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三大车企质疑懂车帝冬测,后者被曝单项合作费1600万?,欢迎阅读。
近日,一媒体平台做的冬季测试引发轩然大波。
12 月 4 日起,懂车帝开启了 2023 冬季测试。主要项目有:实测续航、ACC 制动、智能车机、低温充电、冰雪爬坡等项目。其中,插电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达成率测试,引起了广泛争议。
在 19 款实测车型中,仰望 U8 以 85.1% 的达成率夺得第一名。之后是宋 PLUS DM-i、腾势 D9 DM-i、唐 DM-p,换句话说:前四名均被比亚迪旗下车型包场。
而在有成绩记录的车型中,问界 M7 增程版以 31.6% 的达成率排倒数第一,哈弗猛龙则排倒数第二,领克 08 排倒数第三,银河 L6 排倒数第四。
很快,排在末尾的三家车企先后发难。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率先在朋友圈发声:" 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为此,问界官方还发文《无惧严寒,问界系列车型冬测表现官方解读》,先认可了懂车帝关于 " 夜间雪地 ACC 对静态假车测试(60km/h)" 和 " 夜间逆光扬雪 ACC 对静态假车的测试(40km/h)",认为 HUAWEI ADS 2.01 的加持让极限工况下的驾驶更安心。
但对 " 插混组统一 WLTC4 标准纯电续航达成率 " 的测试,表示强烈不满。
▲图片来源:AITO 汽车
问界认为:参测的 M7 在正式测试前进行了 71 分钟的空调制热,在车内温度达到 24 度后,又持续制热了 40 分钟。期间有十余次开关门行为、车窗操作,其中最长时间超过 3 分钟,大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电量快速下降。这严重背离了用户真实使用场景。另外,在车辆电量仅剩 74.9% 时才开始测试,至电量 20.4% 时增程器才开始启动,实际耗电 54.5%,实现冬季极端条件下纯电续航 55.3 公里。
言外之意,问界不认可懂车帝的测试方法,认为整备时间过长、空调使用太浪费、测试开始时电量太低。即使按如此不正常使用的结果来推测,问界 M7 的纯电里程应该在 101.5km,相比宣传的 175km,达成率应为:58%,能排第四。
所以,余承东直言: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
12 月 11 日上午 11 点许,长城汽车官博发文:《捞干的,还得看长城》副标题是: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
该微博预告:下午 3 点将向公众公开对懂车帝的质疑。包括冬测的标准、整备标准、电量标准、制动标准等。
舆论哗然:长城硬刚懂车帝!
很快,当天下午 4 点多,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发微博:对这个测评结果,我也是不认同的。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杨学良用后台数据论证了自己的观点:银河 L6 在测试前的整备过程中,原地怠速 70 分钟,期间 4 次打开车门,最长两次开门时长超过 10 分钟,这些操作极大增加了空调能耗,导致出发前电量已经下降很多。
最后他呼吁:希望更多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测评机构,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方式对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车进行测评。
当有网友对调取数据的合规性提出疑问时,杨学良表示:" 测试车辆是我们提供的。" 这样,就避免了之前比亚迪公开方程豹车主行驶数据带来的争议。
这也让不少人认为:懂车帝不地道。相当于,你借了厂家的车测试,既没有严格遵循自己的测评标准(公开的标准是测试前进行 1 小时左右的统一整备),也没有参照普通用户的日常习惯来用车。这难免让厂家怀疑测评的专业性和公平性。
很快,各路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质疑。
网友 @回看射雕处 质疑:在冰雪爬坡测试中,坦克 400 对阵方程豹 5,测试人员似乎故意让坦克 400 刹车。方程豹 5 溜坡严重还是它赢,这得充了多少钱?
为此,这位网友还找出了回放视频,显示坦克 400 有刹车灯亮起。
另一位网友说:" 看了视频,坦克还在上坡的时候就踩刹车不让上了,豹 5 一直加油门往上冲,反而给溜坡了,刹车都刹不住。"
截止此时,舆论形成了对懂车帝的普遍质疑。
接着,12 月 11 日下午 5 时许,长城汽车再发微博:关于共建新能源测试标准的倡议。共有 3 条质疑和建议:
1、长城做纯电测试前,整备期间不上高压电。懂车帝是开启高压电、开启空调,最长整备时间达 72 分钟,部分车型还有座椅加热。这都影响了测试前的电耗。长城建议,整备完成后将车辆充电至满电再进行纯电测试,或按实际行驶里程和消耗电量进行等比例计算。
2、完成油耗测试后,各车在等待加油时的怠速时长不同,个别车达到了 34 分钟,消耗了 0.72 升汽油。这部分油耗是否进行了扣除?懂车帝未明确回复。同时平均车速也有较大差别:参测四台车从 50.2km/h-71km/h 都有。长城建议,测试中尽量用同等车速,完成测试后请及时关闭动力,或进行相应扣除。
3、蓝山爬坡时剩余电量仅 23%,远低于懂车帝规定的大于 50%。这会影响车辆的爬坡能力。长城建议测试应遵守相同条件。
对坦克 400 上坡时踩刹车一事,长城没有提及。
它在文末呼吁: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制定更加贴合用户实际应用场景、实际工况的新能源测试标准,为用户提供更严谨、更公正的评测结果。
面对三家主流车企的 " 围攻 ",懂车帝坐不住了。
当晚 8 时许,懂车帝发布微博: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
同时,懂车帝还公开邀请 39 家车企于 12 月 14 日参加漠河进行的新能源车极寒测试。文案的标题是:求真之路,不惧严寒。
有业内人士表示:邀请几天后的观摩,不能证明几天前的公正性。懂车帝没有用事实和证据回应三家车企的质疑。
果然,网友也持类似观点。一个获赞最高的评论是:" 先把前面的测试视频全程放送,一刀不剪,以自证清白。没有全程的能耗测试,都是耍流氓。"
还有网友追问方程豹的成绩:解释一下方程豹百公里油耗 7.41 升的事,怎么就比工信部试验室测的 7.8 升还要低?
