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为什么中国对外企如贵宾,印度对外企如孙子?,欢迎阅读。
印度这个跨国公司坟场,有太多血泪账。如今这本血泪账,又添新情节。
马斯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传说特斯拉亚洲第二工厂要放在印度。
据路 . 透社报道,特斯拉在研究印度建厂之际,希望能引入中国供应链企业。对此,印度官员要求中国 " 特链 " 公司与印度企业搞合资,中方占股不能超过 49%。
这就很有意思了。马斯克和莫迪谈生意,居然拿中国企业当 " 陪嫁丫鬟 "?
与此同时,已经在印度设厂的比亚迪收到一张大罚单。7 月底,印度政府以 " 税费缴纳不足 " 为由,要求比亚迪补缴 7.3 亿卢比的税费,折合人民币约 6360 万。
再往前,印度政府还冻结了小米印度公司一大笔资产 ( 6.76 亿美元 ) ,并要求上汽集团把名爵印度公司的控股权转给印方。
小伙伴们就纳闷了,印度如此虐待跨国公司,就不怕把外资赶跑吗?明知印度政府 " 不讲武德 ",那小米、上汽、比亚迪、特斯拉等大企业还削尖了腦袋要挤进去?
先说说 " 陪嫁丫鬟 " 是怎么回事。
这要从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态度说起,态度就 5 个字——羡慕嫉妒恨。
他们羡慕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所取得的成就 ( 全球最好卖的十款电动车,有 7 款来自中国 ) ,很想在这个领網域赶超中国。
他们很嫉妒马斯克与中国的亲密关系。特斯拉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仅次于美国,一座年产能 110 万辆的汽车超级工厂,一座 40GWh 年产能的超级储能工厂,一座拥有几十个实验室的超级研发中心。
特斯拉还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更新,扶持了几百家汽车零配件厂,把技术专利开放给中国 " 造车新势力 "。
所以,印度要 " 抄中国的作业 ",把特斯拉这条 " 鲶鱼 " 引进来,敲打那些摆烂的印度企业。
早在 2015 年,莫迪访问美国的时候,就特意去了一趟特斯拉加州超级工厂,见到了在工厂搭帐篷的马斯克。从那个时候开始,两位老狐狸就搞起了 " 极限拉扯 "。
莫迪虽然个子不高,但手劲大得很
莫迪想要 " 用市场换技术 ",希望马斯克尽快在印度创办新的超级工厂。莫迪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为特斯拉印度超级工厂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保障服务," 凡是中国能给的优惠条件,印度都能给;中国给不了的,印度也能给!"
马斯克听了很感动,把印度人和印度经济都吹捧了一遍 ( 还说自己是莫迪的头号粉丝 ) ,最后说出了真心话," 咱们能不能先把关税降一降 "。
按照印度的关税制度,4 万美元以下的进口车关税为 60%,4 万美元以上的汽车税为 100%。一辆 4.7 万美元的 Model Y 进口至印度,光是关税就得再收 4.7 万,再加上其他成本,Model Y 的最终售价就会突破 10 万美元。
而在人均 GDP 只有 2000 美元的印度,只有极少数家庭能够买得起 10 万美元的汽车。所以,特斯拉在印度市场的销量一直不咋地。
" 你如果在印度组装生产,就不算进口车,就不用交关税了,而且我还会给你发一笔巨额补贴 ",莫迪哈哈大笑,接着回应:" 特斯拉产品现在的最低售价是 3.2 万美元,如果在印度生产,成本可以不断下降,你卖 2.4 万美元都有得赚 "。
在莫迪的软磨硬泡之下,马斯克初步同意了建厂计划。考虑到印度的产业基础非常拉胯,达不到特斯拉汽车的制造标准,马斯克就提出了新要求," 我要把中国小兄弟们带进来 "。
莫迪内心很崩溃,引进特斯拉的本意就是把印度产业链做起来,将来与中国一决高下。但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他只能咬牙答应了,然后亮出了自己的底线," 必须搞合资,控股权要掌握在印方 "。
这下,皮球就踢给了中国 " 特链 " 企业。
要不要去印度投资?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头号难题。
首先,印度市场实在太有诱惑力了。2023 年 4 月,联合国发布官方声明,印度总人口数量已经达到 14.5 亿,超过了中国的 14.4 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印度人均收入比中国低,但是印度的经济增速比中国快,印度人比中国人更舍得花钱 ( 中国家庭都把钱花在了房产上面 ) 。今天的印度就好比二十年前的中国,到处都是发财机会。
其次,印度的制造业非常有潜力。印度人的生育意愿较强,人口结构呈宝塔型,青壮年劳动力比中国多得多。与非洲南美、东南亚国家相比,印度人对工厂环境的承受能力更强。印度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两排深水良港,可以发展加工贸易。这些年,印度在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基建也大有改善。
