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90年前“梅肯”号飞艇遭遇大风坠毁 充满昂贵氦气也无法保证安全,欢迎阅读。
90 年前,即 1935 年 2 月 12 日,世界最大军用飞艇—— " 梅肯 " 号飞艇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附近坠毁沉没。
由于 " 梅肯 " 号内部的气囊中填充的并非易燃易爆的氢气,而是不易燃的惰性气体——氦气,所以在当时,这艘飞艇被认为是最可靠、最安全的飞艇之一。
但是,这也决定了氦气极其昂贵的价格。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是唯一掌握这种惰性气体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国家。即使拥有强大化学工业的德国,也不能大量生产氦气。所以,德国才使用氢气填充飞艇,最终导致了著名的 " 齐柏林灾难 "。
至于氦气的昂贵价格,仅举一例进行说明。据卡皮察院士回忆录记载,上世纪 40 年代初,苏联使用宝贵的外汇购买了 10 立方米氦气。苏联对这种珍贵的惰性气体非常重视,只能用于特别重要的物理实验。
在一次物理实验中,一个气球意外破裂,导致一立方米的氦气损失,内务人民委员会立刻以 " 破坏生产 " 为由立案调查,卡皮察院士费了好大力气才保护科研人员免遭逮捕。与之相比,当 18.4 万立方米的氦气充入 " 梅肯 " 号飞艇,很好地说明了苏联和美国当时的工业潜力差距。
1935 年 2 月 12 日," 梅肯 " 号飞艇结束演习后返回基地。17 时 15 分,飞艇机组人员听到后舱传来一声巨响,大风导致艇体中的一个铝制框架爆裂,一块碎片刺穿了内部的氦气球。内部的氦气开始泄漏,导致尾部严重下沉,飞艇出现严重倾斜。
艇长下令抛弃压舱物,飞艇终于停止下降,并开始爬升。然而就在此时,另一个尾部气球被碎片刺破,破口比第一个还要大,导致飞艇再次下降,并且速度更快。
抛弃剩余的所有压舱物和燃料之后,只能将下降速度降低到 1 米 / 秒。艇长下令抛弃机库内的飞机,但是由于此时飞艇倾斜度已经超过 25 °,无法将飞机丢弃。
艇长意识到 " 梅肯 " 号已经无法挽救,命令所有艇员穿上救生衣,准备充气救生筏。17 时 39 分," 梅肯 " 号坠海,并开始下沉。艇员纷纷爬上救生筏,大约三个小时之后,他们被赶到事故现场的 " 里士满 " 号和 " 康科德 " 号巡洋舰营救上舰。
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伤亡:无线电员因为惊慌失措,在距离海面 30 米时,跳出机舱而丧生;另一位是厨师,他没有及时逃出下沉的飞艇而失踪。
" 梅肯 " 号的沉没清楚地表明,即使填充昂贵的惰性气体,也无法让飞艇成为完全安全的飞行器。巨型硬式飞艇的辉煌时代很快结束,但是,许多人都认为这种飞行器是浪漫的象征,以至于现在许多影视作品和游戏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