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从扬子江看船舶,欢迎阅读。
船舶各大财神已经研究透彻,今天在扒拉船舶的净利润率,想和韩国那边做对比,想确切分析出船舶能跳多高,但没找到有用的,找到了国内扬子江,拿来主义,凑合用一下。
扬子江以其产能位列中国境内最大 的民营上市船厂之一,在手订单份额位列全球前茅。由于收入确认方式的不同,扬子江的业绩拐点将更早出现。船厂订单的平均交付年 限约在 2~3 年之间。扬子江收入确认方式采用完工百分比确认法,即在合同期内按照 实际履约进度确认收入,衡量进度的标准是根据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占合同预估总成 本的比例来确定。这意味着,扬子江今年所确认的收入中实际包含了一部分明年甚 至更远期交付的订单。而中国船舶的收入确认法则是按照 " 五步法 " 模型,对于满足 " 某一时段内履行 " 条件的合同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对于不满足该条件的合同 则按照交付时点确认收入。因此,扬子江的业绩复苏会更早体现在报表当中,当前 盈利拐点已先于中国船舶出现。自 2022 年起,扬子江的本轮盈利复苏体现出三个明显特点:(1)营收规模的大幅增 长;(2)营收增长率的反弹,二阶导同样也在复苏;(3)毛利率的触底回升。 营收规模大幅增长,超越历史高点。为应对 饱满订单,扬子江船业大幅提升交付能力,从四大 船厂的产能利用率来看,2022-2024 年船厂产能利用率明显呈现上升趋势,扬子三井 在 2024 年的产能利用率甚至超过 100%。新接订单的持续饱满对应未来交付量的大幅上扬。船舶从签订到交付的时间周期约 为 2~3 年,根据克拉克森,扬子江 23 年 5 月在手订单交期最晚已排至 2027 年,在手订 单对应的 2023-25 年交付量预计分别为 467/535/349 万载重吨。其中 23 年、24 年的交 付均已排满。订单和交付量的显著向上是业绩复苏的第一重支撑,扬子江 23-24 两年 的交付同比增速在 14%~16%。扬子江盈利复苏的第二重表征,表现在新船订单价格的强势上涨。全行业来看,在 需求修复、供给收缩、中小船厂产能非同步复苏的行业大背景下,船企议价能力提 升推动新造船价格指数自 21 年起持续水涨船高。对比公司前两轮接单周期高点,本轮订单价格修复情况超预期,新接订单单载重吨价格已恢复至 10-11 年 /15-16 年均值的 140%/184%,而在手 订单单载重吨价格恢复至 10-11 年 /15-16 年均值的 83%/169%。相比行业低迷期 (17-19 年),扬子江的单载重吨订单价格已修复 283%。总结如下:订单量价齐 升共驱收入端上行。根据克拉克森,扬子江的 23-24 年预计交付同比增速在 14%~16%;订单单载重吨价格达到历史新高,高价订单叠加交付结构向高端化的 转变,交付价值量有望提升。
再来看船舶,中国船舶当前旗下四家控股船厂合计最大产出为 274.1 万 CGT,而 扬子江的四大船厂合计最大产出为 209.1 万 CGT;外高桥、中船澄西的产能利用率 仍有提升空间。在当前造船业供给端紧张、排产饱满的大背景下,更大的产能规模 有利于接到更多订单,提升市场份额。
两家龙头公司 21 年 5 月之前 低价单基本上在 2023-2024 年交付完成,随着船价上涨,2022-2023 年涨价订单的 占比持续提升,有望带动船企盈利的底部复苏。 总体来看,2025-2026 年交付角度,中国船舶的订单结构好于扬子江,预示利润的 弹性相对更大。由于本轮周期扬子江接单复苏更早,船位被占用的相对较多。而中 国船舶后程发力 2025-2026 年预计交付订单中,2023 年高价单的占比更高。船型结构上,中国船舶的船型多点开花,散货船占比相对较低,非貨櫃的高价值 船型占比较高。根据 Clarksons 数据,中国船舶在手订单结构丰富,其中涵盖集装 箱船、散货船、LNG/LPG 船、汽车运输船、化学品船、多功能 / 重吊船等多种不同 船型。对比中国船舶,扬子江新船在手订单船型种类较少,貨櫃船与散货船合计 占据 80% 以上的份额。2023 年 5 月底,中国船舶在手订单中貨櫃船、散货船、 LNG/LPG 船占比分别为 40%/11%/5%,而扬子江对应的这三类船型占比分别为 58%/28%/2%。中国船舶未来散货船交付占比将逐步减少,高端船型占比快速提升。根据 Clarksons,以貨櫃船、液化气船、PCC 的载重吨交付量计算,中国船舶高端船 型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3-26+ 年分别为 42%/63%/53%/72%;而由于扬子江的 高端船型接单以貨櫃船为主,未来高端船型占比持续下降,23-26+ 年分别为 80%/63%/58%/35%。
若按照单船价格划分为 5000 万美元以下、5000 万 ~1 亿美元、1~2 亿美元、2 亿美元 以上以及其他价格不明的五类船型,可以看到中国船舶未来预计交付的高价值船型 占比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3~2026+ 年 1 亿美元以上的船型载重吨占比分别 为 23%/33%/27%/62%。
总结,本轮周期并不是刚开始,民营 2021 年已经开始,大船 2022 年,预测最高潮 2025,本轮周期与上一轮有本质区别,股价由订单驱动变成盈利驱动,所以不要简单去对比订单数量,船舶营收超千亿后,关注净利率变化,高附加质船型能提升多少 PERC,最好超过 15%,10% 是基本预期。否则也值不了几个钱。目前这个市场环境拿船舶肯定比很多行业强,起码更安全。$ 中国船舶 ( SH6001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