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的消失,是娱乐圈的悲哀和损失!,欢迎阅读。
何冰,说起这个名字,可能有些年轻人不太熟悉,但提到《大宋提刑官》里那个正气凛然的宋慈。
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他啊!"
确实,何冰把这个角色演活了,那股子认真劲儿和书卷气,让人感觉他就是从宋朝穿越过来的。
可奇怪的是,这么一位演技精湛的 " 国家一级演员 ",这些年怎么好像从电视上消失了呢?
何冰的演技那是真没得说。
他不是靠脸吃饭的偶像派,而是实打实的实力派。
从《大宋提刑官》里明察秋毫的宋慈,到《白鹿原》里那个精于算计的鹿子霖,再到《情满四合院》里憨厚老实的傻柱,每个角色都被他演得活灵活现。
这本事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磨出来的。
记得他刚入行时在北京人艺跑龙套,一场戏就几句台词,甚至没台词,但他从不敷衍,把每个小角色都当主角来琢磨。
有次他演一个只有 7 分钟戏份的话剧《鸟人》,愣是靠着这短短几分钟拿了个表演奖,你说厉害不厉害?
但就是这么一位好演员,现在却很少在电视剧里露脸了。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让人感慨的。
记得有次何冰上综艺,看到一些年轻演员在那儿浮夸地表演,他当场就忍不住了:" 你上这个节目不就是为了出名赚大钱吗?"
这话说得太直接,把主持人都给整不会了。
其实何冰不是针对谁,他就是看不惯现在娱乐圈这股浮躁风气。
现在的电视剧,动不动就是流量明星当道,剧情狗血、制作粗糙,制作方只关心能不能上热搜。
像何冰这样的老戏骨,对剧本挑剔得很,不是好本子不接,结果就是越来越没戏可拍。
这让我想起《大宋提刑官》那会儿,那才叫真正的良心剧。
剧组为了还原宋朝的真实样貌,连官员衣服上的花纹都考究得不行。
何冰为了演好宋慈,把《洗冤集录》都快翻烂了,那些验尸的手法都是实打实按照书上来的。
现在哪儿还有这么认真的剧组啊?
都是赶工期、省成本,演员连剧本都没时间看就开机了。
你说何冰这样的演员,在这么个环境里能舒服吗?
所以他宁可去演话剧,虽然赚得少点,但至少能静下心来好好创作。
说到话剧,这可是何冰的老本行。
他在北京人艺演了三十多年话剧,从跑龙套一直演到挑大梁。
话剧不像电视剧,没有 NG 重来的机会,每一场演出都是真刀真枪的较量。何冰就爱这种挑战,他说在舞台上能直接感受到观众的反应,那种交流特别过瘾。
现在他大多数时间都泡在话剧排练厅里,偶尔接个电视剧也得是特别好的本子才行。
用他的话说就是:
" 我不能对不起观众,也不能对不起自己。"
其实想想也挺无奈的。现在的观众被各种烂片轰炸得审美都疲劳了,反而觉得何冰这种 " 过于认真 " 的表演有点 " 端着 "。
有次我听人说:" 何冰演戏是好,但总觉得太正了。"
这话说得我直摇头——难道非要演员挤眉弄眼、装疯卖傻才叫 " 接地气 " 吗?
何冰演的宋慈为什么经典?
就是因为他把那个年代读书人的气节演出来了。
现在的古装剧,动不动就是谈恋爱、宫斗,把历史人物都演成了现代偶像,哪还有半点历史的厚重感?
不过何冰自己倒看得很开。他说演员就像手艺人,得对自己的活儿负责。
他宁可少演几部戏,也要保证每部戏都对得起观众的票钱。
这种态度在现在的娱乐圈真是稀缺品。
现在的何冰,虽然电视上见得少了,但在话剧舞台上依然活跃。
每次他出演的话剧,票都特别难买,因为观众知道,看他的戏绝对值回票价。
说到底,何冰的选择给我们提了个醒:
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有些东西还是得慢下来才能做好。
表演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他宁可少赚点钱,少露点脸,也要守住一个演员的尊严。
虽然我们可能很难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他了,但只要提起 " 何冰 " 这个名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说:" 这是个真正的好演员。"
这大概就是一个表演艺术家能得到的最好的评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