最后,印度还踩中了时代的节拍。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用各种办法逼迫跨国公司撤离中国,在亚洲构建一条 " 环中国产业链 "。在这个链条中,印度就是带头大哥。
与美国政府关系较为亲密的苹果公司,率先响应拜登的号召。苹果 CEO 库克明确要求部分中国供应商 " 二选一 ",要么把工厂转移到印度或东南亚,要么失去苹果公司的订单。
于是,富士康、纬创、和硕、立讯精密等中国企业纷纷赴印度建厂,为苹果公司生产智能手机及其零配件。
2023 年上半年,苹果在印度组装了价值超过 70 亿美元的 iPhone,生产量扩增至 2022 年同期的三倍。目前,印度生产的 iPhone 在全球市场的比重已攀升至 7%。市场预测,到 2025 年印度制造的 iPhone 比重将提高至 25%。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还立下了 flag:到 2026 年,印度将成为合同价值 3000 亿美元的电子制造中心。
这一波,印度真的是 " 躺赢 "。不过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不懂得珍惜。印度社会各界,总是各种办法来坑害中国企业。
2020 年 12 月 12 日,纬创印度工厂发生大暴乱,近千名印度暴徒砸毁门窗、破坏工厂设备、袭击高管办公室,甚至纵火焚烧厂内车辆。
2021 年 12 月,苹果供应商富士康位于印度南部金奈 ( Chennai ) 的工厂员工食物中毒事件引发了员工的抗议活动,工厂被迫停工一周。
2022 年 7 月,OPPO 和 VIVO 印度分公司被冻结资产 3.9 亿元,并被要求补税 37 亿人民币。
今年 7 月底,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宣称,中国智能手机供应商在过去几年逃避了数十亿美元的税收。
……
其实,不只中国企业被坑,欧美日韩的大公司也在印度吃过大亏。
微软、IBM、三星、诺基亚、沃尔玛、谷歌、福特、通用、可口可乐、麦当劳、推特、麦德龙 ...... 在印度 " 挨过刀 " 的跨国企业数不胜数,反正所谓的逃税、做假账、违反外汇管理法等等,总有一款适合你。
网友们调侃,如果说阿富汗是 " 帝国主义的坟场 ",那么印度就是 " 跨国公司的坟场 "。
不过,印度也遭到了 " 报应 "。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从 2014 年至 2021 年,共有 2783 家跨国公司撤离印度,超过了印度外企总数的五分之一。
2022-23 财年,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为 710 亿美元,相较 2021-22 财年下降了 16.3%。
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把 " 今天的印度 " 和 " 改开前期的中国 " 划等号。
" 松下先生,你能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帮点忙?" ,这是 1978 年 "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 邓小平亲口说的话。何等谦卑,何等赤诚,何等感人。
为了尽快地吸引更多外资入华,中国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让步,给予外国投资者高于本国居民的待遇,有税收优惠、土地优惠、财政支持以及外汇管理方面等多种特殊优惠政策。当有地痞流氓或残暴工人上门闹事时,政法部門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外企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当时,外企高管及其家属在中国享受着各种特权:平时可以阅读外文书刊,购物可以去友谊商店,出差可以入住外商专供酒店,生病可以躺在干部病房,孩子可以免试入读一流学校 ……
最重要的是,中国各级政府富有契约精神,不管领导干部换了几届,政府始终会为外企提供最好的服务。
投桃报李,中国很快就成了 " 外企的天堂 "。2020 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额高达 163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
印度人很看不惯中国的做派,他们认为中国人 " 没骨气 "、" 在资本主义丧失了自己的尊严 "。
每次看到外企,印度民众都会想起英国东印度公司,想起两百年多的民族屈辱史。印度极端民族主义者认定,所有的外企都是披着羊皮的狼,都是来印度搜刮财富的。
再加上印度曾经得到过苏联的大力援助,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劳工的维权意识比较强。
所以,印度人骨子里就充满了对外企的不信任。一旦外企高管做了什么错事,就会引起印度民众的大反抗。
而印度官员为了讨好选民,有时会放任工人罢工。部分干部还很短视,为了解决任期内的财政危机,有时会对外企进行各种各样的搜刮。
还是我的同事 S 博士说得好,印度是世界上最有 " 气节 " 的发展中国家。
参考资料:
1、《当郭台铭遭遇印度特色权商》,最话 FunTalk,何伊然
2、《印度不讲武德,果然,比亚迪被罚了》,牲产队,牲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