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开锐歌挑战3000米海拔落差3天不充电,性能上的细腻新势力给不了,欢迎阅读。
很巧的是,去年 9 月份的时候,我在云南试驾过一次锐歌,今年在差不多的时间,同样的省份,我再次试驾了锐歌。虽然车型与季节一致,但依然有几个不同的地方,让锐歌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另一面。
第一个差异点:地形环境,去年是在香格里拉,属于高海拔地区,但高低落差不是太大,电车相对燃油车来说对海拔的敏感程度非常低,所以跟平路行驶没太多区别;而这次从腾冲到芒市,城区的海拔比较低,但腾冲境内最高海拔达到了 3780m,最低海拔为 930m,将近 3000m 的落差和山多的地形,导致了这趟旅程注定会伴随着频繁的上下坡、频繁的弯道和频繁变化的限速。
第二个差异点:更远的行进路线 + 更长的驾驶时间 + 更复杂的路况。涵盖高速、国道、省道、乡道、甚至一部分林道。
第三个差异点最为特别:这一次,我们要挑战在3 天的体验过程中手中这台四驱双电机版本车辆完全不充电。
以上具体试驾条件反映到车辆上就是:
1. 非常考验能耗控制
2. 考验操控性能
3. 考验动力
4. 考验车辆舒适性
既然路线放大了性能表现,那我这次就主要围绕着以上这几个方面来说说对于锐歌的感受。
【能耗控制】
我们都知道平路上要维持车速,实际上只需要一小部分的功率输出即可,阻力主要来自风、轮胎、路面和传动系统的损耗,而坡道上要维持车速,还需要加上一部分车辆自重的阻力,同时随着坡度变化,动力输出也需要及时调整,结果就是能耗要比普通路面上更高,同时伴随着下坡路段,也需要考验能量回收的效率。
最差的结果就是高能耗 + 低回收效率,导致无法完成长达三天不充电的驾驶。
当然锐歌很好的完成了这次挑战,我们出发时车辆显示的续航里程为 512km,到达芒市后剩余续航里程为 221km,也就是 291km 的里程消耗,以第三天的路程为例,从高速服务区清零小计里程,限速 110kph 的高速公路行驶 78.6km 后,电能效率为 21.5kWh/100km。
这个水平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同时根据小熊油耗上的数据显示,在中大型纯电动 SUV 里,以锐歌这次的电耗为基准依然可以进入 TOP5 榜单,所以个人觉得如果是在日常市区行驶的话,做到 15-16kWh/100km 应该是可以的。
另外让我比较惊讶的是锐歌对里程计算的精准度,上面的 291km 里程消耗是实际车辆出发和到达后计算的结果,而根据高德地图对这几天的路程进行计算后,我发现地图显示的路程为 294km,和车辆实际消耗量只差了 3km,而一个准确的能耗计算,对用户来说有多重要,我相信不用多说,各位车主应该深有体会。
所以总的来说,锐歌在能耗控制上确实非常强悍,同时也侧面说明了奥特能平台的优越性,因为就在刚才那张小熊油耗的榜单上,第一名的别克 E5 同样是奥特能平台下的产品。
【操控性能】
事实上这种路况更贴近用户日常对于 " 操控性能 " 的理解——不做剧烈的赛道向驾驶,仅针对频繁转弯的中高速山路行驶。
先说结论:锐歌不是一台适合激烈操控的车型,但车辆在机械层面上的表现很符合美式中大型 SUV 的调性。
锐歌在山路上的驾驶感受相比同行的 XT6 工作车来说,底盘的动态表现要更灵敏,前后轴匹配相当好,弯道下的侧倾感受平缓且线性,转向精准,但美中不足是电车的通病——大自重、大惯性,起伏的山路加上弯多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车身会不自觉往外飘,当然,解决办法就是放慢车速。
另外在使用 Super Cruise 功能时,能感受到转向电机功率非常大,这一块相当舍得下本。首先是车道剧中的稳定性,无论遇到什么横风或起伏都能稳稳剧中,其次是弯道变线时,哪怕高速 + 大弯角依然能及时且准确的完成变道,变道后也不会出现 " 画龙 " 现象;最后是不同车速下,转向的手感力度变化都不太大,同时力感反馈细腻,这都是需要有强大硬體支撑和成熟标定才能做到的感受。
【动力和舒适性】
动力就无须多言了,之前试驾单电机车型时高速略显疲软的感受,这次换到四驱车型后完全消失。整体感觉好开且平顺,低速时起步的感受线性且不突兀,不会像某些车型疯狂且单单强调动力很猛。高速时小油门输入动力给得很克制且渐进——有种开 V8 车型的感觉,是典型的那种老美刻在骨子里的、大排量燃油车驾驶性表现。
而舒适性上则呼应了我前面说的,锐歌不适合激烈驾驶,具体表现是,这台车无论在任何路面下,对于冲击的反馈几乎没有太多差异,这里着重指的是二阶振动的感受。一阶摇晃也同样属于舒适的范畴,走烂路的时候不会有太多难受的起伏。
另外恰到好处的是,除了驾驶员外的乘客,在地板以及车身上的路感反馈并不会太多,很好保障了乘坐舒适性。但在驾驶员侧,会在方向盘上着重强调一部分的路感反馈,轻微且清晰。
这种相当克制的调校方式我非常喜欢,即突出了整车的舒适性,又把驾驶相关的内容保留给了驾驶员,这才是家用车型正确的调校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全砍或全开,当然也是凯迪拉克技术积淀很好的展示,没有一定的研发实力,是没法做到这样 " 既要又要 " 的。
【莫工总结】
总结下来,这次的云南边境行,让我对锐歌这台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然要不要买还是取决于各位。
按目前的售价来看,性价比很明显,同时在机械性能上的表现,我只能说传统车企一直都有自己的坚持,这是造车新势力们给不到的细腻感受。
当然这一切也需要驾驶员拥有一定程度的技能,才能感受得到其中不同的差异。那些长期在键盘上试驾,以及只开过几台车的手机车评人们,是无法感知也无法理解得到这种传统工业精密技术,在一台汽车上是如何体现高级与廉价之间的差别的。
感知一台好车需要一定的认知门槛,感知好的生活方式,也是一样。
文|莫逸龙
图|网络
视频|驾仕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