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非洲果真年迈车型“养老院”? 比亚迪F3还在赚埃及人的钱,欢迎阅读。
无论从面积还是人口来说,非洲都是世界第二大洲。
尽管目前的非洲经济依然不是很有存在感,但很多人都认为,非洲是未来最有增长潜力的大洲。对于世界汽车业的后来者——中国来说,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除南非外的部分,是一块难得的未经开垦的土地,大有可为。
不过就目前对于中国品牌来说,非洲的主要市场仍然是非洲那些相对发展较早的地区。2023 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在埃及和南非的销量分别是 21805 辆(根据 2022 年数字估算)和 18651 辆,市占率分别是 24.99% 和 7.01%,排在出口市场中的第 10 和 11 位。
虽然同在非洲,但埃及和南非一个在最北端,一个在最南端,两国的汽车产业情况差别也很大。
埃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6 升排量以下的汽车征收 40% 的关税,而 1.6 升以上的汽车甚至要征收极为夸张的 135% 的进口关税。这就意味着想进入埃及市场,多半需要在埃及本土设厂。但因为埃及市场规模很小,每年只有十几二十几万台的销量,导致各大厂商很少在埃及更新产品线,畅销车很多都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老旧车型。
相对来说,南非的汽车进口关税还算适中。普通燃油汽车的进口关税是 18%。不过有趣的是,南非可能是少数几个反而对电动车征收更高进口关税(25%)的国家——而且南非还是石油净进口国,反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尽管进口关税不高,但南非因为经济起步较早,市场规模也较大,实际上汽车制造业反而比较发达,包括福特、大众、日产、奔驰、宝马在内的多个车企都在南非开设有工厂。
至于市场消费方面,两国的差距就更大。先来看埃及方面。
【2022 年埃及按品牌的汽车销量排行】
从品牌的国别来看,埃及市场算是百花齐放,美系、日系、中系、韩系、法系、德系、俄系一应俱全。中国品牌中,除去深耕埃及最久也最成功的奇瑞以外,比亚迪也很早就进入埃及市场,算是比亚迪为数不多的历史比较悠久的海外市场。而 MG 近几年已有在全球打开局面的势头,在埃及也比较成功。
此外长安、哈弗也都有一定的销量,吉利则是刚进入埃及就小有成绩,2023 年的表现可能还会更好。比较迷的是金龙在埃及居然有三个牌子—— King Long、Golden Dragon 和 Joy Long,集齐了三种翻译风格,不知道是因为有三个不同的代理商还是怎么回事。
【2022 年埃及按车型的汽车销量排行】
埃及市场与其他出口市场比较不同的一点,是即使中国品牌在这里销售的车型也仍然以轿车而不是 SUV 为主。
进入榜单前 50 名的包括 4 款中国品牌紧凑型轿车。
其中销量最高的是奇瑞艾瑞泽 5,这款车也在埃及本土生产——在埃及本土生产的车型里,这是少有的一台并非很老迈的车型。在 2016 年推出后,2019 年就开始在埃及投产,目前仍然算是正常现款销售。它在埃及的官方起价是 48.5 万埃及镑,合人民币 11.4 万元。这个售价基本与埃及销量冠军日产阳光相同,而后者不但小半个级别,也早推出了五年,已经是老款车型。因此奇瑞在品牌力不如日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不错的销量。
比亚迪 F3 则是一款更老旧的紧凑型轿车。一代 F3 2005 年推出,2006 年在埃及投产,现在已经 17 个年头,但是山寨自卡罗拉的设计还是很经典的,作为一款技术老了至少十年的车,42 万埃及镑的起价只比艾瑞泽 5 略便宜了一点,算是很赚了。
MG 则有两款轿车进入前 50。MG5 和 MG6 在埃及的官方起价分别是 69 万和 89 万埃及镑,合人民币 16.4 和 20.9 万元。MG 在埃及的定价跟其他跨国公司基本在同一水平线,比如全球同步的最新一代丰田卡罗拉在埃及的售价是 87.5 万埃及镑,比 MG6 还要略便宜一些。MG5 在埃及销售的仍然是 2012 年推出的一代 MG 5,定价介于老款阳光和新卡罗拉之间。
尽管因为收入较低,加上对 1.6 升以上排量的车型征收重税,埃及的 SUV 市场并不成气候,但中国品牌利用自己的所长,还是用 SUV 车型在前 50 名拿下了 6 个座次。
奇瑞有三款车型打入前 50。排名最高的是瑞虎 3,这款 18 年前推出的车型在埃及已经生产销售了 17 个年头,一直高居销量榜前列。虽然车型老旧,但毕竟 66.5 万埃及镑(15.65 万人民币)的售价也比较优惠。作为对比,丰田 C-HR 在埃及起价 84 万镑,合 19.77 万人民币。
瑞虎 7 的两款车型都进入了前 50。官方起价分别是 77.5 和 100 万镑(18.24 和 23.54 万人民币),也是明显比日韩的竞争对手便宜(起亚狮跑在埃及起价 117 万镑,丰田 RAV4 因为排量较大,起价高达 375 万镑,不过基于 Hilux 皮卡的丰田 Fortuner 起价是 205 万镑,还比较合理)。
