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G6单骑救主,目标锁定月销1万!何小鹏:“蔚小理”没有闹掰,欢迎阅读。
" 月销量至少过万。"这是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对 G6" 成功 " 的基本期待。在小鹏汽车的产品阵容中,目前有 G9、G3、P7、P5 等四款产品,但是没有一款过万辆。这些产品中,只有巅峰时刻的 P7 曾经接近过这一目标。而现在,要扭转小鹏的局面,G6 背上了前所未有的重担。在 6 月 29 日,这款产品的正式定价也再次进行了大幅地降低。
G6 之前的预售价起步为 22.5 万元,而此次上市门槛下降了 1.5 万元,5 款车型的售价区间为 20.99-27.69 万元。何小鹏认为 G6 的定价是个非常不错的价格,在 20-25 万元上,有信心主要销量来自于中间的三个配置,最终的均价会接近 25 万元。尽管距离外界希望其杀入 20 万区间的 " 爆炸式 " 定价还有距离,但这也足以令对手感到震撼。在行业来看,不管特斯拉的 Model Y,还是其他竞品,应该都会受到这个价格的冲击。
当然,冲击的另一面这也对小鹏原有的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不管是 P7 还是 G9,在这个价格面前,还是有几分尴尬。
不过现在 G6 要上演 " 单骑救主 ",确实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今年 5 月,小鹏销量 7,506 辆,虽然在持续回升,但这个销量已经在新品牌中处于后位。在这 7,000 多的销量中,P7 占比超过 50%,而其余车型基本都是陪衬。相对比之下,一些新势力月销量已经逼近三万辆。说小鹏不慌好像不太能令人信服。和小鹏 5 月处于同一销量规模的蔚来,其创始人李斌在 4 月直接说 " 销量如果还在月销 1 万,就要找工作去了。"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表示,G6 目前已经获得了超过 3.5 万个订单,并且现在每天保持着 700-1,000 个新增订单,这些订单中 40% 来自线下门店,60% 来自于数字触点。不过,截至发稿,小鹏还没有发布大定订单数量。而在资本市场,小鹏汽车 29 日在美股一度处于下跌之中,而后在港股 30 日开盘之后最终收获了 10.38% 的涨幅。
尽管 G6 对小鹏生死存亡至关重要,但何小鹏并不赞同 " 靠小鹏 G6 打销量翻身仗 " 的观点。他表示,一家公司如果只靠一款车就错了,做汽车是要靠长线和体系。但是,如果 G6 的订单量无法支撑其整体重新突破 1 万辆,进入更高区间,那小鹏危矣则成为不久后的现实。
01
智驾暗战开启
尽管外界认为 G6 的价格具有一定冲击力,但考虑到小鹏目前的处境,此前也曾有不少声音认为定价应该直接杀入 20 万元以内。从最终的效果来看,小鹏在利润和销量之间进行了艰难的选择。
从产品来看,小鹏 G6 除了在设计上有所争议,在其余参数上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在造型上,其采用了轿跑 SUV 整体造型设计。整车车身尺寸为 4753mm*1920mm*1650mm,轴距为 2890mm。G6 在尺寸、空间与特斯拉 Model Y 相近。而在动力上,G6 两驱版车型电机功率为 218kW,峰值扭矩为 440 牛 · 米;四驱版车型电机总功率 358kW,峰值扭矩为 660 牛 · 米。另外,该车采用了 800V 高压 SiC 碳化硅平台和 3C 电芯,10 分钟即可补能 300 公里。
此外,小鹏 G6 这次还搭载前后一体式铝压铸 +CI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车型,在车身刚性及整车轻量化方面进步非常大。车身电池一体化结构,整车前后配重比也达到了 50:50,再加上短前后悬的设计,操控性在舒适和运动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小鹏的产品也在努力地向传统车企靠近。比如在提升续航上,这一次何小鹏在现场抨击了行业中虚标续航的做法,提出要降低能耗等方式提升续航。这与奔驰等车企提出的观点相似。小鹏 G6 的方式也是降低风阻,提升热效率等途径,其整车的风阻降低为 0.248Cd、全系标配热泵以及更高效的热管理系统。此外,前后一体式铝压铸带来的车身轻量化,实现高达 755 公里超长续航、13.2kWh 的百公里电耗。
当然,小鹏 G6 最核心的卖点依然是其智能化功能。G6 的 XNGP 系统在硬體层面,包含前向双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前视 / 侧视 / 后视摄像头、泊车摄像头及车内 DMS 摄像头等在内共 31 个智能驾驶感知元件,构建起全车多重感知综合判定能力的基础。而双 Orin-X 芯片的 508Tops 算力以及重感知的 XNet 深度视觉神经网络架构的軟體层面支持,助力小鹏 G6 的 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做出负责决策。
" 与国内友商相比,小鹏的智能驾驶不只是遥遥领先,我们领先了 12-36 个月。"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说。
官方信息显示,目前小鹏汽车已陆续开放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的城市 NGP 功能,XNGP 的周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了 94.6%。小鹏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向所有 XNGP 的车主推出。在这次上市的 G6 上还首发了 "AI 代驾 " 模式,简单来说,即 AI 通过分析用户日常高频场景,学习用户驾驶风格,在一些私人定制路线,达到更高的通勤效率。
