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两个年轻人扛起再造新阿里重担,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零态 LT,作者|吴南南,编辑|胡展嘉
出海,正在成为阿里的头等大事。
8 月 10 日晚,阿里巴巴集团(下称 " 阿里 ")发布了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的 2024 财年一季度财报。这是 3 月 28 日阿里公布 "1+6+N 组织变革 " 方案后,发布的首份季度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一季度营收 2341.56 亿元,与上年同期的 2055.55 亿元相比增长 14%;净利润 330.00 亿元,与上年同期的净利润 202.98 亿元相比增长 63%。具体来看,拆分后的 6 大集团在 4~6 月均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其中增速最高的依然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下称 " 阿里国际 ")与菜鸟集团,分别实现了 221.23 亿元与 231.64 亿元营收,同比增长 41% 和 34%。
与两大集团业绩高增长对应的是,不久前阿里国际 CEO 蒋凡、菜鸟 CEO 万霖也新增成为阿里合伙人。
对新增两位合伙人的动作,外界最直接的评价是:实干、增长、业绩,已成当下阿里最核心的诉求。更不缺少声音认为阿里国际被寄予厚望,蒋凡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那么,阿里国际 " 这匹跑的最快的马 ",是否真的有能力带阿里再次驶回快车道?
蒋凡、万霖成 " 合伙人 "两匹最快头马成阿里最大增量
作为阿里 2023 财年唯二新增的两位合伙人,蒋凡和万霖的任命直接传递出了对阿里国际和菜鸟重视度上升的信号,更体现出海外市场已经被阿里放在了重要战略地位。但实际上,如回看来路不难发现,多年来阿里始终未曾把国际业务作为过重点。
早在 2010 年,阿里就建立了面向海外客户的跨境电商平台 -- 全球速卖通,可以算作最早出海布局电商业务的公司。2014 年,阿里又提出要将 " 全球化 " 作为公司战略之一,但在那个阶段,淘宝、天猫仍是阿里发展的重点。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 2014 年全年,阿里中国零售平台上的活跃买家数达 3.34 亿,而现在阿里中国活跃消费者已超 10 亿。诚然,当时的阿里是顾不得 " 全球化 ",后来的阿里是多种因素下,不得不发展 " 全球化 "。
在这之后,阿里开始以投资并购为主的方式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包括东南亚市场的 Lazada,印尼的电商平台 Tokopedia,土耳其的电商平台 Trendyo 等,全都成为阿里布局海外电商市场中的 " 棋子 "。
直到 2021 年冬天,阿里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宣布成立 " 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蒋凡成为了这个板块的负责人,阿里的出海似乎才真正开始。
2022 年初,时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CEO 的张勇明确了阿里的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三大战略,彻底释放出了阿里加码国际业务的信号。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中,阿里国际的业绩实现了逆风翻盘,蒋凡终于 " 重回中心 ",成为了 " 阿里最年轻合伙人 "。直到蒋凡在 2021 年 12 月接手时,阿里国际的业绩还并不理想。据公开信息,2021 年第四季度( 自然年,下同 ),阿里国际商业板块的收入为 164 亿元,经调整 EBITA 亏损达到 29 亿元,亏损率超过 18%。
蒋凡接手后,阿里国际的业绩才提升。2022 年第四季度,阿里国际商业板块的收入达到 195 亿元,同比增长 18%,同时亏损大幅减少,经调整 EBITA 亏损 7.6 亿元,亏损率缩小至 4%;今年一季度,国际商业的收入达到 185 亿元,同比继续增长达 29%,成为阿里增速最快的业务。
同时,国际商业板块的收入在阿里总收入的占比已经达到 9%,继占比 65% 的中国商业板块之后,与阿里云达到同样占比,并列为第二大收入支柱。而与阿里国际在海外发展中相辅相成的菜鸟,同季度收入已达到 136 亿元,占阿里总收入的比例达到 7%,成为第四大业务。
至此,由阿里国际与菜鸟共同构成的海外 " 第二增长曲线 " 正式成型,阿里押注 " 全球化 " 的发展步伐开始不断加快。
重押国际业务阿里必须要驶回快车道
阿里为何重押出海?两个字:增量。
阿里国际实现逆风翻盘之后,阿里再度加快了对海外电商业务的投入。据新加坡会计和企业管制局(ACRA)公布的檔案显示,东南亚电商平台 Lazada 于 7 月 19 日获得阿里巴巴 8.45 亿美元(约 60.39 亿元人民币)注资。
但这高达 60 亿的注资也只是阿里对 Lazada 支持的 " 九牛一毛 "。据悉,自 2016 年收购 Lazada 以来,阿里曾多次向 Lazada 大额投入,2017 年、2018 年分别注资 10 亿美元和 20 亿美元;在 " 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 成立之后,阿里又进一步加大了对 Lazada 的投资力度,数据显示,2022 年阿里对 Lazada 的全年注资金额超过 16 亿美元。
截至目前,阿里向 Lazada 投资的资金总额已达到约 58 亿美元(约 419.82 亿元人民币)。这一投入体量无疑非常惊人,但对于现阶段的阿里来说,重押出海似乎又是一条不得不坚决去走的路。
首要原因就是近两年阿里的增长放缓与净利润下降。2022/2023 财年(2022 年 4 月 1 日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阿里的营收为 8687 亿元,同比增长仅为 1.8%。而 2020 财年时,增长还高达 40.7%,2021 财年为 18.9%。
