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百亿级包装业大佬夺食国资,欢迎阅读。
一场并购大战正在饮料包装领網域上演,参与多方实力强大背景深厚。
一方是中国宝武联手国新投资,央企阵营实力强大;一方是民企奥瑞金结盟浦发银行,来头也不小。双方对中粮包装的控制权发起了最后的角逐之战。
争夺的背后是对自身利益的巩固和捍卫。
奥瑞金、中粮包装、中国宝武旗下的宝钢包装分列国内金属包装行业的前三名。在中国宝武发起发对中粮包装的全面要约收购后,奥瑞金不想坐以待毙,誓要与行业老三 " 抢夺 " 老二的话事权。
双方都非常清楚,谁要是将中粮包装收入囊中,谁就能够在规模上以绝对优势领先对方。此前,中国宝武私有化中粮包装的方案已经基本过审。可就在这临门一脚,周云杰带领奥瑞金杀到了门口,意欲虎口夺食。
中粮包装花落谁家,还未可知。但时隔多时,中国商界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行业争夺战,不失为一件值得关注的幸事。毕竟对产能的争夺,就意味着对未来的信心。
01 激战
中国宝武整合央企金属包装资产一事,早已蓄势待发。
去年 12 月 6 日,中粮包装发布公告,长平实业拟以 6.87 港元 / 股的价格,收购中粮包装全部已发行股份,并进行私有化,预计最高需要付出 76.49 亿港元的代价。
长平实业的背后站着中国宝武和国新投资,分别持有 61.54% 及 38.46% 的股权。两家公司均为国资委旗下大型企业。前者旗下拥有钢铁、包装等资产,后者隶属于中国国新,是国务院确定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
也就是说,这笔资产整合属于央企序列下的同类合并,符合近些年来央企同业整合的思路。此前,已有南北车合并、中远中海合并,宝武钢铁合并等等案例。
这笔交易进展顺利。到今年 2 月,私有化要约案已获得国资委和商务部批准,到 5 月 17 日又获得外汇局和越南市场的批准。眼下,只差市场监督总局的反垄断审查。
但就在此时,行业一哥奥瑞金半路杀出。6 月 8 日,奥瑞金公告计划以 7.21 港元 / 股的价格向中粮包装发起全面要约收购,而奥瑞金本就是中粮包装第二大股东,持有 24.19% 的股份(湖北奥瑞金还另外持有 0.21% 的股份),要约成功后,最多将收购 76% 股权,交易对价最多 60.66 亿港元。
奥瑞金、中粮包装、宝钢包装都是国内金属包装龙头,以收入论座次,分属第一、第二和第三名。以产能来比较,奥瑞金排在头名,其余两家相差不大。
奥瑞金原本可以通过股权纽带,联盟老二中粮包装。但如果中国宝武成功将其私有化,老大就会和老二脱钩,老三和老二重新结盟。
那样的话金属包装领網域就得重新排座次。以产能市占率来看,宝钢包装联手中粮包装后将占到 35% 的份额,远超奥瑞金,登顶第一。而奥瑞金收购成功,将一举拿下近 4 成的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可以看出,这是一场 Top3 的大乱斗,奥瑞金和宝武都不愿成为被针对的对象,中粮包装的股东们则乐见其成,可以在争夺之中卖个更好的价格。
中国宝武虽然提前布局,但奥瑞金后发制人,且有备而来。一方面,在收购前,奥瑞金及相关企业本身就计持有中粮包装 24.4% 的股份,也就是说只需要收购其余股份即可。
其二,中粮包装股权结构相对分散,第三、四、五名的股东均为自然人,尤其是第三大股东张炜持有 22.01% 的股份,他的表态至关重要。
而目前,张炜已与奥瑞金结盟,并无条件及不可撤销地同意奥瑞金的收购要约方案。这也意味着,奥瑞金基本锁定了 46.41% 的股份。
中粮集团持有中粮包装 29.9% 的股权,这部分基本被中国宝武预订,只剩下 23.69% 的股份在双方争抢的池子中。
但奥瑞金的出价要比中国宝武高出约 5%,包装行业本在资本市场本就不怎么吃香,更高的溢价对其他股东颇具吸引力。
02 包装大王奋斗史
奥瑞金的成长史,是一部退休女工的励志创业故事。
1989 年底,已经 50 岁的关玉香从北京仪器仪表总公司退休。此前的 30 多年,她只是一名普通员工。
退休后的关玉香并没有像很多老人一样,养花弄鱼,怡享晚年。她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下海创业,凭借之前的积累,创办了北京精益仪表公司。
五年后,她前往海南旅游,当时的海南瓜果丰盛,饮料加工制造遍地开花,但她发现,饮料罐十分粗陋,质量好的罐必须从中国台湾和韩国进口。
关玉香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商机,恰好,当时的文昌清澜经济开发区为了招商引资,可以垫资 200 万支持企业在当地建厂,关玉香毫不迟疑,拿出自己积攒的 30 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海南成立奥瑞金第一家制罐厂。
没有经验,没有设备,没有人脉,这次创业堪称九死一生。儿子周云杰为了帮助母亲,毅然从物资部辞职南下。当时的工厂只有 16 名工人,一条简陋的生产线,只能吸引到一些规模较小的饮料厂,利润微薄。
轉捩點很快到来。
当时,泰籍华商许书标、张光利决定将红牛引入中国市场。第一站他们就选择了海南琼山,但要想在国内生产功能饮料需要国家許可證,二人出师不利。后来在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的支持下,由中食公司申请拿到了 " 维生素功能饮料 " 的准生证。
许书标最终选择与中食公司、中浩集团、华彬合作,在深圳建立合资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红牛也成为中国第一款功能饮料。
