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券商大洗牌,中国证券市场进入巨头时代,欢迎阅读。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Chong Lei,CFA
春节假期刚结束,中国资本市场便迎来重磅消息。
三大资产管理公司 ( AMC ) ——中国信达、长城资产、东方资产相继发布公告,旗下控股券商(东兴证券、长城国瑞、信达证券)实控人变更为中央汇金。这意味着,汇金系券商扩容至 8 家,迅速引发了市场对其券商整合的遐想,有可能引发证券行业新一轮的并购热潮。
事实上,证券市场的整合热潮已经拉开大幕。过去的一年,就出现了 6 起 12 家券商并购,其中国泰君安与海通合并,更是创下了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 A+H 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上市券商 A+H 最大的整合案例;另据国际机构测算,这次重组也是全球范围内自 2008 年以来国际投行界第一大并购项目。
回望中国证券行业过去数十年的发展,眼下正处于第五轮整合并购潮,与前四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券商大合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2023 年 10 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 "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 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随后证监会提出,鼓励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打造一流投行,并拿出一揽子具体支持举措。
与此同时,本轮券商合并呈现头部化、巨头化趋势。头部券商间并购、腰部梯队间并购、同一实控人下整合全面开启,原有的行业格局被打破重塑,将会给中国证券行业甚至资本市场,带来全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强者更强
从 2023 年 10 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到 2024 年 4 月国务院发布的新 " 国九条 ",高层多次提出要 " 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 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还鼓励 " 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
这一系列政策信号表明,近两年来券商并购热潮不断,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有资深的券商行业人士指出,从行政和市场角度看,国内证券行业存在券商数量多但实力不强、业务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目前国内 100 多家券商的总资产加起来不到 12 万亿元人民币,只和国际投行高盛差不多。
上述人士,不少券商只是靠着牌照在维持业务,所以现在有种说法,以后可能每个省份只保留一家券商,央企旗下的券商也各自整合为一家。
在政策推动下,近年头部券商的并购动作不断。
目前,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合并程式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海通证券因为要被吸收合并,主动申请退市,2 月 11 日退市申请已被上交所受理。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也已完成,2 月 11 日公司简称变更为国联民生,各业务条线的整合工作正式开启。此外,浙商证券收购国都证券、西部证券收购国融证券、国信证券收购整合万和证券等项目也都在推进当中。
随着券商合并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券商行业格局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合并后的券商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和资金,进一步提升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
这意味着,未来证券行业很可能将呈现强者更强的演变趋势,而头部券商凭借自身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资源,本身就在合并浪潮中占据了先发优势。
具体来看,在业务拓展上,头部券商资本实力雄厚,业务牌照齐全,投行业务、资产管理、自营业务等都能做。
同时,大型项目在选择合作券商时,往往更倾向于中信、中金这些经验丰富、市场认可度高的头部券商。比如在一些大型国企的上市项目招标中,对券商的承销能力、国际业务经验、风控水平等要求很高,小券商由于自身资源和能力有限,有时连参与竞标的机会都很难得到。
此外,在资源获取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和头部券商合作,给它们提供大规模的授信额度。这就会导致小券商的竞争压力增大,优质企业和大型项目资源也都往头部券商那边聚集。
长远来看,更大的差距出现在人才竞争上。
头部券商平台大、职业发展空间广、项目经验丰富,吸引了大量行业优秀人才。小券商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很难提供更有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平台,在人才吸纳上远远落后于大券商。没有优秀人才,小券商在业务创新、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虽然小券商可以走差异化发展路线,专注特色化业务,但总体来说,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小券商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狭小。
巨头券商不断涌现并成为行业主导,已经是中国证券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发展新趋势
在券商头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中国券商未来会怎么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数字化转型肯定是重中之重。
