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黑五”和圣诞节红利下,国内出口数据表现为何不明显?,欢迎阅读。
一般而言,10月份开始迎来海外 " 黑色星期五 " 和圣诞节消费旺季的预备期,出口会有明显季节性上升,事实上,从数据上看,10 月份以来,日常生活用品和圣诞节周边用品出口虽稳定回升,但明显今年圣诞季预热情况不及预期,推测是由于产业链转移,货物周转周期拉长,对中国的圣诞节效应提前至 8 月陆续释放。
11 月我国进出口 3.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 11 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37.96 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下同)持平。其中,出口 21.6 万亿元,增长 0.3%;进口 16.36 万亿元,下降 0.5%;贸易顺差 5.24 万亿元,扩大 2.8%。按美元计价,今年前 11 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5.41 万亿美元,下降 5.6%。其中,出口 3.08 万亿美元,下降 5.2%;进口 2.33 万亿美元,下降 6%;贸易顺差 7481.3 亿美元,收窄 2.7%。
11 月份,我国进出口 3.7 万亿元,增长 1.2%。其中,出口 2.1 万亿元,增长 1.7%;进口 1.6 万亿元,增长 0.6%;贸易顺差 4908.2 亿元,扩大 5.5%。按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 5154.7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出口 2919.3 亿美元,增长 0.5%;进口 2235.4 亿美元,下降 0.6%;贸易顺差 683.9 亿美元,扩大 4%。
中国出口延续复苏势头,11 月同比增速转正,从环比上看,今年 11 月环比远高于 2022 年 11 月环比,符合季节性,但距离 2020 年和 2021 年同期表现仍有一定差距。拆分单月出口量,今年 11 月出口量仅低于 2021 年。
*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数据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 数据来源:wind
根据区網域划分,对 " 一带一路 " 国家出口同比增长,对其余主要贸易国进口同比减少。根据海关总署口径,前 11 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 5.8 万亿元,增长 0.1%,占我外贸总值的 15.3%。其中,对东盟出口 3.33 万亿元,下降 0.1%。欧盟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 5.03 万亿元,下降 2.2%,占 13.2%,其中,对欧盟出口 3.22 万亿元,下降 5.8%。美国为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 4.26 万亿元,下降 6.9%,占 11.2%,其中,对美国出口 3.21 万亿元,下降 8.5%。日本为第四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日本贸易总值为 2.04 万亿元,下降 6.2%,占 5.4%。其中,对日本出口 1.01 万亿元,下降 3.3%。同期,我国对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合计进出口 17.65 万亿元,增长 2.6%,其中,出口 9.7 万亿元,增长 6.9%。
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 6 成,其中手机、汽车出口增长。海关数据显示,前 11 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 12.66 万亿元,增长 2.8%,占出口总值的 58.6%。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1.2 万亿元,下降 17.2%;手机 8852.5 亿元,增长 3.3%;汽车 6529.2 亿元,增长 79.6%。同期,出口劳密产品 3.73 万亿元,下降 2.6%,占 17.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 1.02 万亿元,下降 3.3%;纺织品 8655.7 亿元,下降 3.7%;塑料制品 6391.3 亿元,增长 0.5%。出口农产品 6286.5 亿元,增长 6.6%。
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据海关统计,前 11 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 20.24 万亿元,增长 6.1%,占我外贸总值的 53.3%,比去年同期提升 3.1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13.62 万亿元,增长 5.3%,占出口总值的 63%。国有企业进出口 6.08 万亿元,下降 0.8%,占我外贸总值的 16%。其中,出口 1.72 万亿元,增长 0.4%;进口 4.36 万亿元,下降 1.2%。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 11.54 万亿元,下降 9%,占我外贸总值的 30.4%。其中,出口 6.23 万亿元,下降 9.3%;进口 5.31 万亿元,下降 8.7%。
总体上,据平安证券分析,11 月中国出口的复苏受三方面因素拉动:一是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边际回暖,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增速回升的主要拉动;二是海外消费季对中国商品出海产生带动,美国对中国出口由拖累转为拉动,或得益于中国商品及出海电商平台在美国 " 黑色星期五 " 消费季的强势表现;三是以价格指标的领先滞后关系和已公布出口价格的商品看,11 月价格因素对中国出口的拖累或有减缓。