同时,小鹏的 XNGP 辅助驾驶系统价格也进一步下沉。比如目前搭载第二代 XNGP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 Max 版本,起售价格为 23 万元,是目前同等水平下最便宜的车型。有意思的是,在 G6 上市之后不久,华为 ADS 2.0 高阶智驾包开启了限时半价优惠。一次性买断享受半价优惠,仅需 1.8 万元,活动将持续至今年 12 月 31 日。外界认为,这是华为对小鹏在智能驾驶的狙击。
" 这代表行业在期待更多的辅助驾驶出来,这是好事,但也说明我们给了行业很多的压力,我们是硬體和軟體打包一起走,大家可以期待我们。" 何小鹏对此评价说。
此外,小鹏还首发了智慧多场景座舱。所谓的智慧多场景座舱是让座舱内的多种功能自由组合,一次性触发、执行。此外,小鹏 G6 同样搭载小鹏自研的智能语音系统,可以实现全车全时人机对话,并能做到连续指令识别、多音区识别、无网络可使用。在硬體上,则内置了高通 8155 芯片、英伟达 Orin-X 芯片。
当然,对小鹏而言比较致命的问题是,智驾是否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比如比亚迪和理想,这两者在智能驾驶上的能力并不突出,但这似乎并不影响销量的增长。而依靠华为智能驾驶赋能的极狐、问界、阿维塔等,也并没有完全实现一飞冲天,这也是留给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02
" 蔚小理 " 没有闹掰
G6 展现了小鹏在策略上的重要改变。在 G9 上市时候,这款产品承担着改善毛利率、拉升品牌、巩固市场的多重任务,再加之 P7 当时的成功,小鹏在定价上展现了 " 向上 " 的心理。不过,随后而来的市场重击证实了 G9 定价上的失败,这可能实际上与 SKU 复杂关系并不是很大。毕竟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香的价格,这一点年初已在雪铁龙 C6 上展现得很清晰了。G6 暂时性牺牲毛利,以此提升竞争力,这也是蔚来近期在做的事情。
和之前蔚来降价一样,此次 G6 的定价也引发对小鹏毛利的担忧。何小鹏表示,定价不会对现金流有影响,卖得越好现金流肯定越好。他强调,现在小鹏形成一个新的定价体系。不过,这个价格体系是怎样的,何小鹏没有做更多的透露,其表示将在一年后分享一些细节。
在去年 G9 上市失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外界中一直存在一种声音:" 蔚小理 " 中第一个倒下的将是小鹏。从小鹏的财报来看,它的亏损在加大,而储备资金也在快速减少。
从财报来看,小鹏汽车今年一季度营收为 40.3 亿元,同比下降 45.9%,环比下降 21.5%。其中,受到交付量减少和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汽车业务收入为 35.1 亿元,同比下降 49.8%,环比下降 24.6%。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为 23.5 亿元,而一季度毛利率下降到 1.7%。汽车利润率为 -2.5%。这也是小鹏汽车自 2020 年三季度汽车毛利率转正后,首次出现负值。
在财报发布后,此前小鹏汽车深夜发布了一则《告白财报》,解释原因。在这则简短的文章中,小鹏汽车方面承认一季度财报不及市场预期。同时表示,知不足而后勇,在经过这些年的锤炼后逐渐洞察了原因、找对了方向。而全新车型 G6 的到来,则是小鹏汽车在战略和组织调整的第一个拐点。
而 1 万辆的目标销量其实在之前已经基本确定。在一季度报发布之后,何小鹏也为 G6 划出了及格线——在四季度 G6 的销量能够达到 P7 全部销量的 2 倍以上。按照当时 P7 整体在 4,500 左右的销量,G6 的目标是接近 1 万辆。这次何小鹏明确了这款车的目标销量线。此外,何小鹏在现场还表示,小鹏 G6 为 25 万级最强智能电动 SUV,只用 2 个月就可以做到同级别冠军。
在 25 万级别的新能源车,有 Model 3、Model Y、比亚迪汉、唐新能源、小鹏 P7、比亚迪海豹、护卫舰 07 等等,其中 SUV 车型得標杆是 Model Y。实际上,近期 G6 的营销也充满了对 Model Y 的挑战意味。比如其邀请明星林志颖代言,而林志颖去年曾驾驶特斯拉发生事故。这种对比意味非常明显。根据此前的预测,在 G6 的加持下,小鹏汽车四季度的月交付目标为 2 万辆以上。若能实现这一目标,小鹏汽车经营现金流也将实现转正。
今年,随着零跑等新品牌也开始推出增程产品,并扭转了销量,外界关于小鹏、蔚来等是否也增加增程产品的讨论也在变多。此前,有消息说小鹏正在研发相关的产品,不过此次何小鹏却再度否认了这一说法。" 我觉得创业不要既 A 又 B 又 C,我们有信心会实现厚积薄发的效果。" 何小鹏说。
除了这些正经事,这次何小鹏谈及了一个重要的八卦信息——其对外表示 " 蔚小理 " 三家创始人没有闹掰。最近一段时间," 蔚小理 " 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特别是理想在销量超越蔚来和小鹏之后,看起来对这两者具有 " 暗讽 " 性质的言论在逐步增多。这使得外界一直评论再无此前三家企业创始人 " 三个苦逼忆苦思甜 " 的美好局面。不过,何小鹏对此并不这么认为。
关于苦逼三人组,他说:" 我们 3 个人还在一个群里,但我和李斌可能沟通的还多一点。"在 2020 年,当时三人对外披露其组建了一个微信群,他们也都承认过三人在群里沟通非常频繁,既有诉苦,也有吐槽,还有互助,并且还 " 经常还说点外面不能说的。" 这也被视为 " 蔚小理 " 三家友谊的象征。有意思的是,这也是三家企业中,第一次有创始人正面回应 " 蔚小理不再是兄弟 " 的说法。不过,即便如此,但和李斌沟通多一点也令很多人浮想联翩。
当然,不管三人私下交情如何,三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你死我活的竞争之中。而 G6 这一场外界公认的背水一战,在战略上 "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从定价上来看,也看到了小鹏狠心冲击市场的想法。现在,一切都交给市场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