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AI成了二线手机的背水一战,欢迎阅读。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齐健
编辑|王一鹏
头图|DALL-E 3
"All in AI" 的口号已经表达不了设备厂商对 AI 的决心了。
2 月 18 日,魅族宣布将停止传统 " 智能手机 " 新项目,全力投入 " 明日设备 ",迈入前景广阔的 AI 科技新浪潮。
2023 年下半年开始,硬體设备的头部厂商都开始 All in AI,尤其是手机。三星推出了主打 AI 概念的手机 Galaxy S24;华为在 HarmonyOS 4 作業系統中推出了融入大模型能力的小艺助手;小米的澎湃 OS 宣布将 AI 大模型植入系统;vivo 发布了自研的 AI" 蓝心 " 大模型;OPPO 先是推出了 AndesGPT,最近也发布了 AI 超级智能体和 AI Pro 开发平台战略。
相比这些一线手机品牌,魅族的做法无疑更加激进,只是完全放弃传统手机,似乎有点过了?
二线手机品牌艰难求生存
仅从数据来看,放弃传统手机业务可以被认为是魅族的一次壮士断腕。
调研机构 TechInsights 的数据显示,2022-2023 年,魅族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占比仅 1% 左右。而国内前五大智能手机品牌——苹果、Vivo、OPPO、荣耀、小米则紧握市场份额的 84% 左右。
放眼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情况同样不太乐观。
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与同质化竞争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市调公司 IDC 在 2024 年 1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 年全球手机市场的总销量或为十年来新低,同比 2022 年下降 3.2% 至 11.7 亿部。即便是技术革新不断,用户体验日益优化,但市场增长的天花板已经显露,留给新进入者和边缘玩家的空间越来越小。
在如此市场中,所有非一线手机品牌都在面临生死存亡,但魅族似乎并未失去信心。
在 2023 年底魅族的秋季无界发布会上,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 CEO 沈子瑜曾表示,魅族明年对出货量的预期是要比今年翻一倍,未来希望能在 3 年的时间里回到国内中高端市场的 Top5。
然而,这一目标对于市占率个位数的魅族来说显得过于乐观,甚至有些脱离实际。相对于垄断市场的苹果、华为,以及小米、荣耀等强势品牌,魅族无论是产品力和技术创新,还是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几乎都没有扳手腕的实力。
不过,魅族的船小,更好调头。
从 2022 年,魅族加入吉利开始,魅族的业务重心就已经不在智能手机了。不仅从手机跨界到了车机,还开始做更多围绕手机的周边电子产品。2023 年底,魅族发布了 AR 眼镜 MYVU,目标是做全天候时尚 AR 智能眼镜产品。连 2023 年魅族的双十一战报,都把重心放在了充电器等手机周边产品上。
如今,传统的智能手机业务对于魅族来说,可能连鸡肋都算不上,到了食之无味,弃之 " 不可惜 " 的地步。
AI 手机的机会在哪?
AI 技术在过去一年中的革命性突破,给所有智能手机厂商带来了新希望。
技术调研公司 Counterpoint 的一份报告指出, 2023 年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手机全球出货量约 4700 万部,2024 年或将激增至 1 亿部以上,到 2027 年将扩大到 5.52 亿部。
对于魅族这种在智能机时代落后太多的非一线手机品牌,或许可以靠 AI 打一场翻身仗。不过,在 All in AI 之前,还是应该先看清手机厂商在 AI 时代的机会到底在哪。
首先硬體要跟得上,虽然现在的 5G 网络很方便了,但从隐私、数据服务费、响应速度等多方面考虑,如果手机上的 AI 只能用云端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都不太友好。因此,现阶段的 AI 手机,至少得能在本地运行 AI 大模型。
不过,硬體方面的工作,高通似乎已经替手机厂商做完了。
2023 年 10 月,高通发布了首款专为生成式 AI 打造的移动平台骁龙 8 Gen 3,这相当于是给所有的安卓手机厂商发了一张 AI 手机的门票。
骁龙 8 Gen 3 使手机可以运行 100 亿参数的生成式 AI 模型,在手机上用 Stable Diffusion 模型做文生图,最快出图速度不到 1 秒。一定意义上讲 ,搭载了骁龙 8 Gen 3 的手机,就相当于一只脚就已经迈进了 AI 手机的门槛。
当然,要做 AI 手机,不能只靠堆料,还要做软硬體协同创新,结合 AI 小模型的新趋势做设备优化。
不过从过往经验来看,单纯做性能优化并不能给手机品牌构筑竞争壁垒,用户未必会为 UI 和手机优化买单,锤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此,留给手机厂商的空间,就只有 OS 和软硬體生态了。
魅族提出的 All in AI 策略,也是围绕着 OS 和生态展开的,包括了构建 AI OS 作業系統,以及基于 XR 形态打造 AI Device。