当时的红牛已经在国外打出了名气,如果能拿到红牛的订单,将彻底改变奥瑞金的命运。但作为初创企业,奥瑞金毫无优势可言。与国内采用液态补涂技术进行焊缝不同,红牛的要求更高,必须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粉末补涂工艺。
为获取这一技术,奥瑞金花重金从海外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授权,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更新,粉末补涂工艺首次被引入中国。
手握先进技术的奥瑞金信心大增,随后击败了其他竞标者,成为红牛的唯一供应商。为了设计出让对方满意的罐身,关玉香与周云杰在海南、深圳、广州之间往返 41 次,最终打动了红牛。
1996 年 7 月,奥瑞金第一个红牛罐出厂,公司驶入发展快车道。后来奥瑞金绑定红牛,采取 " 厂贴厂 " 模式,在距红牛工厂仅 800 米的地方建设新厂房。
无论是红牛挥师北上,在北京怀柔设厂,还是进入湖北咸宁和广州,奥瑞金都紧随其脚步。这种策略可以方便供货、节省运输成本,和大客户共同成长,同时严防潜在竞争者撬走客户。
2012 年,奥瑞金在深交所上市,成为金属包装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后续的故事也被更多人所熟知,借助资本市场和技术更新,公司跃升为国内最大的金属包装企业。
03 联姻
奥瑞金上市时,关玉香主动放弃了所有股份,并将其转让给了儿子周云杰。奥瑞金由此进入创二代掌权的时代,随着入局者增多,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包装产品品类各异,产品繁多,大致可分为纸质包装、金属包装和塑料包装。金属包装分为三片罐和二片罐,前者以马口铁为主要材料,由罐身、顶盖、底盖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功能饮料、奶粉、茶饮料等产品,二片罐以铝材为主要材料,由罐身和顶盖两部分组成,应用于可乐、啤酒等碳酸饮料及其他充气饮料等。
而金属包装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相对较高,这一特性决定了厂商和核心客户通常利益绑定,大多采用 " 贴近式 " 的生产关系。
每个供货商必须绑定至少一个知名大客户,且多为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奥瑞金联姻红牛,中粮包装供货可口可乐,昇兴股份则牵手王老吉凉茶。
中国红牛一直是奥瑞金第一大客户,贡献率曾超过 70%。作为中国红牛实际运营公司,华彬集团旗下弘灏控股曾为奥瑞金第三大股东,但后来淡出前十大股东序列。2019 年开始,北京华彬庄园又开始买入,目前持股 2.42%,为第四大股东。
目前,行业基本形成了奥瑞金 + 中粮包装 + 波尔亚太、昇兴股份 + 太平洋制罐、宝钢包装等三大联合体。
奥瑞金试图通过股权纽带深化和红牛的关系,但过度依赖单一客户,以及泰国天丝和华彬爆发 " 两牛相争 ",周云杰也想摆脱过度依赖中国红牛的局面。
2018 年底,奥瑞金斥资 2.5 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金属包装企业波尔包装的亚太业务,助推其两片罐规模从行业第四跃升为行业第一。与此同时,原波尔的客户也逐渐导入奥瑞金体系内。目前,公司还拿下了元气森林、伊利、东鹏特饮等重要客户的订单。
2021 年,奥瑞金引进华润为战略股东,珠海润格长青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成为新晋第二大股东。该公司背后站着的正是华润和格力集团,华润集团为国内大消费龙头,旗下拥有华润啤酒、华润万家等资产,奥瑞金和雪花啤酒等品牌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
这一年,奥瑞金还以 4 亿元收购了澳洲 Jamestrong,成为新西兰 A2 奶粉的独家供罐商,客户更加丰富。
虽然屡屡陷入舆论漩涡,但中国红牛仍然是极其重要的行业客户。2023 年,中国红牛为奥瑞金贡献了 46.58 亿元的收入,占比为 33.65%。中国红牛每年销售额超过 200 亿元,25 年来累计销售突破 2000 亿元,显然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并且随着中泰红牛 "50 年 " 協定司法鉴定结果为真,胜利的太平似乎要倾向于华彬集团。
虽然处于有利局面,但如今周云杰仍然无法完全掉以轻心,倘若宝钢包装和中粮包装最终合并,之前奥瑞金所构筑的领先优势都将大受冲击。
04 写在最后
无独有偶。近期,液态奶无菌包装领網域的 " 老四 " 新巨丰发起了对 " 老二 " 纷美包装的私有化要约。此前,新巨丰已通过景丰控股成为纷美包装的第一大股东,如今双方已至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的境地。
可以看出,从近年来包装行业企业的战略布局来看,做行业整合、资本联姻、大企业协同,是巩固自身优势,打压竞争对手的关键。
金属包装领網域的变化历程说明了,行业的技术壁垒已不像 30 年前那样高深,倚靠资本纽带进行联姻联合,绑定更多的客户,以高效紧密的模式贴近客户,才是取胜之道。例如中粮包装甚至租下了飞鹤工厂中的库房,搭建了 " 厂中厂 " 生产线。
目前奥瑞金出价更高,且获得了第三大股东张炜的支持,同时有浦发银行大金主的授信。这一战,周云杰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