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有了AI大模型的加持,智能音箱将不只是「音箱」,欢迎阅读。
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消费电子行业一直处于历史低点。即便是像智能手机和 PC 这样的刚性需求产品,在疫情之后也出现了多个季度的销量下滑。
对于智能音箱这类非刚需产品,2023 年确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根据洛图科技的数据,2023 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 2111 万台,同比下降 19.8%;市场销额为 59.4 亿元,同比下降 21.0%。
回顾历史数据,2020 年是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巅峰,销量达到了 4020 万台,几乎是当前市场的一倍。然而,从一个备受瞩目、年增长率达到 125% 的新型品类,到如今的光速衰退,智能音箱行业正在迅速失去市场。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源动力熄火,智能家居中心难以为继
从品牌的角度分析,智能音箱领網域早期的极高集中度确实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这些巨头都具备雄厚的资本和大量的互联网支持者。然而,这种高度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智能音箱后续的创新和发展。
自 2018 年开始,百度、小米和天猫精灵在智能音箱市场上形成了稳固的三足鼎立之势,这三家领先品牌的合计份额长期保持在 90% 以上。如今到了 2023 年,它们的合计份额更是高达 94%。
根据洛图科技(RUNTO)的数据显示,从 2022 年到 2023 年,中国在售的智能音箱品牌数量已从 25 个减少至 20 个。显然,领先企业的先发优势是巨大的。
图片来源:洛图科技
到 2023 年,百度在中国智能音箱市场中的地位依然稳固,凭借其线下市场的布局,它成为了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占比达到 38.2%,同比增长了 3.2%。与此同时,小米依靠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市场份额也有所增长,同比增长了 3.0 个百分点,达到了 33.7%。然而,天猫精灵的市场份额出现了下滑,由于低端无屏市场的衰退,其整体市场份额减少了 5 个百分点,降至 22%。
无论是百度、小米还是天猫精灵,在智能音箱市场刚刚起步时,都以 " 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 的角色出现。用户只需通过语音或触屏操作,即可轻松控制家中的各种智能设备,省去了寻找各种遥控器或操作 App 的麻烦。
彼时,外界普遍认为智能音箱将成为智能家居和全屋智能的互联网入口。
类似于亚马逊 Echo 的演变模式,智能音箱有望从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进化成为一个只需用户一句话就能完成下单的新消费终端。这也是几年前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投入巨资、提供补贴、抢占智能音箱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智能音箱的美好愿景逐渐被市场所抛弃。
在当前消费环境低迷的情况下,这一全新的消费终端始终未能成功吸引消费者,他们并没有形成通过音箱进行购物的习惯。此外,中国的电商市场瞬息万变,例如名不见经传的拼多多市值悄然超越阿里的例子就摆在眼前,这使得智能音箱没有机会做出反应。而原本被认为是智能音箱基本盘的智能家居控制台,也因为房地产行业的下行趋势而受到波及。
目前看来,虽然智能音箱的故事不会在短期内破灭,但几家大厂已经减少了对其的投入,降低更新频率就是最好的证明。以小米为例,目前在其官网上销售的智能音箱产品包括以下这些型号:
小爱触屏音箱,发布于 2019 年 2 月 20 日,售价 219 元;
小爱触屏音箱 Pro 8,发布于 2019 年 12 月 16 日,售价 499 元;
小米小爱音箱 Play 增强版,发布于 2021 年 8 月 3 日,售价 119 元;
小米智能家庭屏 10,发布于 2022 年 4 月 21 日,售价 899 元;
小米智能家庭屏 Pro 8,发布于 2023 年 8 月 8 日 ,售价 749 元。
图片来源:小米官方商城
从更新频率来看,年更的智能音箱设备显然智能算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而作为小米最新发布的智能音箱产品,小米智能家庭屏 Pro 8 的螢幕分辨率为仅为 1280 × 800,且只采用了一款未标明的 A53 四核处理器,从配置上就可以看出小米没有在智能音箱上「卷」的想法。
