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中国割草机器人,在欧美草坪冲杀,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品牌工厂 BrandsFactory
90 后创业者向东(化名)2022 年成立了一家割草机器人公司,更早他是一个圈内知名的机器人公司的合伙人,拿到了包括联想、" 大疆教父 " 李泽湘等知名资本的投资。
虽然入局相对较晚,但技术实力颇强的向东相信自己可以 " 降维打击 ",经过大半年的研发,他做出第一款 demo,并顺利拿到了数千万的天使轮融资,有望在今年推出第一款产品。
向东进入的明显是一个红海赛道,从 2020-2022 年,国内密集出现了近 20 家割草机器人创业公司,背后站着数十家资本,数亿融资。
在这一波庭院机器人创业潮当中,像向东这样的创业者非常普遍,他们有着漂亮的履历,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或来自知名企业,有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同时,也有强大的资本支持。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公司产品非常早期,绝大部分要到 2023 年下半年才能量产,但这些年轻人都坚信自己的产品是最棒的," 绝对可以干掉市面上其他产品 "。
为什么这么多人涌入割草机器人赛道,这个赛道真的有这么大么,值得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和资本涌入?
过于拥挤的赛道
" 这个赛道已经非常拥挤,保守估计可能不下一百家在做了。" 一位听说品牌工厂要研究割草机器人的投资人这样说道。
" 一百家可能没有,但二三十家估计是有的 ",一位长期服务割草机器人赛道融资的 FA 机构负责人告诉品牌工厂。
这么拥挤的玩家,赛道有多宽呢?一位投资人认为行业也就只有一百多亿美金的规模,但这个观点遭到了另外一个投资人的驳斥," 这怎么算的,全球有两亿多块草坪呢!"
他所说的两亿多块草坪数据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的一份行业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全球大概有 2.5 亿个私家花园,8000 万个分布在欧洲各国,1 亿个集中在美国。Statista 数据指出,2.27 亿美国人拥有庭院园林设备,占总人口的 68%,2020 年全球市场规模为 251 亿美元,预计将于 2025 年达 324 亿美元。
过去很长时间,割草都依靠传统工具,比如燃油割草机、手工割草机,而欧美的劳动力成本很高,自然也就催生出了机器人的需求。
技术又在这几年,由量变慢慢向质变飞跃。包括环境感知,算法路径规划,还有动力输出方向的技术,都在日趋成熟,成本也在快速下降,这都为割草机器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于是大量的年轻人涌入这个赛道创业。而资本在短时间内对这个领網域的加持,也加快了行业发展,催熟了它。
品牌工厂综合各方报道,梳理了行业,发现割草机器人赛道至少有 16 家以上的玩家,这还是水面上的公司,不包括诸如代工厂等没有寻求融资的企业。
36 氪将行业主流玩家分为三个阵营,一类是园林器械工具,例如传统玩家富世华、宝时得,它们占据了全球割草机器人 90% 市场;第二类是机器人背景下的新玩家,例如科沃斯、九号公司等;第三类是初创公司,比如汉阳、长曜、正浩、来飞智能、河森堡等。
梳理这些公司会发现,创始人来自不同的方向,有毕业于名校,在大疆、云鲸等知名机器人公司工作过的技术人员,也有富世华前员工或者跟富世华合作过的团队等等。
在这些近两年涌入的公司之前,行业一直被一些知名企业所引领。比如瑞典老牌企业富世华,还有改革开放后涌现的苏州企业宝时得,他们都在割草机领網域深耕多年,在传统手工割草机时代就是市场的主流玩家。
近些年,顺应割草机自动化趋势,他们也纷纷开发出自有的智能产品,富世华 1995 年开始生产机器人割草机,而宝时得 2011 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到现在一年出货量数十万台。
不过,无论是富世华还是宝时得,所采用的都是预埋线加碰撞式技术,在智能割草机器人赛道,是最最传统的技术。这也是当前这么多公司涌入的原因,他们认为自己足以颠覆这些老牌企业的技术。