11 月 30 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2023 年 1-10 月我国服装出口分析》,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 1-10 月,我国服装累计出口 1,334.8 亿美元,同比下降 8.8%。10 月当月出口 122.6 亿美元,同比下降 8.9%。其中主要受国际需求不振、去年上半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服装出口依旧低迷。
美国非制造业进口项目近几个月保持上涨趋势,但 11 月 30 日公布的11 月中国非制造 PMI 新出口订单和中国制造业 PMI 新出口订单已经连续 3 个月在荣枯线下并依然为负增长,初步推断,外部需求有所好转,但尚未传导影响到中国出口订单的景气度指数。历年四季度开始便是海外圣诞节消费旺季,由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可见,每年自 10 月份起,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会有季节性拉升,从近期数据来看,海外地区需求较 2022 年有所好转,但从中国出口貨櫃运价指数可见,当前貨櫃运价水平处于低位,出口航运景气度不佳,同时也有不少外贸商户反应生意难做,出口订单较往年有所下降。
分区網域来看,对美出口重回增长区间,欧盟延续走弱,东盟有所改善;对俄出口维持韧性,对印非出口明显改善。
义乌中国小商品景气指数有所好转,据央视记者访问,截止 11 月底,2023 年欧美国家关于年终购物季的商品采购工作已经结束,大部分货品也已运抵目的国。其中,保暖产品、圣诞用品、香氛蜡烛等家居用品最受采购商和海外消费者欢迎。据厦门海关统计,1 — 10 月,福建省共出口玩具 88.2 亿元,其中 10 月出口 13.4 亿元,环比增长 12.6%。据福建日报记者采访,漳州市恩扬工艺品有限公司营销中心主管黄宝珠表示," 每年 8 — 11 月,公司关于圣诞节玩具和相关工艺品的订单源源不断,车间基本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数条生产线同时开工 ";" 今年产品海外销售情况整体不错,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两成,接下来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春季。" 值得关注的是,1 — 10 月,福建省出口至 " 一带一路 " 共建国家的玩具货值达 40.1 亿元,占同期全省玩具出口总值的近五成。玩具生产销售商福建茂园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尤足茂表示:" 我们十分看好国外的玩具消费潜力,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更为广阔。我们希望通过重新布局海外新市场,按需调整研发生产计划、抢占出口先机,为自身发展带来新动能。"
从信息服务部 12 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看,越南、印度、土耳其等国出口均实现增长,反映了全球需求复苏的迹象,与此同时也有少数国家对外贸易依旧低迷,进出口数据出现不同程度萎缩。
越南工贸部最新数据显示,10 月商品进出口总额约达 616.2 亿美元,环比增长 4.1%,同比增长 5.6%。在商品出口方面,10 月份,商品出口额已回升,约达 323 亿美元,环比增长 5.3%。
日本厚生财务省公布数据显示,日本 10 月出口同比增长 1.6%,至 9.14 万亿美元,相比之下,9 月的出口增幅为 4.3%。
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10 月印度商品出口增长 6.21%,达到 335.7 亿美元。
土耳其贸易部发布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 10 月土耳其的出口增长了 7.4%,达到 229 亿美元,这使土耳其在 10 月份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出口额。
印尼中央统计局(BPS)公布,10 月出口 221.5 亿美元,环比增长 6.76%,同比下降 10.43%。
柬埔寨海关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 10 个月,柬埔寨外贸额 386.6 亿美元,同比下降 3%,前 10 个月,柬埔寨累计出口 185.9 亿美元,同比去年 185.5 亿美元小幅增长 0.2%;
从上述数据来看,导致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经贸数据下滑的原因是多样的。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表现依然脆弱,纵观 2023 年全年,可以发现,这是疲弱复苏的一年," 平庸 " 贯穿了今年的后半年,不过近期全球经济进入了复苏节奏加快的阶段。前期宽松的环境导致美国经济过热,美联储的持续加息使美国民众的消费力持续下降,且欧美处于去库存周期,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减少从中国的进口实属正常。巴以冲突,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对货物运输便利性和安全性均造成了负面影响。
高质量发展基调下 " 黑五 " 和圣诞节红利或提前释放
从近期的外贸表现来看,中国外贸结构正在进行转型。二十多年来的人口红利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名列前矛,然而在中国人力成本上升、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产业链结构转型背景下,中国选择向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更新,这都造成了外贸数据上不同于以往的表现。
根据今年 8 月《经济学人》一篇名为《拜登的中国战略不起作用》的文章中的描述,尽管美国想要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但实际上,这般的依赖 " 完好无损 "。文中提到,2018 年美国从 " 低成本 " 亚洲国家进口的商品中 66% 左右来自中国, 2022 年这一数据变成了 50% 左右,其中这些 " 低成本 " 订单逐渐转移到了印度、东南亚国家等。从数据来看,美国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数据变化背后的真相一大部分原因是,美国将这些订单从中国转给其他国家的同时,接受美国订单的国家又将订单转移给中国。