曾在智能硬體大厂工作过的刘明告诉钛媒体 App,智能音箱一直存在着产品定位模糊的问题。例如新加入的看剧功能、教育功能等,更多都是顺应市场需求而推出的。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没有人会专门因为这些功能而去选择智能音箱。刘明认为,作为一个非刚需产品,智能音箱有逐渐沦为 " 低质低价 " 的 " 家庭平板 " 的趋势。
洛图科技(RUNTO)则认为,在当前的智能硬體赛道中,智能音箱的槽点可能远多于其他产品。由于一开始就有众多巨头进场,导致品牌选择较少,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互動体验不佳。
无论是作为 " 智能 " 的助手还是作为享受的 " 音箱 ",都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待。
旧酒被装进新瓶,搭上大模型风口
与外界的期待不同,智能音箱在 2023 年似乎并没有被大模型所改变。或许是由于利益考量的原因,科技厂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智能手机和 PC 上,毕竟它们有着更高的售价和刚需,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互联网入口。
然而,在科技行业创业的前沿,许多厂商已经开始关注以语音互動为基础的新型智能设备。其中,备受瞩目的产品包括当前的 AI Pin 和 Rabbit R1,它们身上都显现出智能音箱的影子。
图片来源:Ai Pin 官网
2023 年 11 月 10 日,美国初创科技公司 Humane 发布了 Ai Pin。这款无螢幕智能设备完全依靠语音和手势完成互動,并搭载了 GPT 大型模型。
用户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将其佩戴在衣服上,享受常规手机上的通话、音乐播放、拍照录像等功能。该设备的售价为 699 美元,订阅费为每月 24 美元。
在发布会上,Humane 的创始人乔德里分享了关于 Ai Pin 的设计思路。他认为,产品的核心在于 " 无屏、无缝、可感知 " 的特点,而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产品设计下一次飞跃的重要力量。
2024 年 1 月 10 日,前渡鸦科技创始人吕骋发布了 Rabbit R1。这款产品具备互動式问答功能,在绑定 Uber、Spotify 等账号后,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操作播放音乐、打车、订餐、规划旅行等。
此外,Rabbit R1 还具备视觉识别功能,可以识别冰箱里的食物并为用户规划低热量晚餐。该产品利用自家的大型动作模型(LAM)学习并重复用户在 PC 端的操作。用户只需发出语音指令,Rabbit R1 就能重复此前在 PC 端的功能。
图片来源:Rabbit 官网
从产品形式和互動方式来看,AI Pin 和 Rabbit R1 都可以被视为智能音箱的变种:它们体积更小、内置电池并支持移动网络,可以被视为可移动的缩小版智能音箱。
虽然 AI Pin 加入了手势控制,Rabbit R1 也有滚轮和螢幕辅助操作,但这两者在互動逻辑上并没有本质区别。
根据腾讯科技的报道,国内智能音箱的研发者吕骋一直希望开发一款像 iPhone 那样的 " 定义型产品 ",以取代手机。在与 This Week in Startups 的对话中,吕骋表示大模型的普及对语音互動具有重要意义。
之前渡鸦的智能音箱产品语音识别正确率只有 73%-74%,而现在在大模型的帮助下,设备可以以 70 种方式理解同一句话。不过,吕骋也承认,即便应用了大模型,目前的 Rabbit R1 仍需要用户进行多次确认才能执行简单的操作,比如点一份比萨。
另一方面,智能音箱的未来可能并不局限于智能音箱本身。
吕骋表示,Rabbit R1 是一款从軟體角度出发而非硬體的产品。由于当前芯片和主機板技术的限制,Rabbit R1 的大小只能达到 " 半个 iPhone Pro Max" 的程度。不过,未来的 Rabbit 产品形态可能会更加小巧,集成在 TWS 耳机上,或者以智能手表的形式出现。" 如果是一个像 Airpods Max 一样大的产品,我们早就能够做出来了。" 吕骋补充道。
钛媒体 App 认为,目前来看,无论是从产品形态还是应用生态方面,Ai Pin 和 Rabbit R1 都更像是一个 " 探索版产品 ",其成熟度似乎并不足以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
与传统的智能手机相比,它们的功能可能并不多,反而会失去网页浏览、影音娱乐和休闲游戏等日常内容消费的便利性。因此,这些低性价比的选择似乎只能吸引一小部分发烧友。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Ai Pin 和 Rabbit R1 的推出正在为智能音箱和其他智能设备开辟新的道路。这个基于语音互動和大模型的设备可能无法在 2024 年产生重大影响,但它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某一天,一种新形态的产品颠覆智能手机的可能性。(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吴泓磊 编辑 / 钟毅,文中刘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