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海外仓大变局:需求暴涨,夹缝求生,欢迎阅读。
文 | 品牌工厂 BrandsFactory
2 月 6 日,美国凌晨 4 点,Allen 还在思考扩建海外仓的事情。他刚刚飞回美国,时差没倒过来,心里已经急不可耐。
Allen 运营着约 3 万平米的仓库,每天单量在 8000 左右,几乎已经满载。2025 年,他计划将仓库扩大到 5 万平,并尝试新的业务,原本是要在年中进行,但小额免税取消风波让他决定提前实施计划。
"800 美金以下商品免税权取消后,卖家将更依赖前置仓备货,这是不可错失的視窗期 ",Allen 决定抓住风口,一如他在 2020 年,疫情推动海外仓需求暴涨时,义无反顾投身未曾涉足的海外仓行业。
自 2024 年起,海外仓行业就热闹非凡。有业内人士称,基本上每家头部企业每个月都会有新仓,而且面积都是 50 万英尺起步,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还有数据表明,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在美国新增的海外仓保守估计就达 200 万平方米,大仓小仓家庭仓多如牛毛。
" 今年可能是海外仓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有人这样评价道。
海外仓是一个随着跨境电商浮沉的行业,过去一年的狂飙突进,是中国出海平台和品牌卖家双向驱动的结果。站在 2025 年,各国跨境政策愈发收紧的当下,海外仓正发生新的变化。
海外仓爆发背后
"Temu、SHEIN 出海四小龙的发展,是拉动海外仓需求的重要原因 ",Steve 对品牌工厂说道。Steve 是海外仓老兵,其采用仓中仓的轻资产模式,为卖家提供多种物流服务,目前业务涵盖美英等多个国家。
那些头部卖家,往往会选择全渠道布局,亚马逊以外,还会同步上架多个平台及独立站,有业内人士把这种模式调侃为 " 正房亚马逊 +7 个小老婆 "。
将货放在第三方仓,不仅能随时向 FBA 补货,也能兼顾其他平台,是一种更划算的选择。有卖家表示:" 在我接触到的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中,五成将货物发往海外仓,未来几年这一比例会越来越高。"
这类卖家的数量近年来在持续增长,亚马逊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在亚马逊全球站点销售额超 100 万美金的中国卖家数量激增 55%,超 1000 万美金的更是增长了 60%。
出海四小龙在 2024 年重点布局的半托管模式,进一步推高了对海外仓的需求量。半托管要求商家将货物先运往海外仓,拥有本地发货能力。SHEIN 半托管上线一个月就有超 17000 名商家入驻;Temu 三个月也有至少 6 万名商家注册。速卖通更是表示,上线半托管 100 天内,便有 2 万半托管商家实现订单翻倍。
海外仓需求增长的内因,还来自于中国出海产品的不断迭代更新。二十年来,中国出海硬體产品一大发展趋势,就是产品复杂度在不断提高,从滑鼠、数据线,到充电宝、手环,再到扫地机器人、无人机,乃至割草机器人、3D 印表機等,技术含量肉眼可见地大幅提升。
这些高技术产品依赖于海外仓的服务。过去一根数据线坏了,客户会直接丢掉买新的,但一台割草机器人出现问题,首先就会想退换或找售后维修,为此海外仓必不可少。" 高科技商品通过海外仓备货模式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 ",Steve 评价道。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开始进军海外线下市场,他们需要先把产品放到海外仓中,保证库存量和履约时效。" 一些比较大的品牌,比如石头科技,做线下时也会把货放到我们海外仓里,让我们帮忙派送 ",Allen 就涉及过此类业务。
" 不做海外仓,就别做跨境电商,不然一定被淘汰 ",有老卖家更是直言道。自发货模式只适合小白熟悉模式,或者作为老卖家多平台运营的一个补充,只要是想长期运营下去,就离不了海外仓。
需求很大但利润很薄
海外仓繁荣背后却是企业夹缝求生,过去十年,入局海外仓的人数超乎想象,使得整个行业内卷严重,有企业直言:" 每单利润不够买一杯咖啡。"
最早在 2015 年左右,海外仓掀起第一波建仓热潮,彼时亚马逊全球开店业务正式进入中国,帮助中国卖家拓展全球市场,这些第三方海外仓承接 FBA 外溢需求,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到 2019 年,海外仓市场已颇为拥挤,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 当时海外仓已经快不行了,之前突然爆火,资本也在推波助澜,很多懂行不懂行的都冲进来开仓,导致市场需求跟不上供应 ",作为海外仓老兵,Steve 对曾经状况依然记忆犹新。
然而 2020 年的一场疫情,让原本有些熄火的海外仓再次焕发生机,彼时空运停掉、海运不畅,备货需求陡增,海外仓可谓 " 一仓难求 ",于是大批创业者涌入进来。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 年海外仓一年增速就达 80%,面积超过 1200 万平方米。