背后原因也很简单,原来的两家小券商,可能各自都还在盈亏点挣扎,难以烧钱投入研发。但合并成为大券商后,中间的重复成本可以节省下来,加上成为大券商后的定位与资源,跟更有研发投入的实力。因此可以说,越来越多大券商出现,是未来中国证券行业科技含量提升的关键催化剂。
以如今的头部券商为例, " 券商一哥 " 中信证券在智能投研上发力。搭建的智能投研平台,具备智能摘要、智能转录、文档问答、投研观点溯源等多种功能。
举个例子,在调研会议里,这个平台 10 分钟就能 " 听 " 完 2 小时的会议内容,还能把关键信息提取出来,生成简单明了的会议摘要,投研工作效率提高了 40% 以上,分析师能更快掌握市场动态。
无独有偶,中金公司在智能投研方面走得更远,大类资产研究团队用 AI 分析了 2011 年到 2024 年历年会议里跟 " 稳增长 " 有关的内容,发明了 " 稳增长 " 情绪指数,把市场情绪变成了可量化的数字信号。这样一来,就突破了人记忆和主观判断的限制,把政策内容变成能追踪的数字序列,给投资者提供了更精准、量化的研究内容。
而在用户服务上,头部券商的科技含金量也更突出。中金 APP 在交易的时候,能做到毫秒级的响应速度,投资者还可以随时看到 AI 生成的最新市场分析报告和投资建议;中信证券 APP 推出了智能客服 " 信小秘 ",客户查账户、咨询业务、进行交易这些常见问题,都能通过 " 信小秘 " 快速解决,客户服务效率和满意度都大大提高。
除了数字化转型,大型券商因为资源多,还能开展多元化业务,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網域。
比如,2024 年 6 月 14 日,云工场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機板上市,募集资金规模约 5.29 亿港元。中信证券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
作为 " 边缘云第一股 ",云工场科技借助中信证券境内外综合服务平台,迎来更广阔发展机遇;中信证券也由此进一步拓展了业务和专业领網域的多元化,给了市场一个 " 科技 + 金融 " 的良好实践案例。
2024 年 12 月,商汤科技打算配售股份筹集大概 28 亿港元,这个交易是中金公司全面负责完成的,这可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境外股本再融资项目里规模最大的一次。这不仅给商汤科技提供了发展资金,助力它在 AI2.0 时代进行算力布局,也体现了中金在给新兴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的专业能力。
总的来说,在头部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中国券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多元化。这也为打造 " 世界一流投行 " 的宏大愿景打下了基础。
距离还有多远
2024 年 3 月,证监会在《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里,明确了可量化的中长期目标。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培育出 10 家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到 2035 年,打造出两三家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和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要实现建设中国 " 世界一流投行 " 的目标,需要在资本实力、国际业务拓展等多个关键方面发力。当下券商合并潮催生了一系列巨无霸证券公司,为实现这个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雄厚的资本实力是成为世界一流投行的根基。像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国际知名投行,靠着庞大的资本规模,在全球各地开展各种复杂的业务。中国券商要是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得有与之相匹配的资本实力。
而券商行业头部集中化以后," 新 " 的大券商背后的资本实力,既让抵御风险的能力变强了,也为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资本实力,拓展国际业务也是迈向世界一流投行的关键。随着券商头部化趋势加强,会有更多大型券商投身金融出海。
目前,中国头部券商已经在国际化业务上初露锋芒。
中信证券正在努力打造一流的跨境投行服务。" 走出去 " 方面,中信证券已累计协助中资企业境外股权融资超 2000 亿美元,发行境外债养超 3600 亿美元,完成出海收购交易超 430 亿美元,有效推动了中资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引进来 " 方面 , 中信证券完成入境并购交易超 190 亿美元。发行熊猫债券超 2000 亿元,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再看中金公司,2024 年前三季度中资企业全球 IPO 融资排名第一,参与前二十大 IPO 项目中的 10 单,比如美的集团港股 IPO、西锐飞机港股 IPO 等,在港股 IPO 市场承销排名第一。
同时,其跨境业务规模超 7000 亿元,助力财政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引入外资机构,沪深股通交易份额保持市场领先。在东南亚、海湾地区等新兴市场,中金通过新加坡子公司辐射区網域网络,重点布局能源转型、基础设施投融资等领網域,并引入海湾主权基金投资中国。
其他大型券商在金融出海方面也有突出成就,中国银河证券助力印尼上市公司 PTPermaPlasindoTbk(股票代码:BINO)完成跨境收购项目。这次收购交易金额近 2800 亿印尼盾,是跨境上市公司并购项目,交易过程复杂,难点重重。
中国银河证券发挥境内外多地投行的能力和本地团队优势,协助客户在半年时间里,就高效完成了从收购方案制定、尽职调查、交易谈判、要约收购到股权交割的全部工作,展现出中国领先投行的实力与担当。
现阶段,中国证券行业正处于变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政策的大力推动、合并潮带来的格局重塑、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多元化的积极探索,以及国际业务的不断拓展,都为中国券商迈向 " 世界一流投行 " 铺就道路。
尽管在创新业务发展、整体杠杆率、净资产收益率上,内资券商距离国际一流投行还有一定差距,但通过并购整合和资本约束的放开,内资券商正在努力追赶,未来中国头部券商更有希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