笔者实际生活中也有同样的感受,十几年前,欧洲留学的亲朋好友带回来的小商品、衣服上面都标着 "made in China" 的字样,而如今出国留学的朋友发现很多衣服上印着的是 "made in Cambodian" 和 "made in Vietnam"。印度同样受益于 " 中国制造 " 的减少,印度这几年 iPhone 手机的产量在不断增加,根据 Counterpoint 印度智能手机月度追踪的近期研究,虽然苹果于 2023 年第三季度(7 月至 9 月)创下季度出货量新高,突破 250 万部,特别是苹果 15 系列,其标准版和 PLUS 版本就有很大一部分产能在印度工厂。2020 年印度产 iPhone 仅占 iPhone 全球产量的 1.3%,但在 2022 年上升至 4%,预计 2023 年将升至 7%,但是由于 iPhone 组装所需要的上游零部件仍主要由中国生产,因此印度从中国进口 iPhone 相关的电子零部件的需求也会有有所上升。实际上,可以理解为 " 中国制造 " 去东南亚 " 换了层皮 "。
这一点在数据上也很容易得到验证,对比疫情前和最新的进出口数据可发现,2019 年 1-10 月,欧盟(包含英国)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地,第二是美国,第三是东南亚,而现如今东南亚成了我国第一大出口地区。这种此消彼长一方面是因为东南亚在重复 20 年前中国的道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东南亚需要更多来自产业链上游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机器、原材料等,另一方面因为东南亚地区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获得了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转移,但因为目前东南亚地区受基础建设的限制而导致生产力不足,最终的订单承接终端依旧是中国。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 8 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27.08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 0.1%。其中,出口 15.47 万亿元,增长 0.8%;进口 11.61 万亿元,下降 1.3%;今年 8 月份,我国进出口 3.59 万亿元,同比下降 2.5%,环比增长 3.9%。其中,出口 2.04 万亿元,同比下降 3.2%,环比增长 1.2%。2023 年 9 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 5205.5 亿美元,同比下降 6.2%,降幅较 8 月收窄 2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2991.3 亿美元,同比下降 6.2%,降幅收窄 2.2 个百分点;9 月我国出口较 8 月增长 5.0%,显著高于 2010 年以来的 9 月历史平均环比增速(1.6%)。今年 8 月和 9 月份进出口表现良好,这是由于产业链转移,导致货物周转周期拉长,比如货物的加工加上货运周期需要一至三月,原来欧美直接从中国订货以应对圣诞热潮只需要从 9 月开始,但如果需要东南亚进行二次加工和周转,中国厂商则最早会在 6 月收到订单,在 8 月、9 月发至东南亚。
*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产业链更新持续推进,出口仍具弹性空间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和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出口的减少,这种产业的转移只是组装类业务的转移,此类产业链更新并不影响我国总体的出口前景。发达国家经济领先的原因来自于和全球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交换,通过出口高价值的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来换取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廉价工业品,从效用上提升财富的聚集。因此市场常常会形成发达国家市场利润高、购买能力强的固化认知,从而加重在发达经济体市场中的投入,但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市场有更多的可探索潜力和盈利空间。
2023 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渐进入复苏阶段,但整体复苏动力不足,叠加地缘政治冲突,供应链结构全球 " 大洗牌 ",这些都不断冲击着消费者和企业家的信心。WTO 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 0.8%,而 4 月份预测为增长 1.7%,这说明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中国出口的缩量也难以避免。
11 月 29 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最新一期的经济展望报告,预计 2024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小幅放缓,但全球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已经减弱。
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需下降的背景下,中国与 " 一带一路 " 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双方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互学互鉴,为外贸建立了良好的拓展平台。中美关系缓和也为出口带来弹性空间,不过仍需警惕对美出口中资产品边际化转弱的现象。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李婧滢)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