之后虽然行业淘汰、整合了一批海外仓企业,但市场一面挤出水分,另一面也在吸收新的玩家,遗留下来的海外仓企业依然数不胜数,这点在美国尤其明显,有业内人士表示,仅在洛杉矶周边,海外仓企业数量就不低于 3000 家。
因此,虽然跨境市场对海外仓的需求在持续增长,但过量供给导致竞争尤为激烈,挤压了利润空间。" 去年的关键字就是价格战,为了存活,报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有海外仓人士抱怨道。
据悉,海外仓的收入主要包括仓储收入、操作收入和尾程配送,其他还有一些增值服务等,目前最有利润空间的是尾程配送。
" 现在入库出库价格都很透明,理货拣货也赚不到钱,只有最后一公里派送,能赚些差价的钱,如果单纯算仓租和操作费,几乎没有盈利的仓库 ",一位刚调研了上百家海外仓企业的专业人士对品牌工厂说道。
尾程配送的盈利空间在于价差。海外仓企业从 FedEx、UPS 等物流配送服务商那边拿到有吸引力的低价,然后再报给客户另外一个价格,这中间的价差就是主要利润点。
而能有多大价差,与快递账号对应的折扣息息相关,折扣又与商品种类以及出货量等相对应。显然,越是规模大的海外仓越能拿到好的折扣,小型海外仓很难谈出一个满意的价格。故而可以看到,有些海外仓会打出免租三月的广告,就是为了能有更多出货量以增加快递账号权重。
除了海外仓企业间的内卷,商家利润减少也挤压了海外仓的盈利空间。
然而,海外仓的成本,包括 UPS 等物流配送服务商的快递费、仓库租金以及人工费用等都并未减少,甚至部分还有上涨,一降一升之间吞噬了海外仓本不多的利润空间。
" 商家的利润空间太小,海外仓的成本压力又太大,也就是说海外仓赔本干,商家都不一定买账,可以理解为需求很大但盈利空间极小 ",前述调研海外仓的业内人士评价道。
加税不一定利好海外仓
2 月 1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从 2 月 4 日起对所有产自中国的商品征收 10% 附加税。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跨境卖家迎来最大危机。
尽管日前白宫已恢复对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只是因为美国还没准备好应对如此巨大的变化,等到时机成熟,这一政策必然会被继续执行,未来所有人都要习惯其带来的改变。
加税政策在跨境电商行业造成的动荡,也间接对海外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卖家认为,这有利于海外仓需求的增长。" 一旦取消小额免税,就无法进行 T86 清关,很多本来走空运直邮的货物,将会选择海运在海外仓备货。"
T86 清关模式始于 1938 年,规定小额商品不用缴纳关税,也不需要接受美国海关审查,从而简化申报流程。2016 年,美国国会修订条款,将免税门槛从 200 美元上调至 800 美元。2024 财年,以 " 小额免税 " 进入美国的货物数量超过 13.6 亿件,Temu 等平台在其中占 1/3 左右。
如果不能采用 T86 清关,意味着所有来自中国的商品都要按照正常流程申报进口:填写原产地、税号等信息并据此计算税额,将原本 2-3 天的清关时间拉长至 10-15 天,还大幅增加了商品成本。
" 取消 T86 比加 10% 税影响更大,不只是成本,还会影响物流时效,精准打击全托管及类似的模式,让来自中国的低价货物在时效上无法与本士电商竞争,逼迫产业链转移 ",有业内人士评价道。
而为了应对清关时间变长的影响,卖家们主流采取的策略有两种,一是走第三国转运,继续用 T86 清关,但越南从 2 月 18 日起,取消对低价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欧盟也在考虑同样的事情;二则是以海运 + 海外仓替代空运,采用半托管模式,通过海外仓实现本地发货。
显然,海外仓是更加实际的选择。
据品牌工厂了解,如 Temu、SHEIN 等都在全力推进半托管,让更多卖家将货囤到海外仓。Temu 美区直接引导买家从半托管下单,打开 Temu 应用时,几乎每件商品下方都有写着 " 本地 " 的绿色标签,表明该商品是在美国仓储和采购;SHEIN 则推出 " 爆单计划 ",提供百亿级流量扶持,虽然覆盖全部卖家,但也对半托管有所倾斜。
另外也有部分卖家认为,从空运直邮转向海外仓的卖家并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多。这是因为海外仓备货意味着商家要自己支付干线、尾程履约和海外仓储费用,而加税会迫使商品涨价,导致商品滞销的风险大增,一旦滞销,所有存货都将变成 " 负资产 "。
与此同时,2025 年,海外仓运营成本也或将上升,主要在于人员工资部分。与跨境商品加税同时进行的,是美国政府在清算非法移民,而许多海外仓企业的员工不乏此类人员。
Steve 对品牌工厂坦言:" 在美国的海外仓,工人基本上都是移民,来自印度、墨西哥、加拿大等,还有华人,不少劳工都属于灰色地带,人工成本比较低,这也是海外仓价格能显著低于 FBA 的一大原因。"
一边是卖家因商品加税导致利润空间骤减,叠加可能出现的滞销风险,另一边是海外仓运营成本的增长,势必要上调服务价格,两边相挤压,让海外仓备货压力陡然升高,反而可能减少对海外仓的需求。
" 目前不确定因素很多,包括关税,也可能继续加到 20%、30%,存在巨大的风险,可以把节奏缓一缓,不要轻易扩大海外仓 ",Steve 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