一位行业人士向品牌工厂解释了割草机器人过往走过的一些技术路径。在此先介绍一下机器人的运行原理或者行为模式,按照功能模块来分,分为环境感知、内部指令运算和指令输出(也就是路径规划)。割草机器人是在一个露天的环境下工作,不同的机器人内部指令运算和指令输出都相似,差异点在于环境感知使用了什么手段。
这位行业人士告诉品牌工厂," 作为一个全新领網域,行业内对于技术路径的探索,并没有标准答案 "。
如果真的要划分的话,大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几种,最传统的就是惯导,用的轮速里程计,基本上没有导航能力,Irobot 时代的扫地机器人就是这种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到处横冲直撞," 它用的是运动的时长去提升覆盖率。"
第二种方案是所谓的撞线,也就是预埋线,它相当于在要割草的院子里画了一个框,机器人在框里转,这种方案很有效,但缺点是交付麻烦," 也就是需要请工人去你家里埋线。需要前期設定。" 这种方案落地的复杂度和商业运营价值很难平衡。
最早进入这个赛道的富世华和宝时得所用的正是上面两种方案的结合。
第三种方案也就是 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技术),这其实也是扫地机器人的技术,只不过挪到了户外,但到了户外存在两个技术限制,第一个就是信号强弱,第二个就是户内的电磁情况跟户外的电磁情况不太一样。它需要基站,同时户外遇到了信号遮挡,比如墙根底下,它的精度也会受到影响。
去年风头正盛的储能品牌正浩(EcoFlow)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在 2023 年 1 月 CES 亮相后,很快上市独立站、亚马逊平台的割草机器人品牌 BLADE(刀锋战士)正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依靠机载摄像头和激光来检测障碍物,为了获得 GPS 信号,它在草坪里竖立一个 1 米 8 高的天线。目前从亚马逊评价来看,2899 美元的定价用户还愿意接受,不过也有用户评价,一旦有遮挡,GPS 信号会不太好,需要清晰的天空视野才能获得准确的 GPS 定位。
第四种方案,也就是视觉识别,这个方案现在看起来泛用性比较强,它的挑战在于对识别进来的视觉信号进行二次处理," 说白了光看见是没用的,你还需要让机器人对位置形成判断力和执行力。这个地方到底是边,还是台阶,还是花,到底要割还是不割。" 对算法识别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这种方案还需要足够多的数据和实际使用场景去训练它。
包括长曜创新和海森堡等年轻团队都选择了第四种方案。
可以看到各家在技术上都有自己的路径,但到底哪种路径可以在落地时最为有效,犹未可知," 当然这个行业不能按照条条框框去划分,很多技术路径是有重合的,更多的是获得产品使用效果的最优解,同时还要考虑成本和时间上商用落地的可行性。"
" 出货量几千台其实是有意为之 "
虽然技术路径已经清晰,但以上玩家除了宝时得和富世华,普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宝时得和富世华在行业布局较早,据分析师 2022 年访谈宝时得大区经理了解的情况,宝时得传统技术的割草机器人主要销往欧洲,尤其是从北欧开始。" 因为北欧草况更好,更适合智能割草机来维护。北美草坪较大,草质较粗,暂时还没有,可以忽略不计,才刚刚开始。" 包括英国数量比较少,南欧也是这样。
"2019 年整个智能割草机市场的购买数量在 70 几万台,这两年每年 30% 的增长。" 宝时得 2021 年大概出货 30 万台左右。现在的市场规模比较小,还以欧洲为主。很快北美也会出现,北美的园林工具占到全球的一半。现在欧洲整个市场大概在 120-150 万台的水平。整个割草机品类里,智能割草机在北欧一些国家占 30% 左右,再往南走比如德国就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水平。大体的方向就是从北欧往南欧辐射,英国发展的比较快。在美国的渗透率很低,1-2% 左右。
宝时得 2011 年推出第一款产品,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才在欧洲一些国家卖到几十万台。而这几年涌入的年轻一批公司,相对就更早期了。走得快的已经量产,投入市场最多的可能卖了几千台,但因为产品不成熟,跑得快的还出现了大批量退货的情况。
