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阿里到底是不是一家AI公司?,欢迎阅读。
文 | 阑夕
前几天和潘乱录播客,聊到这波中概股价值重估的影响,以及阿里是怎么成了最大赢家的,很有意思,一边是阿里言必称 AI,另一边是拼多多在 AI 上毫无动作,两家对头突然就分道扬镳了。
其实从今年年初阿里的股价坐上火箭之后,关于阿里到底是不是一家 AI 公司一直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即使我们相信「聪明钱」,也要看看它们的逻辑。
从资本市场的表态来看,阿里确实搭上了这一波中国资产重估的快车,「云 +AI」的转型定位也在股价——今年已经涨了 60% ——上得到了验证,但也有怀疑的声音,认为阿里纯属蹭到了 DeepSeek 大火的余热,AI 只是用来讲故事的素材。
先说 AI 公司的标准吧,按照投行普遍认可的逻辑,从价值链来划分,可以列出 3 层 :
第 1 层,是支撑 AI 产业的基础设施,也就是芯片和算力资源的供给端,比如英伟达和云厂商,
第 2 层,是大模型的研究组织,拥有可商用的自研模型,比如 OpenAI;
第 3 层,是消费级 / 企业级 AI 应用的开发商,为终端市场提供商品化的服务,比如 ChatGPT。
注意,这 3 层不是相互独立的,像是 OpenAI 之所以一骑绝尘,就是因为它同时在第 2 层和第 3 层都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地位,叠加之后的经济价值,全都反映到了碾压同行的估值上面。
按照这张表,阿里一定可以被归到 AI 公司的范畴里,而且是「三位一体」的:阿里云在第 1 层,Qwen 在第 2 层,夸克在第 3 层。
但比较微妙的是,阿里在这 3 层的位置,又都还有更进一步的空间,阿里云在亚太份额第一,但在全球范围内,AWS 还是无可争议的第一;Qwen 每次屠榜都很顺利,但好口碑也局限在开发者圈层,以至于在 deepseek 出圈后,才作为「隐形大佬」被广泛关注到,夸克作为阿里推出的旗舰消费级 AI 应用更是处于早期,在舆论声势和用户认知上还在追赶中。
所以「三位一体」既是阿里 AI 化的证明,证明它在每条价值链上都有卡位,却又体现出 AI 化还不够彻底的程度,缺少标志性的企业符号。
多说几句,「三位一体」这种我全都要的布局,中国科技公司的数量远比美国要多,除了阿里之外,百度、腾讯、字节都在同时投入云、模型、应用三大价值链,但美国基本上只有 Google 是这种模式,亚马逊、微软、苹果、Meta 都不是。
最关键的是,拼多多在这场 AI 浪潮里几乎完全隐身了,阿里越是重注 AI,越是可以把当年那顶「该死的零售商」的帽子,扣在对手头上。
摩根大通前几天出了一份研报,对中国 AI 发展总结出了 4 个阶段,并认为当前市场处于第 2 阶段 :
开发和完善大模型的技术、大模型开始融入现有产品、互联网服务消费大增、杀手级 AI 应用出现。
直到 DeepSeek 出现之前,中国都还被困在第 1 阶段,这也是我一直说 DeepSeek 在技术实力之外最大的行业贡献,在于它把大模型变成了一种人尽皆知的公共用品。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接入 DeepSeek 成了各大产品在过去几个月里的流量密码—— DeepSeek 的开源真的非常伟大和无私——老百姓不知道参数啊跑分啊这些概念,只知道 DeepSeek 好用,你能供给,就会下载。
当然我也会觉得,在明明有自研大模型而且有能力持续开发的情况下,为了流量去接 DeepSeek,对于自家团队来说都是一种羞辱,哪怕只是一时策略。
或者说这些公司致敬 DeepSeek 的最好方式应该是更加积极的开发模型,通过竞争创造进步这个商业常识,来推动中国 AI 行业的繁荣,而不是就那么跪了,把形势当成了事实。
在这方面,阿里和字节的所谓「气节」要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对于自己的路线图是有自信的。国际上也是这个认知。外媒 The Information 的报道说,中国其他巨头都放下了大公司的身段接入 Deepseek,只有阿里和字节保持了谨慎。
说回摩根大通的研报,在中国所处的第 2 阶段,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经济回报被高度看好,在一个投入增长期,能够提供芯片和算力的厂商是旱涝保收的,也就是俗称的「卖铲子」生意。
所以无论阿里算不算 AI 公司,因为手握阿里云,它一定会成为这个阶段里资本支出受益最高的公司,反过来说,如果认为它不是 AI 公司,那么一家非 AI 公司拿到了 AI 市场的最大一块蛋糕,这本身就很地狱笑话了。
根据摩根大通的推算,阿里 AI 相关业务(包括云)的收入贡献占比,会在这个阶段内上升到 38% 以上——目前是 14% ——而且还强调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预估。
云计算是一种边际收益很高的业务,AWS 在亚马逊的收入结构里只占到了 15%,却能创造 50% 以上的利润,理解了这个特点,就能理解为什么吴泳铭要在财报会议里特意点出来推理的算力需求在 DeepSeek 火了之后增长高达 70%。
这都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啊。
加上 Qwen 被苹果选为国区 iPhone 的 AI 合作商,以及夸克开始提前卡位应用层的动作,阿里作为 AI 公司的属性点是最均匀的,没有之一,摩根大通对阿里评价之高,也是基于这种确定性。
前端时间录播客时讲到一个很生动的描述,说中国电商战争的后半场变数在于大家曾经以为一千米就是赛跑的终点了,没想到赛制是一万米的,一千米内建立起来的那点优势根本不算什么。
于是很明显的,阿里转型 AI 的所有迹象都在表明,它的发育方式就是冲着大后期去的,这是对的,在一夜千里的技术进展前,没有任何公司有资格提前开香槟,DeepSeek 是一次意外的馈赠,但终究会回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常识,是对战略和组织力的综合考验。
和移动互联网那一波也确实不太一样,门票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插多少面旗帜,这关乎到全球 80 亿人口的生活重塑,能主导产业替代进程的,可能只有中国和美国数得过来的那几十家公司,也可能在 10 家公司以内。
保持乐观,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