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安踏李宁狂飙近千亿,耐克阿迪狂跌路难行,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锌财经,作者 | 孙鹏越,编辑 | 大风
转眼又到了一年年中财季,中国运动品牌均发布自家 2023 年以来中报,财报表现异常显眼。
据公开信息统计,以安踏、李宁、特步国际、361 度为首的六大国货运动品牌,在 2023 年上半年共计创收 949.94 亿元,高于很多细分行业的市场规模。
其中,营收最高的运动品牌是安踏,收益达 296.5 亿元,同比增长 14.2%,较 2019 年同期实现翻倍;第二名是李宁,收益达 140.19 亿元,较 2022 年同期上升 13.0%;特步国际、361 度分别为 65.22 亿元和 43.12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14.8% 和 18%。
一时间,国货运动品牌几乎要霸占国内运动鞋服行业,风头无二。
耐克阿迪跌倒
国货运动品牌的崛起并不是一帆风顺,反而是满地荆棘与坎坷。甚至在 2021 年之前,中国的运动鞋服行业几乎被阿迪达斯、耐克、彪马等品牌占领。
耐克的 AJ 和阿迪达斯的椰子,一直以来是国内时尚潮人的最爱,在最火热的时候甚至部分鞋款能炒到上万元一双,市场供不应求,毛利率惊人。
据数据统计,2017-2020 年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国内运动鞋服行业维持在 35-40% 的水平,后在 2020 年后逐年下降,2022 年市占率合计为 28.2%。
消费者可以把一个品牌捧上神坛,也可以一夜之间抛弃它。尤其作为运动鞋服行业,技术含量较低,国货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集中度已经到达较高水平,和耐克阿迪的技术差距日益缩小。
经历 2020 年最后的辉煌后,耐克和阿迪达斯开始在中国市场频频失利,市占率也逐渐被国货品牌所超越。
耐克的财年结束时间是 5 月 31 日,据其 2022/2023 财年显示,耐克全年营收 512.2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3250 亿),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6%,至 60 亿美元,利润率 12.84%。
但在大中华地区,耐克的营收同比下降 4%,也是全球市场唯一下降的核心地区。
而阿迪达斯的日子更不好过,阿迪达斯 2022 年全年营收 225.11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 1706 亿),增长 6%,剔除汇率影响,同比微增仅 1%;毛利率为 47.3%,同比下滑 3.4 个百分点;净利润为 2.54 亿欧元,同比大跌 83%。
其中,阿迪达斯大中华地区 2022 年的营收大跌 36%。
不管是耐克还是阿迪达斯,这两家堪称运动品牌 TOP 2 的老玩家,用财报数据清晰明了的说明了一件事:它们已经被许多中国的消费者所抛弃。
被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放弃,关键起因就在 2019 年的 " 新疆棉事件 ",当时西方国家以所谓的人权问题为由攻击中国,呼吁全球企业抵制进口新疆棉花,试图借此谋取巨大利益。
而当时,阿迪达斯、耐克、HM、彪马、Hugo Boss 等西方品牌全部响应。尤其是阿迪达斯,虽然是一家德国企业,但执行力度非常大。先是呼吁瑞士某协会取消对新疆棉花的认证,再要求所有二级原料供应商不得在新疆地区购买棉花。
最终阿迪达斯自食其果,陈奕迅、黄轩、宋茜、王一博、易烊千玺等明星也纷纷与阿迪达斯解约。直接导致阿迪达斯营收持续暴跌,被迫断臂求生,在 2021 年以 21 亿欧元(约合 25 亿美元)卖出了 38 亿美元收购的锐步。
同样面临新疆棉事件的耐克,还在遭受疫情影响下的需求供给错配问题。