MG 进入前 50 的是我们熟悉的 ZS 和 HS。二者的官方起价分别是 78 万和 115 万镑(合 18.36 和 27.06 万元),同样定位接近日韩品牌,可以看出 MG 在国际上已经相当有影响力。
哈弗的定位则介于奇瑞和 MG 之间,进入榜单前 50 的 H6 起价为 93.5 万镑(22 万元)。
此外,另一款山寨车型——金龙海狮在埃及也卖得不错,还有两个马甲上榜,加起来比正牌货卖得还多。对于囊中羞涩的埃及人来说,还是 " 抄作业 " 的中国车最让人放心。
此外,虽然雪佛兰的两款车 Optra 和 N300 既不是中国品牌,也并非在中国生产,但他们确实都是在中国研发——分别是宝骏 630 和五菱宏光的换皮。它们的官方起价分别是 54.15 万镑和 32.65 万镑。
再来看南非。
【2023 年上半年南非按品牌的销量排行】
跟埃及的情况不同,中国品牌在南非耕耘最久的是长城。奇瑞虽然也有不错的销量,但是在最近一两年才进入南非市场。
而中国在全球最为成功的 MG 甚至并未进入南非。中国品牌在南非市场目前呈现两强并立的情况。
国际品牌方面,南非是德国车企特别是大众在除中国外最成功的海外市场之一。而除了德系厂商,南非市场也同样是百家争鸣,日系、韩系、美系、法系乃至捷豹路虎、沃尔沃都有一定存在感。
【2023 年上半年南非按车型的销量排行】
南非市场在汽车类型偏好跟泰国比较相似,以中型皮卡和小型轿车。不过在轿车方面,南非市场的小型轿车主要是面对欧洲和印度市场研发的小型轿车,大众 Polo、铃木雨燕和丰田 Starlet(铃木 Baleno 换皮)占据了本田思迪、丰田雅力士和马自达 2 的生态位,而雷诺 Triber 也同样是一款类似大发 Sigra/ 丰田 Cayla 的小型 MPV。
不过与泰国不同,中国品牌也许是因为 MG 的缺席,在南非甚至都没有任何成功的轿车,进入榜单的以 SUV 为绝对主导。
受印度市场影响,南非本土流行的 SUV 车型以小型 SUV 为主。而且畅销的小型 SUV 相比主流小型 SUV 其实还要小一个级别,车长往往只有 4 米左右。比如雷诺 Kiger 和日产 Magnite,官方起价分别是 23 万和 22.8 万南非兰特,合 8.6 和 8.52 万元人民币。
还有铃木 Vitara Brezza。如果同样看铃木在印度生产的车型,定位反而要比雷诺和日产高,它的起价达到了 27 万兰特。
起亚和现代的定位甚至更高,比如起亚 Sonet 的起价达到了 33.9 万兰特。
并且还有更小的微型 SUV 畅销,比如雷诺 Kwid,只有 3.7 米长,起价 18.9 万兰特(7.06 万人民币)
更小的跨界车铃木 S-Presso,起价仅为 17 万兰特,合 6.35 万人民币。
大一点的 SUV 除去中国品牌外,上榜的就非常少了。比如丰田 Urban Cruiser(铃木 Grand Vitara 换皮),起价 32.94 万兰特,合 12.7 人民币。丰田在南非销售的很多车型实际上都是铃木车型的换皮,但往往在南非卖得比铃木真身还要好。
类似的,现代 Creta(ix25)反而起价更高,为 44.7 万兰特。
更大的卡罗拉锐放,起价为 40.4 万兰特,但正经的 SUV —— RAV4 就要 70 万兰特。大众途观相对便宜一些,61.5 万兰特起。
虽然流行的都是更小的 SUV,但中国厂商销售的还是以小型和紧凑型 SUV 为主。上榜的车型一共有五款,按名次分别是瑞虎 4(瑞虎 5x)、哈弗初恋、哈弗 H6、瑞虎 7 和瑞虎 8。
如果把 H6 和瑞虎 7 互换,正好也是尺寸从小到大的关系。可见南非市场其实还是更偏好小型 SUV,如果长安汽车进军南非,CS15、CS35 应该都会比较好卖。
整体上,奇瑞和哈弗在南非的定价,大概是与丰田的廉价 SUV(铃木换皮或者轿车改造而来的 SUV)相似的水平。瑞虎 4(瑞虎 5x)、哈弗初恋、瑞虎 7、哈弗 H6 和瑞虎 8 的官方起价分别是 30.89 万、34.49 万、44.29 万、48.47 万、50.49 万兰特,合人民币 11.5、12.9、16.6、18.1、18.9 万元。
除此之外,长城炮也进入了南非市场,虽然还没有丰田 Hilux、福特 Ranger、五十铃 D-Max 三强畅销,但销量已经超过了大众 Amarok,接近日产 Navara。而且炮在南非也并没有错位竞争,它的单排版起价 41.3 万兰特,双排商用版起价 44.46 万兰特,乘用版起价 52.62 万兰特,基本上与 Hilux 保持在相近水平。而不像技术老旧的 Mahindra 皮卡双排版跟主流皮卡的单排版售价类似。
其实,不管是南非还是埃及,表现出的非洲市场与中国市场不匹配的情况还是有一些的——中国车对于非洲来说太大、太好了,而本地更容易成功的还是各种小型轿车和小型 SUV。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品牌也会像其他跨国车企一样,推出更多专门针对海外市场的车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