网友 @微博大牛 说:" 就问一个问题,统一标准下,U8 在空调开一个多小时后,结束时剩余 20% 电量情况下,怎么做到 85%+ 的?"
更有网友批评了懂车帝的测试标准:你家用户原地热车 70 分钟啊?用户是北极熊么?这些可笑的测试标准,99.9% 的用户一辈子都用不到。
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支持帝帝,撕烂大嘴的嘴!硬碰硬,见真章。
这时,一位一直关注此事的大 V 发了微博:众多娱乐号突然开进车圈,力挺懂车帝良心专业性。
配图是 18 张截图,显示一些娱乐博主纷纷发声力挺懂车帝,带的话题也是统一的 # 懂车帝称对所有车型一视同仁 #、# 懂车帝回应测试争议 #,不少还是金 V。
另一位博主表示:" 冷知识:资本洗地的一个标志是,用大量娱乐号来发表有利于自己的观点。" 只是该条微博没有标注具体指哪个事件。
微博博主孙少军表示:他做编辑时,某车企不愿意投放合作,公司就把该车企碰撞事故推到焦点图,分析了该车如何不安全。不到十分钟,对方主动请求合作,于是公司撤下原稿,开始夸这车竞争力如何强。
他认为,同理,懂车帝以媒体立场做各种测评排行榜,自然会引发动机质疑。即使懂车帝做到和正规机构一样专业,车企也会排斥。因为懂车帝背靠今日头条,已经成为汽车线上销售渠道的垄断者。年初还大涨了合作费用,导致车企获客成本暴涨,甚至翻倍。即使最后汽车流通协会出面劝和,价格也没降下来。
" 面对一个比汽车之家更强势、更凶狠的第三方平台,一旦再让它拿到对产品的审判权,想想都刺激。" 孙少军最后总结。
事件的高潮是,12 月 12 日 9 点,新浪汽车发微博,引用一位博主的信息:" 懂车帝这个冬测价格确实让人震惊,相对来说,手机圈的 DxO 简直是过家家。"
附图是一张黑色背景的宣传页,右上角有 " 懂车帝 "、" 巨懂车 " 的标识,左上角有 " 冬测商业合作档位 " 字样。页面正中是:品牌合作权益展示。下面分了两个阵营:
自主品牌合作权益一栏,冬测驾趣版-1600 万 1 席、冬测蓄能版-1000 万 1 席、冬测基础版-600 万 1 席。豪华 / 合资品牌合作权益一栏,冬测蓄能版-1000 万 1 席、冬测基础版-600 万 1 席。
有网友评论:" 交钱评测,就别谈什么公正了。"
车聚小结
事件的余波是,起亚中国区 COO 杨洪海也发朋友圈:起亚 EV6 报名参加此次懂车帝冬测,结果被拒。在评论区他表示:就是不让我们参加,很奇怪。
关于比亚迪的优秀成绩和懂车帝的公正性,有博主建议:比亚迪不是也爆过后台数据自证清白吗?那它现在可以把整备阶段的空调、怠速、车门开关情况也公布出来,如果和吉利、长城的数据接近,那说明是懂车帝一视同仁不严谨;如果数据大相径庭,说明比亚迪确实被特殊对待了。就看它会不会公布了?
另一位博主则建议:懂车帝直接亮出相关测评视频即能自证清白。
截止发稿时,比亚迪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关于冬测续航的官方宣传。而懂车帝在 12 日 17:11 发了一则声明:有网络自媒体未经核实,陆续发布涉及 " 懂车帝冬测 " 相关的不实内容,使用 " 无底线黑手 "、" 黑手帝 "、" 敲诈勒索 " 等抹黑内容及谣言信息,严重误导了公众认知。请相关账号立即删除文章,它将保留进一步追责的权利。呼吁网络用户切勿污蔑造谣,共同维护网络清朗环境。
落款是:北京空间变换科技有限公司。
评论区的高赞回复是:" 如果被保养就不要谈独立人格 ",这句话至今仍然不过时。也有支持的声音:支持,啪啪打那些天天吹牛厂商的脸。还有人提问:你们能不能正面回应一下网传的 " 品牌合作权益展示 "?该评论下无回复。
至今,未有公权机构就此风波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