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三花智控:从浙江小厂到千亿巨头,三次“豪赌”背后的崛起密码,欢迎阅读。
从机器狗亮相春晚引发热议,到 " 具身智能 " 写入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产业赛道之一。这条赛道的产业链上,除了特斯拉、宇树科技这样直接面向市场的下游企业,在供应链上游还有一些不为外界熟知,但有着制造优势与技术积累的关键玩家。他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整条赛道的增长速度与成长空间,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最终产品的形态与能力。
三花智控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
除了股民与业内人士,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听说过三花智控(以下简称 " 三花 ")的名字,更不知道它生产的各种阀门和零部件可以做什么用。张道才自己曾总结," 三花 " 这家企业是由三个产品构筑的,分别是 1987 年生产的二位三通电磁阀、1995 年研发的空调四通阀,和 2014 年成熟的电子膨胀阀。
作为机电零部件领網域的 " 隐形冠军 ",三花在过去 40 年,始终通过钻研技术研发与生产工艺提升,从绍兴新昌的一间小工厂,悄然发展到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制造商,为全球空调和汽车行业几乎所有头部企业提供核心零部件。财报显示,三花智控 2024 年营业收入为 279.47 亿元,同比增长 13.80%;归母净利润为 31.0 亿元,同比增长 6.10%。
2025 年 1 月 15 日,三花再次向港交所主機板上市申请,其 A 股市值突破千亿元。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兴未艾之时,三花智控再次未雨绸缪,参与到智能机器人产业热潮中,将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作为未来重点发展领網域。
如果说主营产品的迭代构成了三花发展的明线,那么全球市场的扩张则是伴随期间的一条暗线。从成立之初,三花就面对着与兰柯等国际品牌的正面竞争,战场也从未仅仅局限在国内市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三花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达到 90.51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 44%,还已经在海外布局建设 13 个生产工厂,雇佣超过 5 千名海外员工,以支撑全球市场的产能供应和市场运营。
哪些因素决定了三花从小工厂发展为 " 隐形冠军 "?长达 40 年时间里,三花走对了哪几步?
1.10 年收购与反收购,从小工厂长成小巨头
2007 年,杭州⻩⻰世纪广场的一间会议室里,张亚波带领的三花团队,正在与英国的兰柯公司进行艰难的收购谈判。几个小时后,双方不欢而散,第一次着手跨境并购的张亚波在现场放出狠话:你们这次走了,就不要再回来了。
作为收购方,三花掌握着主动权。当时三花在四通阀市场的增⻓正势如破竹,销量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而最早发明四通阀的兰柯,虽然曾垄断全球市场近半个世纪,但在三花的竞争下已经不断丧失中低端市场,营收和利润节节下滑。
四通阀,是空调的必备零部件,⻓度只有十几厘米,通过活塞移动改变制冷剂的流向,决定了空调是制冷还是制热。兰柯发明四通换向阀 38 年后,1995 年, 三花竣工投产了第一条四通阀生产线。
三花智控的产品四通阀
1998 年,三花在四通阀市场还只是个小⻆色,但是已经引起兰柯的警觉。兰柯提出以 3 亿元的天价, 收购三花的四通阀业务。
对于兰柯伸出的 " 橄榄枝 ",三花内部争论激烈:是抓住机会大捞一笔,但放弃⻓远未来,还是守住产品,但要面对同行的强势竞争?出于对中国空调市场发展前景的信心,三花的创始人张道才选择了后者。
张道才是张亚波的父亲,1979 年到兰花的前身——绍兴新昌县农机修配厂担任供销科⻓。他推动工厂转型生产制冷配件,与上海交大和海尔合作,在 1987 年打破外企垄断,研发出第一款 " 二位三通电磁阀 ",一年赚到 1000 万元。
进入 21 世纪,中国空调市场进入高速增⻓期,张道才又决定将制冷零部件的研发重点转向空调截止阀。为了争夺国内空调市场份额,三花在内部持续进行生产优化,降低四通阀的成本,以低价换销量;在外部派销售人员拜访全国的空调品牌,和进口企业抢客户。很快格力、美的、海尔、⻓虹等国产空调品牌,都陆续成为三花的客户,多款阀⻔产品年销量达到几百万只。
2005 年,三花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募资 2.95 亿元,第二年四通换阀销量突破 2500 万套,在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 50%。
兰柯向三花发起收购并被拒绝的 10 年后,2007 年,两家公司又一次坐在谈判桌上,但这次双方角色发生了对调,兰柯的四通阀业务被三花收入囊中,三花也因此一跃成为全球四通阀市场中品种最全、专利最多,生产能力最强的巨头,市场份额提高至 60%。
" 这个 10 年砸下来砸对了 "。多年以后,张道才仍然经常提起这段往事。对他来说,与兰柯的 10 年收购之战,意味着坚持⻓期主义的正确性,以及靠产品实力赢得竞争的必要性。
2. 从新昌到杭州,预订电动⻋红利的⻋票
2017 年 7 月 28 日,特斯拉在美国加州举行的 model3 上市交车仪式上,现场一片沸腾,更引起全球科技界和制造业高度关注。交车仪式上,三花的高管们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作为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当时三花刚刚凭借电子膨胀阀技术,拿下有着汽车工业 " 奥斯卡 " 之称的 PACE 大奖,这也是中国汽车部件企业首次获得这一荣誉。除了为特斯拉提供热管理部件,三花也是奔驰、宝马、奥迪等欧洲大型汽车厂商,以及比亚迪、吉利、理想、蔚来等国内汽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
招股书显示,截止 2024 年 9 月的 9 个月内,三花智控汽车零部件的营收为 81.11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已经达到四成,是企业新的增长引擎。从空调四通阀,到新能源车的电子膨胀阀,三花走出第二个发展曲线的背后,是又一个 " 砸对了 " 的 10 年。
早在 2006 年,三花将汽车空调部件事业部独立出来,在杭州下沙成立了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当时下沙属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汽车产业提供不少扶持政策,三花又在这里陆续成立多家公司,初步搭建起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体系。
