商面前,为了坚守自身的利润空间,更多的是扮演一毛不拔的 " 铁公鸡 " 角色。
不少车企都曾表露过对宁德时代的不满,比如去年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公然抱怨 " 给宁德时代打工 " 的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车企们也都意识到了绑定单一渠道的风险,开启了双渠道、多渠道供应战略,要么积极寻求二供(第二供应商),要么自己亲自下场造电池,以减轻对宁德时代的依赖。
宁德时代,不再是唯一选择,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中航锂电等都在挤占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
更大的威胁,来自于比亚迪。比亚迪电池目前正凭借着自产自销的一体化优势,成为宁德时代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 152.1GWh,同比增长 38.1%。宁德时代以 66.03GWh 的装车量位列上半年第一,但装机量占比下滑至 43.4%,较去年同期的 47.67% 再度下降 4.27%。
而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 125.56 万辆,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达 45.41GWh,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 21.59% 上升至 29.85%。
要知道前几年,宁德时代之所以备受追捧的核心原因正在于,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直稳固在 50% 以上,不仅稳坐龙头,更是半壁江山。但现在,市场份额已经缩水不小,资本市场自然要下调对其原本过高的预期。
半年报同样揭开了这一点。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但相比较去年同期 156.32% 的高增长,宁德时代的营收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原因正是,宁德时代境内电池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 46.10%,远低于去年同期的 176.51%。
很明显在国内,宁德时代已经无法一家独大了。
出海存有较大变数
再看出海。
相比较国内市场的增速明显放缓,宁德时代在海外依旧表现强劲。
半年报显示,2023 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电池业务营业收入规模 656.84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 195%,明显高于国内电池业务 46% 的增长速度,也高于去年同期 123.35% 的营收增速,显示出强劲的持续高增长能力。
宁德时代援引第三方统计机构 SNE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3 年 1 至 5 月,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的动力电池市占率已经达到 27.3%,比去年同期提升 6.9 个百分点。
同时,宁德时代境外业务占整体营收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报告期内,境外收入 671.7 亿元,占本期营业收入的 35.49%,而去年同期还不到 20%。
出海,显然已经成为了宁德时代的新增长引擎。
进入 2023 年以来,老板曾毓群更是一改往日低调行事的作风,亲赴一线,无论是 5 月 30 日在马斯克落地当天为其摆宴接风,还是在 3 月份再次赴韩会见现代汽车执行董事长郑义宣,曾毓群都不放过任何一个海外市场扩张的可能机会。
足见宁德时代对海外市场的押注。
只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宁德时代的出海,尤其是出海建厂,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变数极多,波折不断。
今年 2 月,福特正式宣布,福特与宁德时代达成了一项新的協定。根据该協定,宁德时代将为福特在美新建的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生产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而福特工程师将会负责电芯与整车集成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福特与宁德时代合作顺利成行的话,这本会成为宁德时代出海扩张、" 曲线入美 " 的最关键一步,但可惜最近受挫。
就在日前,有消息称,美国众议院两个委员会正在对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展开调查。
即便宁德时代对外界回应,与福特汽车的项目仍在正常推进,暂时未受影响,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宁德时代能否顺利出海完成破局,仍存在很大变数。
美国市场迟迟打不开
宁德时代,是非常希望进入到美国市场的。
" 美国市场,宁德时代是一定要进的。"2022 年初,在一场小范围的投资者沟通会上,曾毓群强调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必要性。
一方面,当前美国市场正是新能源领網域的一片广阔蓝海,处于上升冲刺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 28.3%。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为 21.5%。而 2023 年一季度,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才提升至 8.6%,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另一方面,即便身为全球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一直在美国市场实现破局,市场份额占比很低。
据了解,目前宁德时代在美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在 10% 左右,低于欧洲的 30-40%,国内的 40-45%。
一旦宁德时代能进一步打开美国市场,不仅带来新的增量,稳固宁德时代全球的龙头地位,更能构筑牢靠的竞争护城河。
这是可以想象的预期。
近两年,宁德时代也在为进军美国市场作很大的努力。
但是基于地缘政治和保护主义的越演愈烈,宁德时代在美一直受挫。此前原计划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斥资 35 亿美元建厂,正是由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影响,宁德时代在去年下半年立即取消了这项投资。
上文所提到的今年 2 月与福特的合作建厂计划,可能是宁德时代所能抓住的最后机会。
在直接建厂难以成行之后,宁德时代最终选择 " 曲线入美 "。
其与福特的合作模式,概括来说就是,福特出钱,宁德时代出技术,工厂由福特全资控股,宁德时代以独家技术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其中,然后赚的钱一起分。
彼时,这种合作模式被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的一种出海可行路径。
甚至曾毓群与马斯克、郑义宣等人的会面中,福特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建厂模式,都可能正是彼此之间谈论的话题之一。市场消息显示,现代汽车正在寻求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模式正是类似于福特与宁德时代之间的合作。
但即便如此,仍然未能打消美国市场相关人士的顾虑,阻力仍是重重。在最新的调查中,美国有关方面要求查清福特电池工厂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具体细节,是否违反《通胀削减法案》的相关规定。
尽管福特与宁德时代都主动进行了一部分澄清,但是总会有新的质疑与责难,新的设卡与阻挠。
这也让宁德时代迟迟无法顺利打开美国市场。
整体来看,国内市场的竞争冲击,再加上出海方面尤其是美国市场的持续受挫,宁德时代也很难高枕无忧。
曾经高高在上的宁王,也不是没有可能金身被破,拉下神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