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智己吹响市场冲锋号:向主流市场要销量,LS6设定6000+月销目标,欢迎阅读。
8 个小时订单突破了 6,000 个——这个订单是 LS7 同期的三倍。作为智己的第三款产品,LS6 在成都车展上的预售,成功引爆了关注。8 月 26 日,明镜 Pro 走访了位于成都当地的一家门店,有销售在现场表示,其当天收到了多位老车主的置换需求。尽管该门店未在商场人流集中处,而处于 4S 店集中区,但当天下午的两个小时中,就有六七波客户专门前来体验 LS6,这种人流量与旁边的其他新品牌形成鲜明对比。而在某 APP 中有一位销售表示,智己有一个车主的几个邀请码都已经用光。
LS6 预售价为 23-30 万元,这与小鹏 G6 相当。但智己汽车联席 ceo 刘涛认为,从产品来看,其比此前上市的小鹏 G6 甚至更具有吸引力。原因在于,这款车使用 800V 平台——这被智己称之为 " 准 900V 双碳化硅高性能平台 " ,最高工作电压 875V,峰值充电功率 396kW,零百加速 3.48s,最高时速 252km/h,超长续航 750+km,充电 15 分钟补能 500 公里。
另外,在稍低的 400V 平台版本上,峰值功率 250kW,扭矩 450N · m。该车的零百加速 5.9s,续航 650km,搭载镁合金黑标高性能电机。目前业内有不少号称 800V 的产品,实际上性能指标都无法与 LS6 相提并论,即便是在 400V 平台,也根本做不到相同的技术层次。LS6 搭载 100 度三元锂电池包,双电机版官方续航 706 公里。而在智能化方面,据官方早前透露,LS6 将配备智己最新的智驾方案,单激光雷达 + 单颗 Orin 芯片。
刘涛表示,LS6 在研发中对包括蔚来 ES6、阿维塔 11、腾势 N7 等都做了详实的研究,尤其是特斯拉 Model Y 研究得更加透彻。这些产品是 LS6 的核心竞品。而在此前其公布的参数对比中,其对手还包括小鹏 G9 等。不过,由于命名关系,LS6 容易被当做小鹏 G6 的同级别车型,但是刘涛对此非常不认同,他表示这两个产品在产品配置和产品性能方面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而在此前流传的一段录音中,刘涛表示从智己 LS6 的电压、电轴、碳化硅、性能、产品尺寸、空间、轮距、座椅、音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表示都优于小鹏 G6。同时,刘涛还指出如果真的有竞争关系也应该是 LS6 的 400 伏版本。此外,刘涛还表示,LS6 的 800 伏是性能远超 model Y 的 performance 版本。不过,两者相同的是各自的主线任务:G6 作为小鹏在提升销量的关键产品,而 LS6 也是智己想在主流市场要市场的第一款产品。
刘涛表示,智己 L7& 智己 LS7 承担了打造品牌形象的重任。尤其是智己 LS7,在 "30 万级中大型纯电 SUV" 细分市场中,上市以来始终保持 TOP 3,还曾是连续 4 个月拿下细分市场的自主纯电销冠,这基本立住了智己的品牌高度。" 接下来,包括 LS6 在内的,智己汽车第三款车 / 第四款车,主要任务就是在主流市场中争取销量,让智己的品牌势能变得非常强大。" 刘涛说。
01
月销目标三倍于 LS7
作为智己拓展主流市场争取销量的第一款车,LS6 此次设定了一个 " 保守 " 的目标。刘涛表示,LS6 的销量目标为 " 至少是 LS7 的 3 倍以上 "。目前,LS7 的月销量在 1,900-2,100 辆之间,这意味着 LS6 的理想销量应该在 5,700-6,300 辆之间。不过,考虑到同样在这个价格区间的 G6 设定的目标是过万辆以上,这么来看 LS6 的目标并不高。而从 23-30 万元的价格段来看,尽管这个价格带是目前市场容量最大的区间,但在 7 月上险量过万的车型也只有 model Y 这一款,而如果 LS6 月销量突破 5,000 辆,则意味着其能够在细分市场中进入 TOP5。
不过,在今年 6 月智己 LS7 Urban Fit 发布会之后,刘涛曾表示 C 车(即 LS6)在 9 月份发布,进入到更为主流的 B 级车市场。当时刘涛认为,B 级 SUV 的市场容量是中大型的三到四倍,C 车非常有希望挑战万级销量,并且 C 车的产品力也完全具备这个能力。而在几个月之后,智己调整了对 C 车的销量目标设定,这可能与近期的市场竞争形式的变化有关。今年下半年,整个市场价格战继续升温,近期多款热门产品都进行了价格下调。
另外,从 LS6 开始,智己在产品规划包括产品的设计上会更加注重提升销量,而不再是像 LS7 等侧重于品牌塑造。刘涛表示,在 LS6 之后的规划要回到用户身上。" 现在的年轻人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我们的第五款、第六款车,正在紧锣密鼓地探索。" 刘涛说。在 C 车 LS6 之后,智己此前已经公布后续三款车的代号分别为 D、E、F。其中 "D" 为一款城市轿跑,两款新车也将是 AI4M 智能化战略的首搭产品。"E" 和 "F" 则将首次搭载更新完成的全新整车物理架构。
