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美国一边逼中国制造业更新,一边收割印度,印度制造业倒退10年?,欢迎阅读。
而中美最近围绕着人工智能科技的战争正在深入,中国 deepSeek 高调面世并冲击美国科技股背后,是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大概率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了,但芯片与人工智能是美国科技霸权最大的护城河,没到最后一刻,它依然要最大化的阻断英伟达芯片变相出口之路。
目前美国对华芯片战再添 " 弹药 ",2 月 13 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宣布将 17 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剑指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網域。
这次 " 突袭制裁 " 一是把英伟达特供版 H20 芯片全面禁售,卡死设备维护;二、禁止 ASML 为中国现有光刻机提供维保服务。三、涉华半导体工程师赴美签证全面暂停。
但中国反制快准狠!工信部凌晨紧急宣布,完全自主的 28nm 浸没式光刻机量产,良品率突破 85%,对美进口半导体材料加征 200% 关税,3 月 1 日生效。与此同时,中芯国际港股早盘逆势暴涨 18%,国产半导体设备订单暴增,北方华创生产线排期到 2026 年。这意味着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之路已经非常稳健了。
美国一边逼中国制造业更新,一边收割印度
美国知道自己无法阻挡中国,还要这么做的原因在于,美国现在要吸全世界的血,必须逼中国忙产业更新与科技创新,无暇顾及美国收割世界。而美国收割的另一个对象,就是印度。
早在在拜登任上,美国把芯片出口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美国及其 18 个盟友,不受限制采购美国先进 AI 芯片。
尽管印度在美国的 " 印太战略 " 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印度在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中被划分为第二级。2025 年至 2027 年期间最多可以获得约 5 万个 AI GPU。
AI 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印度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被美国限制了,加上在美国的封堵下,中国也开始收紧工业化装备的出口。这对印度制造又是一大利空。
无论是印度还是越南,如果要实现工业化,不仅需要中国转移关键设备,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供应链,还需要获得关键市场的支持。
因此,中美博弈进入深水区,印度的工业化愈加艰难。
美国非常清楚,中国的实力愈加强大,想吸中国的血,只会崩了它自己的老牙。所以美国现在的战略在转向,一方面用明面上的限制逼着中国制造业更新,背后收割的对象却是盟友。
日本和欧洲都已经被收割过一轮了。现在看韩国和印度好像还挺 " 坚挺 " 的,于是就弄出个半岛危机来,韩国资本就加速外逃了。印度这边,去年苹果工厂失火,三星工厂罢工,苹果都重新回到中国了,三星也得重新找地儿,资本也加速离开印度了,而且印度股市都涨到挺高的位置了。
特朗普的回归以及美国用印钞机吃世界的路径出现转向后,正在对印度经济引流成潮汐收割效应,印度的信誉受损的企业和脆弱的金融债务市场就很容易被华尔街做空机构盯上。
早前美国做空机构兴登堡对印度首富阿达尼旗下企业发起猛攻,这场风暴不仅使阿达尼财富大幅缩水,更让印度股市震荡,印度总理莫迪也深陷舆论危机中心。
阿达尼集团公司市值在短短十多天内蒸发超过 1190 亿美元,阿达尼个人财富损失超 500 亿美元,瞬间从世界第二富豪跌至第八。印度股市也未能幸免,受此拖累持续下跌。
这两年,美国金融机构一边夸着印度经济的 " 潜力无限 ",一边悄无声息地撤资,根据联合国最新数据,2023 年至今,印度共有 3400 家外商逃离印度市场,约占全部来印度的外资数量的三分之一,且去年到现在为止,已有 2 万亿卢比的制造业投资撤离印度。
据印度统计部门的最新数据,截至 2025 年 1 月,印度有超过 105.2 万家公司倒闭或被除名。
自去年以来,印度实行的一系列排外措施,比如去年 8 月,印度当局突然宣布限制筆記型電腦进口,以促进本地生产,该措施在该行业引起了恐慌,也在加剧欧美与中国资本的撤离,使得包括福特、通用、哈雷戴维森、比亚迪和特斯拉等车企拒绝与印度合作,印度的资本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
而美国也在顺势抛售印度资产,印度官方数据,从 2022 年开始截止至今年 1 月 9 日,美国已经从印度抛售了近 10 万亿印度卢比的资产。
据印度官方机构在 2 月 7 日公布的数据,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外国资金从 2022 年印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迄今,已经从印度撤出了价值高达接近 18 万亿卢比的资金,相当于 2008 年美国金融海啸期间净流出量的 3 倍多,至少是 20 年来的最大年度撤出量。
掌握印度制造业大部分利润的欧美厂商的撤离,导致印度经济债务高企的困境放大。在印度制造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都是巨额美元债务堆积的,印度也在发展中对美资产生了一定依赖性。
据 IMF 在 1 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是所有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截至 2024 财年第一季度,印度一般政府债务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已经激升至占 GDP 的 76.9%,且为 2018 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这一系列的迹象都表明,印度可能因为债务困境而出现实质性的经济衰退。
印度经济是靠积累风险贷款和外债来扩大经济增长的,本身就很脆弱。在包括印度富豪阿达尼在内的一些印度财务造假,信誉有问题的企业就正处在被美国收割的过程之中,并可能将会成为引爆印度金融系统危机的催化剂。
很明显,这些全球制造业企业撤离印度的举动对印度当局希望吸引外国投资者实现世界工厂的雄心壮志造成了重大打击。
英国 FT 亚洲版主编皮林一针见血指出,印度制造名字响亮,实质却是 " 海市蜃楼 ",更让外界把印度当成美国的缅北。
中美博弈进入深水区,印度工业化失去最后机会,制造业倒退 10 年?
而中国这边,已经收紧了关键设备出口的口子,前段时间,富士康不仅被通知其转移到印度的关键设备不能放行,不能再派遣大陆工人,而且还召回在印度的中国工人。
这是继去年中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以及设备和技术不能出口之后又一管控措施,关键供应链管控的口子被进一步收紧。
印度非常希望能够在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芯片、手机零部件等领網域,赶上中国。在这方面,除了进口中国的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之外,还需要进口大量的关键设备。印度过去在资本方面可以依赖美国,在制造业设备上可以依赖中国,中美博弈,让印度从中两边得利。
但美国如今在打压中国的战略中面临失败,美国通胀问题和政府债率已经让美国焦头烂额,中国成了它无法啃动的硬骨头,因此,美国加大了对印度的收割力度。
但现如今,印度的工业化发展,在中美两国博弈的溢出效应下,遭遇巨大的障碍,美国也在不断收紧高阶产品的出口管控口子,关税大棒把市场大门关闭了一半。有业内人士指出,本来握有一手好牌的印度,可以利用中国产业链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印度却莫名其妙地制裁了中国四年。而这四年,恰好就是印度的黄金四年!
但现在,如果印度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制造业企业撤离由此引发的信誉问题,以及中美科技战对制造业的设备与产品管控对印度造成的冲击,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那么印度经济很有可能会倒退 10 年乃至 20 年,一旦当中国完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时候,未来的世界科技与制造业,或许只有中美两个体系,印度可能就再也没有工业化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