同时,2022/2023 财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为 728 亿元,同比增长了 16.9%。可回看数据可见,相较于 2021 财年的 623 亿元的确实现了增长,但如对比 2020 财年的 1506 亿元,净利润下降了 778 亿元,几乎等于 " 腰斩 "。
其次,从业务层面分析阿里的确也需要 " 第二个领头羊 "。启动 "1+6+N" 组织变革之后,2024 财年第一季度,淘宝天猫集团营收 1149.53 亿元,同比增长 12%;中国商业零售业务的营收为 1098.28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974.23 亿元增长 13%,暂时告别了 2022 财年同比微降局面。但即使中国商业 " 回稳 ",阿里仍需要国际商业这个 " 第二领头羊 ",且从业务架构来看也只有国际商业能担当大任。
据 2024 财年一季度财报数据,云智能集团(包括阿里云、钉钉和其他业务),营收为 251.23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 4%;本地生活集团(包括 " 到家 " 业务饿了么和 " 到目的地 " 业务高德),营收为 144.50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30%,但仍面临来自美团、抖音等本地生活头部平台的挤压;数字传媒和娱乐集团(包括优酷、大麦网和阿里影业)的营收为 53.81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36%,但它占收入比例却非常小。
创新业务及其他,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鲜生、阿里健康、灵犀互娱、银泰、智能信息(主要包括 UC 优视和夸克业务)、飞猪和其他业务,营收为 455.41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 1%。
显然,在这样的一种云业务微增,本地生活面临激烈竞争,大文娱集团贡献较小的局面下,阿里重金押注国际业务几乎可以说是唯一选择。
从长期价值来看,国际商业无疑也是阿里具备最广阔空间的那块 " 新大陆 "。
一则跨境电商的发展让巨头 " 全球化 " 成为必由之路;二来,作为最老牌的电商巨头,阿里自然也拥有海外征战的资本,尤其是阿里国际与菜鸟形成合力,两个业务间的带动作用更是巨大的。
分封放权后阿里国际巨轮起航
从此季度业绩表现来看,阿里实行 "1+6+N 组织变革 " 之后,开始重新回到增长轨道,无论是营收、利润,还是用户活跃度,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而对于阿里国际来说,完全独立与放权,也将对其未来发展带来直接助力。
首先就是独立后更利于阿里国际获得资金支持。
据 2024 财年一季度财报,虽然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截至 6 月 30 日止三个月,相较去年同期为 13.8 亿元的亏损同比大幅收窄,但经调整 EBITA 后亏损仍达 4.2 亿元。在此状况下,如阿里国际启动对外融资,不仅可以助力业务进一步发展,也能直接改善阿里需要重金支持国际商业增长的局面。
另一个分拆的主要的好处在于放权。
" 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指挥战斗 ",这一战略思路将更利于海外业务可以结合本地市场快速决策与响应。尤其是当下国际电商赛道的玩家们在东南亚、拉美等重点市场区網域,均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面对穷追猛打的对手,让阿里国际拥有独立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更便于这支 " 远征军 " 打好战斗。
客观的业绩表现也证明了 " 蒋凡值得信任 "。财报显示,本季度不仅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41%,其中国际零售商业收入也实现同比高速增长 60%,订单同比增长约 25%。但虽阿里国际 " 打好了第一仗 ",但蒋凡仍面临着内外部的考验。
从内部来讲,阿里国际作为 " 第二领头羊 ",势必要承担起阿里未来增长的重担。那么,能否尽快扭亏,能否保持高速增长,能否贡献更高营收,都会成为蒋凡需要面对的 " 内部比拼 " 课题。
从外部来看,阿里国际的压力还会更大。Trendyol 所在土耳其规模有限,Lazada 在东南亚市场则面临 Shopee 的竞争;在全球市场,速卖通还需要面对 Shein、TikTok、Temu 等强劲对手。
据 Momentum Works 发布的一份东南亚电商报告,2022 年,Shopee 的 GMV 为 479 亿美元,几乎占据了该地区 GMV 的一半,Lazada 则以 201 亿美元的 GMV,在除印度尼西亚以外的东南亚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二;另从公开信息来看,2022 年,Shopee 营收 73 亿美元(约合 517 亿元),Shein 营收 230 亿美元(约合 1627 亿元),均高于阿里国际零售 2023 财年的年营收(498 亿元)。
同样虎视眈眈的还有后起之秀 TikTok 和 Temu。6 月,TikTok 宣布计划今年将其全球电子商务业务的规模扩大四倍,达到 200 亿美元 GMV;同时,TikTok 在包括印尼在内的东南亚市场的显著增长也同样会威胁到阿里国际的地位。据 SenseTower 数据,TikTok 在印尼约有 2 亿用户下载量,占到整个东南亚地区 40% 以上。
另一边拼多多旗下的 Temu 也在快速崛起。在美国市场,Temu 上线仅一个月就超越 Shein、亚马逊,登顶美国购物 APP 下载量排行榜;截至 7 月,Temu 的下载量已经超过 7000 万。如今,它已 " 登陆 " 日本、韩国两个市场,并还在不断扩大在亚洲市场的占位;有消息称,Temu 的下一步或将瞄准东南亚市场,目前它已经在做相关的市场调研工作。
显然,面对这样多竞争对手、多市场区網域的竞争,势必会给阿里国际带来非常大的资金压力、运营压力、增长压力。尤其是,目前阿里国际尚处于亏损状态,如果不能快速实现融资,又要 " 自负盈亏 ",蒋凡去哪里搞到充足的 " 弹药 " 去和这些巨头死磕?
就光是国内商业的 " 死对头 " 拼多多,阿里国际都很难抵抗。虽然 Temu 目前还在 " 新手村 ",似乎看起来与阿里国际多年积累的优势无法匹敌。但仅是它在海外砸钱做流量的能力,恐怕都不是阿里 " 远征军 " 可以抗衡的。
总的来看,阿里国际这艘巨轮已经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