三花智控
彼时,汽车行业仍然以燃油车为主,但少数人已经提前遇见到电动汽车崛起的未来。2008 年 10 月,特斯拉开始量产并交付第一批电动跑车 Roadster 的几个月前,张道才在杭州拜访了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当时鲁冠球告诉他," 现在再去搞传统汽车没有必要了,要搞就搞新能源汽车。"
而三花擅长的热管理系统虽然已经用在燃油车上,但是对新能源车更加关键,会直接影响汽车耗能效率。鲁冠球的话使张道才意识到,提前设计出好的汽车空调热管理的控制部件与组件,才能抓住汽车行业的未来。
2009 年,三花在杭州下沙工业园成立中央研究院,将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经过四年艰难的产品路线摸索和客户需求沟通,三花最终成功研发出车用电子膨胀阀,并与几家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品牌达成合作。
电子膨胀阀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能够精确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实现更高效的热管理。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的全面爆发,三花复制了在空调四通阀市场的成功,凭借技术创新和先发优势,成为热管理零部件行业的头部企业。按销量、产量和收入计算,2023 年车用电子膨胀阀及集成组件,分别占比 52.6% 和 65.7%,均为全球市场第一。相比法国法雷奥(Valeo)和德国马勒(Mahle)的全球市场份额只有 15% 左右,可以说三花在全球电子膨胀阀市场具有绝对领先地位。
3. 布局人形机器人,蓄力第三条增长曲线
张道才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对特斯拉和马斯克的欣赏。2019 年度经营计划大会上,张道才说:" 特斯拉以创新管理著称,开发新产品就很快。现在这个时代,更加是快鱼吃慢鱼。三花一定要快。"
进入 2025 年," 快鱼 " 特斯拉加快了在人形机器人领網域的脚步,在曾经发布 model3 的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更新了多个与 Optimus 人形机器人开发相关的招聘信息,加速推进 Optimus 的量产进程。
t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与此同时,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也风起云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国内已有 45.17 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相比 2020 年底增长 206.73%。
三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趋势,早在 2022 年左右就筹划布局机器人领網域,将第三次增长机会押注在这一赛道。三花在 2022 和 2023 年年报中提及,将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作为未来重点发展领網域," 为公司未来 5-10 年提供新的高附加值增长点 "。
" 围绕自动化,实现机器代人,我们希望把人不愿意做的事情释放出来,提升效率,提高人的自由度,细分来看,自动化产线、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万物互联都是具体承接方式,是企业的机会点和将要去的方向。在自动化这个大范围中,(三花智控)聚焦企业擅长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做 B2B 业务。" 张亚波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招聘信息的同一个月,三花在公告中称,与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三花智控未来产业中心项目投资協定书》,计划在杭州钱塘区投资不少于 50 亿元,建设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和網域控制器的研发及生产基地。
三花将人形机器人研发基地放在杭州钱塘,与 19 年前在这里投入汽零部件生产的考虑一样,都是为了享受当地政府在协助审批、税收优惠及申报国家重点项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此外,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在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领網域的产业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有利于三花进一步整合区網域供应链资源,扩大市场份额。例如今年登上春晚的宇树科技 " 机器狗 ",以及另一家也被称为 " 杭州六小龙 " 的公司云深处,都是位于杭州的机器人研发公司。
不久前马斯克表示,2025 年的目标是制造数千台人形机器人 Optimus,2026 年产量再增加 10 倍,生产 5 万 -10 万个人形机器人,以后或每年翻 10 倍。如果三花智控可以继续与特斯拉等企业形成绑定关系,意味着又提前锁定了新一轮行业增长红利。
结语
结合三花过去 40 年的发展经历来看,三花的长期增长密码可以总结为——始终聚焦在擅长的机电零部件领網域,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进行技术研发,三次搭上了新兴赛道的增长快车。而每一次技术路线突破与产品转型,又意味着积累下了更多的技术和人才沉淀,逐步建立起更深的护城河,从而能够在下一次技术更新中提前卡位,并在产业链中居于优势地位。
最初提出 " 隐形冠军 " 概念的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 · 西蒙曾说," 中国隐形冠军体现出与德国隐形冠军非常相似的特质,比如志向高远、脚踏实地、专心致志等 "。和许多业内如雷贯耳,外界默默无闻的 " 隐形冠军 " 一样,三花靠着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加上低调吃苦的奋斗精神,塑造出中国制造业今天的面貌。三花走过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化激流勇进的浪潮中,不断做大做强的缩影。
参考文献
1. 《探索者之路,张道才传》,迟宇宙
2. 《三花跃升:与巨人同行》 ,企业管理
3. 《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赫尔曼 · 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