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刚红就被骂,他真有点冤,欢迎阅读。
最近,魏大勋彻底火出圈了。
相关热搜上了又上,其二创视频播放量更是个个上百万。
甚至,就连其新剧涨粉量也是远超男女主。
可与此同时,这也让不少人骂他背刺主演,是在砸杨洋饭碗。
并为其安上了内娱「掀桌咖」的名号。
说实话,这看得人有些迷惑。
如今魏大勋的出圈,有角色人设的功劳,可也有自身演技的加持。
这明明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可怎么到了某些人嘴里,这全都成了错?
仿佛配角天生就该低主角一等,就该成为其工具人,为其发光发热。
而一旦背离这种方式,就会被安上带有明显贬义的掀桌咖。
骂其太贪,竟敢抢主角风光。
这一切又真的对吗?
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
首先,什么是掀桌咖?
即在一部剧中,配角比主角还要出圈。
原本配角出圈,不管对剧,还是演员本身都算是一件好事。
可对于主演粉来说,却成了天降灾祸。
在这种情况下,有太多明星被冠上了掀桌咖的名号。
例如,靠《偷偷藏不住》出圈的马伯骞。
相较于主演略显油腻的表演和令人为之咯噔的台词。
马伯骞饰演的显眼包男配就显得格外搞笑有亮点。
再加上其演技过关,一下子就将搞笑臭屁大男孩的人设立下。
令其口碑反转,比主角还能吸粉。
还有《长月烬明》中的女二陈都灵。
她先是靠处处发疯的天欢,一时间斩获无数人喜爱。
以至于,人人争相加入欢门。
随后,她又凭借清醒恶女叶冰裳再次抓住观众的内心。
「天欢为了男人满手血腥,而我叶冰裳只会为了我自己。」
在人设不错的情况下,再加上自己特有的清纯小白花外形。
瞬间,使得角色反差感拉满。
此外,陈都灵的演技更是加分不少。
她将剧中所要饰演的三个角色的内心都一一揣摩吃透。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都灵出圈是必然的。
那么,配角出彩真的是在砸主演饭碗吗?
诚然,一部剧最大的光环绝大多数都是在主演身上。
正因此,主演享受着剧组的绝对优待:
最多的戏份、最完整立体的人设、最大的宣传曝光力度 ...
拿《我的人间烟火》来说,一集在四十分钟左右。
而作为男主的杨洋,在第一集就出场了十几分钟。
至于目前最出圈的魏大勋,前五集加起来也才不过九分钟。
再拿最近刚播完的《长风渡》来说。
从剧刚开播时,剧方就全程紧紧围绕着男女主来宣传。
剧的全平台账号、热搜、营销通稿全都在竭尽所能地宣传两位主演。
此外,还安排男女主扫楼,举办线下见面会等活动。
在这种状况下,主角可谓是占尽先机。
但若是如此,主角还是做不到吸粉,讨大家欢心。
甚至,还没配角出圈。
这一切,又真的该怪配角砸自己饭碗吗?
说起来,更像是其本身就没把自己的饭碗端得够牢。
想想看,这些配角出圈的剧中,其主演多少都有让人诟病的毛病所在。
例如,《长月烬明》的女主白鹿。
从出道以来,就一直被网友嘲笑是韩式演技。
但凡是情绪稍显激烈的戏份,她总是在让自己的嘴巴使劲用力。
不仅没表现出该有的状态,反倒会让人格外出戏。
若是到了更为激烈的戏份时,便只会大哭大叫,疯狂咆哮。
相比之下,演技没大错,人设饱满又爽感十足的陈都灵则显得难能可贵。
还有《我的人间烟火》中的男主杨洋。
在新剧刚开播时,他就被网友吐槽总是端着,刻意耍帅。
并还总时不时地皱眉,表达深沉。
原本想通过刷脸达到吸粉爆红。
可却没想到,不仅连相貌一般的魏大勋比不过,还被大众骂油腻做作。
以至于,被不少网友戏称:
「魏大勋的演技赢了杨洋的颜值。」
当然,也有人说:
「我们并非讨厌所有的出圈配角,而是那些带有营销痕迹的配角。」
可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做演员哪有不想要爆红的?
这不是什么值得羞愧或是需要避讳的事情。
因此,有太多人只要看到一丁点的机会,就会卯足了劲往前冲。
努力演出一个大众喜爱的角色,一个能让自己有底气的角色。
而如今的魏大勋正是如此。
明明有了翻身的可能,难道要因让位主角而让自己生生放弃?
怎么可能?
要知道,这是争名夺利的内娱,不是慈善组织。
而魏大勋,更不是圣母。
更何况,内娱明星营销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几乎没人不用。
只要是不过火的营销,也没什么不对。
毕竟,谁又不想让自己被大众看到呢?
而像如今的魏大勋,也并非按头给观众强行喂饭。
充其量,只能算是在本就足够旺盛的火堆里再加一些柴火罢了。
此外,再回看现如今的内娱。
说难听点,这就像是一个又臭又浑的大水缸。
这当中,有些演员靠瞪眼嘟嘴,轻松收揽大奖和千万片酬。
还有的演员明明剧都拍完了,还能把自己主演的剧年代搞错。
明明是建国初期,愣是说成建党时期。
更有甚者,直到片子拍完,对自己所要饰演的角色还是一知半解。
就连被提问「从角色中学到了什么」,这般简单又保险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到最后,只能支支吾吾说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们麻木呆板,依靠粉丝和流量躺在舒适区,收获一片掌声和喝彩。
而比起这些,更可怕的是他们都不是小演员。
这些明星个个拥有千万粉丝,享受着万人追捧,有的甚至还是当红顶流。
可以说,他们是走在内娱最前端,掌握最大资源和话语权的人。
就是如此才让人害怕,也更让人对内娱感到失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正需要有人将水搅混。
它不需要看流量脸色,更不需要让配角处处退让于主角。
而是人人拿出自身本领,良性竞争。
唯有如此,才能让内娱重新迸发出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