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兼顾性能与舒适的细腻,才是全新蔚来ES8的「高级感」,欢迎阅读。
前段时间,网络上似乎再次传出了 " 新势力没技术 " 的言论,不过它们却并没有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然而这些 " 新势力 " 品牌们好像还是受到了影响,都在努力举办一些发布会,或是体验活动,来大声告诉消费者:我们的技术杠杠的。
这不,我就连续参加了不久前理想汽车的空气悬架技术日主题活动,以及这两天蔚来汽车的全新 ES8 智能底盘试驾体验活动。不过在我看来,它们这次秀的这些 " 肌肉 ",虽然锻炼的方式不同,形状也不一样,但实际帮助车辆行驶质感的提升,作用却是趋同的。
思考逻辑不一样,但效果殊途同归
在说具体效果之前,我们还是应该看看全新 ES8 这个「智能底盘」到底是如何思考的。首先,底盘还是要服务于车型的定位,既然全新 ES8 的 " 志向 " 是成为「第二起居室 + 办公室」,那么整个底盘系统也应该以时刻舒适为主。与此同时,蔚来还希望在这款旗舰车型上展现纯电动力最极致的性能表现,所以它的底盘还要能应付激烈驾驶。
另外就是蔚来在研发这套底盘系统的时候,还注意将 "Design for AD" 这个设计理念注入其中。所以像是对路面的监测感应,以及網域控制器、算法、硬體之间的匹配,都是基于智能驾驶为底层逻辑构建的。
正是因为需要在全场景下实现「更舒适」、「更运动」,同时还要「Design for AD」,所以全新 ES8 搭载了双腔空气悬架;第三代 CDC 连续可调阻尼减震器;零百加速仅需 4.1s 的自研高性能双电机智能四驱系统;Brembo 六活塞卡钳;自研 ICC 智能底盘網域控制器;自研 dTCS 分布式牵引力控制;10 种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驾驶模式;能够适应不同驾驶模式的纯电车型专用静音轮胎;以及多种精心调教、测试、验证的底盘零部件。
它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全新 ES8 在每一个场景,都稳如云台般舒适。
蔚来的这套底层逻辑和想法,在很多细节上还是与理想汽车的「魔毯空气悬架」有所不同的,它们一个是以 " 宜家宜商 " 进行的设定,一个纯粹是为了 " 宜家 " 打造;另外就是蔚来在打造底盘的时候会更多地注意智能驾驶辅助提供的加持,而理想更多的是探索底盘本身的智能化赋能,并没有过多地 " 破圈 "。
当然两家车企自研的底盘肯定在软硬體和整体结构等方面肯定也有所不同,要不然他们早就因为设计专利打起来了。
不过无论是采用了「魔毯空气悬架」的理想 L7,还是配备了「全栈自研智能底盘」的蔚来全新 ES8,到了实际体验上,我觉得都是殊途同归了,主要突出的就是一个字:" 稳 "。
就比如这次针对全新 ES8 的封闭道路体验中,当我们驾驶车辆进行急加速、紧急制动、连续绕桩,以及中高速经过连续减速带等场景时,全新 ES8 总是能尽量保持车身姿态的平稳。这里的难点有两个,其一就是如何快速调整,另外一个就是这么大的车,如何做到前后 " 步调一致,四平八稳 "。
这两项表现优秀,当然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软硬體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ICC 智能底盘網域控制器」的快速响应与合理算法相辅相成,即便是连续的 " 烂路 " 和颠簸,甚至是加减速时有效抑制 " 前仰后合 ",全新 ES8 做得都不错。
而且蔚来「智能底盘」和理想「魔毯空气悬架」还有个特征极其相同,那就是 " 润物细无声 "。最典型的就是对于 " 前仰后合 " 的抑制,蔚来这边再加上「ISS 智能舒适刹停」功能。当我们驾驶车辆的时候,这些技术很难感知到,尤其是坐在后面的乘客,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比如小憩休息,或是看手机、看螢幕时,几乎察觉不到是什么 " 神秘力量 " 在保持车辆的平衡和稳定,只会给大家留下 " 这车挺稳当 " 的印象。
这,就是「主动调整」比「被动修正」更高级之处,也正是优秀底盘系统的「终极效果」。
1
通过这前后两次的体验活动,我们有机会看到了理想和蔚来在底盘这个细分领網域的钻研和所获得的成果。或许有人仍然会觉得这些技术和体验 " 不算什么 ",但对于成立时间尚短,且所处环境更加险恶的新势力而言,相信这些成果可以展现他们对汽车行业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广大消费者的诚意。技术可以不断精进和日臻完善,但这份与生俱来的心气儿,却更加难得。
当然,我们普通消费者也不用非要测试全新蔚来 ES8 应对极限的能力。大家无论是在到店试驾过程中,还是日常用车的时候,只要按照自己平常的习惯和风格驾驶车辆,就能获得更舒适、更平稳,同时动力更充沛的出行体验,这才是一款全场景智能电动 SUV 的价值所在。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