事实上,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多数都有自研作業系統,华为有鸿蒙,小米在做澎湃 OS,vivo 有蓝河作業系統,魅族则是做了 Flyme。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单做一个 AI 功能,或者是一套 OS 系统可能都不难。但要做 AI OS,则要认真考虑是否要自研大模型?是否要重新搭建一套 AI 原生的框架?就算前期在研发上没有技术难题,后期要在 AI OS 之上建立一套全新的应用生态,也非一般厂商可及。
华为为了推动鸿蒙生态建设推出了 " 鸿飞计划 ",在未来三年将投入百亿人民币,向生态伙伴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扶持,包括技术支持、市场推广、商业合作等。
华为的影响力非一般厂商可及,更不用说魅族了。
在硬體设备方面,尽管 AI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要将其有效整合到作業系統和硬體设备中,创建出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产品,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响应能力。
更何况魅族目前在硬體产品方面接触的 XR、车机两个领網域,几乎都处在神仙打架的阶段,短期来看,新人都很难在这些领網域构建一战之力。
对于魅族来说,面临技术难题和研发成本,对于其本已不占优势的财务状况和资源配置,无疑是一次高风险投资。
作为一个二线手机品牌,即便断了腕,仍然困难很大。魅族宣布 All in AI 策略后,OPPO 也来了一波 " 官宣迈进 AI 手机时代 "。创始人兼 CEO 陈明永发内部信,宣布将在未来五年投入 1000 亿元人民币进行 AI 技术研发的计划,OPPO 随后的发布会则公开了 "1+N 智能体生态 " 战略,这一生态由 AI 超级智能体和 AI Pro 开发平台组成。
第一梯队的 OPPO 说 All in AI 的底气,似乎比魅族更足。从魅族目前的状况来看,放弃传统智能手机业务,砸锅卖铁搞 AI,在 AI 时代可能只能做到不掉队,很难说一定能抢到先机。
来自苹果的警示
魅族将 All in AI 的战略重点定在了改变互動体验。沈子瑜表示,魅族将带来一款全新的 AI 终端产品,为核心用户带来更加沉浸的 AI 互動体验。
LLM(大语言模型)当下最直接的场景就是语音助手带来的互動体验更新,然而语音助手的风口其实早就被苹果抓住了。
Siri 发布于 2011 年,到 2017 年的时候,Verto Analytics 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 42% 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月使用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人助理 10 次。这意味着 7100 万人每月进行 7.1 亿次基于人工智能的互動和近 9 亿小时的使用时间。这些人每月使用 Siri、Google Assistant、Google Now、Cortana 和其他人工智能助手的时间接近 10 亿小时。
此后,Voicebot 调研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间,智能手机上语音助手的用户增加了 11%,每日活跃用户攀升 23%。 Siri 在美国智能手机语音助手市场份额中保持领先地位,较 2018 年略有下降,但仍占据 45.1% 的份额,而谷歌 Assistant 为 29.9%,亚马逊 Alexa 为 18.3%。 同期,语音助手使用量的增长超过了智能手机拥有量的增长,人们对语音技术的参与度不断提高
然而,作为手机语音助手的领头羊,苹果在这波 AI 热潮中却并不高调,在一众 "All in AI" 的手机厂商中,显得特立独行。
GUI(图形用户界面)到 LUI(语言用户界面)无疑是大势所趋,但要实现互動革命谈何容易。
"LUI 的核心还是在于生态,Siri 有苹果的 App Store 支持生态,经历了十几年的演进,也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互動模式革命,其他厂商谈何容易?" 某手机系统开发工程师对虎嗅表示,语音互動模式肯定会因为大模型加速落地,但仍不是某一家手机厂商或者某一个大模型公司可以实现的。
魅族的 All in AI 战略
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魅族的手机厂商,即使能在短时间内推出技术上领先的 AI OS 和 AI 设备,没有一个强大且健康的生态系统支撑,这些技术创新最终也难以转化为市场成功。
换个角度讲,苹果的沉默,或许也是对 "All in" 战略在成功率层面的警示。
当前市场上,无论是 Android 还是 iOS,其成功的背后都是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丰富的应用生态。魅族要想在这一领網域取得突破,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更要在生态构建上下足功夫,这对于资源和影响力有限的魅族来说,无疑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当下 AI 技术尚未成熟,在功耗、成本、算法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行业头部厂商也没有进一步验证 AI 手机市场方向的情况下,二三线手机厂商们贸然提出的 AI 手机,仍然有 " 赌 " 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