据财报数据显示,耐克的存货规模从 2022 财年三季度(截至 2022 年 2 月)开始增长,当季末存货规模为 77 亿美元,而截止于 2022 年 8 月末,耐克存货规模已经增加到 96.62 亿美元。
同时被需求供给错配问题影响的运动品牌还有很多,如阿迪达斯 2022 年末存货达到了 59.73 亿欧元,同比大增 49%;Lululemon 在 2022 财年第三季度末其存货规模达到 17.42 亿美元,较 2021 财年末提升了 80%。
不断高涨的安踏
一家欢喜一家愁,耐克阿迪的市场份额逐年降低,而吞下它们市场的就是以安踏李宁为首的国货品牌。其中,安踏在 2023 年上半年营收高达 296.5 亿元,一家赚的钱比三家加起来的还要多。
坐拥多个子品牌的安踏,业务线非常细分。ANTA 主品牌主要负责中低档运动鞋服,FILA 主要负责中高端运动鞋服。
两条腿走路的安踏,在 2023 年上半年期内,ANTA 主品牌实现营收 141.7 亿元,同比增长 6.1%;FILA 实现营收 122.3 亿元,同比增长 13.5%,两大品牌合计营收 264 亿元,占安踏体育总营收近九成;其他品牌则是营收 32.46 亿元、同比增长 77.6%。
如同耐克,安踏已经在国货品牌中逐渐形成 " 一超多强 " 的局势。紧随其后的,便是资历和名气都不逊色的李宁。
据李宁 2023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实现营收 140.19 亿,同比增长 13%;但净利录得 21.21 亿元,同比减少 3.11%。这也是自 2020 年中报以来李宁首次出现的净利负增长。
而造成李宁净利润大跌的最大原因,就是在 2022 年下半年,李宁突然开始 " 激进式扩张 ",半年内连续开店 491 家,堪称国货品牌中最激进的一家。
等到了 2023 年,李宁门店数减少至 7448 家,净关店数量达到 155 家。相当于三分之一新开的门店面临倒闭,真金白银全打了水漂。
激进扩张带来的负面因素就是,李宁开始了一波打折促销来清店去库存。
财报显示,李宁销售点(不包含李宁 YOUNG)的全平台同店销售按年录得 10%-20% 的下降。2022 年下半年,李宁大部分产品线的折扣率低至 6 折中段,新品(三个月以内)的折扣率能达到 8 折。
不断打折打折再打折,不经意间,李宁的毛利率已从 2021 年中报时的 55.89% 逐渐降低至 48.38%。
一步错步步错,原本处于领先位置的李宁逐渐落后于 " 老对手 " 安踏。
专项选手的逆袭
不止安踏李宁,国货品牌中的 " 二线势力 " 也有不错的表现。
2022 年,特步创造了公司上市 14 年来最高的收入年增速,129.3 亿元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29.1%。在经营利润方面,特步达到了 14.64 亿元,同比增长 4.9%。
361 度也开始了提速,根据财报显示,2022 年 361 度营收为 69.6 亿元,同比增长 17.3%;毛利约 28.21 亿元,同比增长约 14.1%。
比起开辟出 FILA 的安踏和中国李宁的李宁,特步和 361 度都是一位 " 专项选手 "。
特步将 " 跑步鞋 " 和 " 专业运动 " 作为品牌主营领網域,特步跑鞋在国内外马拉松赛事的整体穿着率,连续四年位列国产品牌之首。
而 361 度则是将童装视为第二增长线,早在 2009 年就开始布局童装市场,是国货运动品牌最先入局儿童鞋服的品牌。在 2022 年 361 度儿童零售净开门店 392 家,一二线门店占比提升至 70.3%。
借着童装领網域的先发优势,361 度儿童业务在 2022 年获得了 30.3% 的高增速,收入达到了 14.4 亿元。
在人类社会基本离不开衣食住行,作为日常用品,运动鞋服市场非常大,不论是耐克阿迪,还是安踏李宁,都无法做到独占整个市场。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曾经国内运动鞋服市场被 " 洋品牌 " 独霸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