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追逐年内最大IPO胜算几何?历史表明:散户想要“喝口汤”并不容易,欢迎阅读。
财联社 9 月 13 日讯(编辑 潇湘)英国芯片设计公司 Arm 将于本周四开始正式上市交易。而眼下,不少美国散户投资者也希望能在这次备受期待的公开募股中分得一杯羹,但他们需要注意了:散户投资者在抢购热门上市股票想要 " 喝口汤 " 时,往往会被 " 烫到嘴 "。
Arm 的目标是在纽约市场上筹集到约 50 亿美元,这注定将是 2023 年迄今规模最大的 IPO。然而回溯近年来,其他大型上市公司的回报大多令人失望。
据知情人士表示,由于由日本软银集团拥有的 Arm 在普通消费者中并不算特别知名,因此该公司正把上市招股的重点放在机构投资者身上。
这样一来,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只能在 Arm 股票正式开始上市交易后,以可能变得更高的价格买入。而业内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由于散户投资者持有个股的时间平均不到一年,最近的历史表明他们可能会遭遇亏损。
根据这份截至上周五的数据分析,过去四年中美国 IPO 规模最大的 10 家公司,较上市首日的收盘价平均下跌了 47%。而如果投资者在这些公司高调上市时出现的顶部买入,情况会更糟,平均损失达到 53%。
虽然对业余散户投资者来说,涉足个股本身就是一项出了名的高风险尝试,但上述分析仍突显出,在上市第一天买入轰动一时的 IPO 可能有多危险。事实上,即使是受邀在交易前认购这 10 只新股的机构投资者,也会平均面临 18% 的跌幅。
在这前 10 大 IPO 股票中,只有两只股票较 IPO 时的发行价录得上涨,分别是:軟體销售商 Snowflake 和爱彼迎 ( Airbnb ) ,后者的回报率高达 111%。
作为对比的是,标普 500 指数大盘自上次每次大型 IPO 以来平均上涨了 13%。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 IPO 的教授 Jay Ritter 表示," 如果你在市场上买入,平均而言,你是以高于发行价的价格入场的。对于几乎所有散户投资者来说,购买并持有低成本指数基金才是最佳策略。"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虽然 Arm 是一家 B2B 公司,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不高,但其 IPO 的宣介可能仍会吸引散户投资者的兴趣。因为今年以来,处于人工智能热潮中心的芯片制造商英伟达一直是散户的心头挚爱。
追踪散户交易的 Vanda Research 高级副总裁 Marco Iachini 表示," 无论 Arm IPO 结果如何,你都会看到散户社区的一些小众投资者试图参与其中,尽管不会达到我们在 2021 年看到的那样狂热。"
根据周一的最新消息,作为初秋美股 IPO 的重头戏,Arm 的 IPO 目前已经获得 10 倍的超额认购,消息人士称承销银行可能会在周二下午提前一天结束认购,但 IPO 定价仍将在周三公布,正式交易则会在周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