对智己而言,今年其还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7 月 27 日,上汽集团官宣已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满足中国客户对高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据悉,奥迪看中的平台技术正是智己目前所用。在采访中,刘涛表示上汽与奥迪的合作目前可以明确的是 MOU(谅解备忘录)已经签署,双方团队正在紧锣密鼓的工作,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毫无疑问,这个合作的推动将为智己的品牌赋能。
而从 LS6 的节奏来看,智己 LS6 计划 10 月中上旬正式上市,10 月底交付。LS6 在价格上会进一步展现智己进攻性。刘涛说,智己 LS6 定价(23-30 万元)就是让用户更好享受未来科技的一个平衡点。在沟通会上,刘涛进一步解读了智己如何在 LS6 上降本,打造成细分市场中最有竞争力且最具智己特色的产品。智己的 " 降本 " 一是来自上汽集团的高质量供应链优势;二是人工智能时代軟體和技术进步帮助实现降本。
而在关乎用户核心体验的配置上,智己坚决不为降本做妥协。" 降本靠的是技术进步,不能在用户体验上做妥协。" 刘涛说。
比如在 LS6 上,智己仅凭单 Orin 芯片和单激光雷达,即可覆盖全量城市场景及去高精地图 NOA 方案;在 L7 的 Xavier 平台上,算力降低了 90%,但模型计算能力、视觉能力提升了 500%;基于单颗 8155 芯片,也能够实现行业最佳的顺滑能力、螢幕操控能力、语音能力,这些都是真正的技术降本。而在关乎用户核心体验的配置上,则比如 LS6 的四门全部采用了双层静音玻璃,LS6 采用同级罕见的 Continental 四活塞固定式卡钳,而竞品某六系车型全系采用的都是 " 浮钳 "。
02
智驾要稳居前三
LS6 还承担着另一个重要任务,推动智己智驾能力的下放。据悉,LS6 全系具备去高精地图的 NOA 能力,交付即搭载业内首创的 " 一键场景代驾 " 功能,基于 IM AD 智驾技术解决用户城市出行中确定性场景下的高频痛点。而按照刘涛的说法,LS7 和 LS6 之间是以产品定位和配置做区隔;但在智能化水平上,是智己汽车品牌层面的整体迭代,两者会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进化,比如 LS6 上线的智能化功能,之后也会反哺 LS7 等车型。
智己在今年持续发力智能驾驶,并已经成为了智己产品的重要特色。就在一个月前的 8 月 16 日,智己汽车发布 " 未来 3~5 年智驾产品落地路线图 ",正式加入去高精地图城市 NOA 争夺战,这确立了智己在智驾头部的地位。而根据智己汽车规划,不依赖高精地图的 NOA 辅助驾驶功能将于 2023 年 9 月开启公测,城市 NOA 将于 2023 年 10 月正式公测;" 通勤模式 " 预计将于 2024 年迅速覆盖全国 100+ 城市。
刘涛说,智己汽车完全有信心在中国智能驾驶领網域稳居前三。这是因为智己已经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来推动智驾能力的提升。这首先是组建了强大的团队。智己和智驾算法的头部玩家 Momenta 一起,打造了 " 顶级车控 "+" 顶级算法 " 的最强组合。智己智驾团队主要是产品定义和车控相关算法。而 Momenta 提供了规划、感知的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最重要的原因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刘涛在过去的 3 年当中,智己把智能架构和 Momenta 智能算法的所有底层代码几乎重写了一遍,这种等于从底层重做了一遍。这让智己汽车掌握了 " 举一反三 " 的能力和快速迭代的能力。这两个能力,让智己今后智能化迭代速度、加速度都呈指数级增长。智己已经具备了亿级的数据生产能力,每天生产 1400 万公里的数据。
" 在全数据驱动的模态下,智己用 2 年时间走完头部玩家 9 年的智驾路。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个过程痛苦的技术积累,肯定会厚积薄发。" 刘涛说,在技术内卷的时代,不仅要看已有的车型、已有的功能、已有的体验,更重要的是 " 智能化迭代的速度 ",这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品牌的智能化核心能力。根据刘涛透露,智己目前已经储备了大量高阶智驾功能,但是智己并不会急于将这些功能推出,而是要经过仔细的验证。
" 我们已有的 30 多个智能化的创新功能,必须要经过严谨验证,满足最高的安全标准之后,才能上线。" 刘涛说。在智己的准则中,在智能驾驶上一直强调生命不能 OTA,所有功能必须要达到人类驾驶安全的 3.2 倍以上,才能上线给用户使用。比如智己的高速高架 NOA 的体验,刘涛称之为目前智己最好的,原因在于其操作和思考都更像人。
在智能化的赛道中,比较容易做的是 " 跟随者 ",友商先发了什么軟體就跟着做什么,但智己汽车智能化要做的,是从用户需求出发,解决城市驾驶的确定性痛点。比如,将盲點一扫而光的全網域数字视野补盲、一键轻松搞定难点场景的一键 AI 代驾,都体现了 " 以驾驶第一性原理,解决确定性场景痛点 " 的智能化研发思路。这也是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将智驾回归需求原点。这大概也就是刘涛一直强调的 " 智能驾驶不是炫技 " 的含义所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