行业有一种普遍的观点,现在的割草机器人近似于 10 年前的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渗透率才刚刚超过 10%,但也诞生了追觅、石头、科沃斯等多家数十亿甚至百亿营收规模的企业。这也是支撑这一波割草机器人获得资本青睐的原因。
不过长期深耕消费科技产业链的云沐资本表示," 在发展路径上可能跟扫地机器人类似,但过程可能加速,一来扫地机器人过去十年的很多经验是可以复用的,二来行业的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算法芯片成本,产业的供应链也变得越成熟,越来越模块化。再加上资本现在的加持,我认为时间不用十年那么久,但肯定也没有一两年这么快。"
宝时得大区经理也认为,全球未来如果有一千万台割草机器人,基本上可以实现 30-50% 的渗透率。其中,北美是从零起步,欧洲在未来 3-5 年可以实现 30-50% 的渗透,未来北美如果 5 年能实现 20-30% 是一个很快的情况。
" 很多投资人用互联网的逻辑去看硬體,就会犯一个错误,觉得它太慢,但其实硬體行业的逻辑就意味着它只能一代又一代的去迭代,没办法像互联网軟體,可以一个月更新一次。这是智能硬體行业本身的状态,大家要习惯这一种节奏。"
还有一点很重要,硬體一旦卖出去了,是需要非常谨慎的,现在有个别企业售卖的机器人出现了退货现象,问题也在这里,智能硬體不可能出问题都召回,更新了以后再发出去,它需要每台设备在技术上至少是成熟了才能发出去。
" 硬體的迭代,从产品的上市,意见信息收集、改善,再上市需要一个时间周期,而且割草机器人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季节因素,冬季有雪可能没法割,夏季才是销售旺季。所以它的迭代是以年为部門的,而不是以月。"
这位投资人说,其实,从这些团队的主观考虑,他们也不希望第一批货铺的太广,因为如果你出现一些设计上的问题,小范围铺开还可以纠正,去做点对点的服务,一旦量铺的太广," 之前大面积退货现象,对那些品牌的伤害还是挺大的。"
近一两年融资的这一波企业,如果真的要看到市场反馈,或者是都出货,大概要到今年年底。" 因为我知道很多品牌,要到今年 Q3、Q4 才会陆续发货。"
其中跑的比较快的,出货几千台的,就相当于小规模发货了," 在这个赛道里有两三家跑到这个阶段,但基本上大部分都还维持在小几百台的体量上。"
品牌工厂梳理发现,确实如这位投资人所说,大部分都还处于即将量产的阶段,不过也有正浩旗下的 BLADE、松灵机器人旗下的库犸动力、九号公司旗下的 Navimow 开始了大面积售卖,尤其是松灵旗下的库犸动力(Mammotion),已经在谷歌有大量的流量投放。
谁能拿到下一轮的入场券?
所以当下的格局就是,绝大部分公司的产品都还在打磨阶段,还没有头部跑出来。
" 是的,这个赛道还很早期,扫地机器人用了十年,现在不可能只用两三年就跑完十年的过程。这个渗透率的提升是需要一个时间的。"
从扫地机器人的经验来看,相对复杂的消费电子产品,它的渗透率的提升,或者集中度提高,需要一些核心技术发生突破," 之所以会有国内的科沃斯、石头等大品牌的出现,一个是成本得到了明显下降,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点,是它的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做的比原来更好了。"
但割草机器人的技术突破点发生在今年、明年还是后年,由谁来实现这个技术突破?" 坦白讲,没有谁能给到准确答案。" 现在主流的玩家也就是在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案里跑,这里面可能不能完全按照技术路线去分,但最终他们要达到的效果是,看谁的算法更为准确,RTK 算法和视觉技术之间的数据耦合程度等等,差别也会很大。
" 说白了,大方向上也就是这些技术,核心就是最终的产品交付出来的体验,谁能做的最好。" 大家现在在追的是一个产品市场契合点(Product Market Fit)的进度,就你的产品到底能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第一个跑出闭环的企业," 不能说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但至少在下一阶段在竞争上肯定是有优势的。
" 这是一个风口,但局势远远不明朗,大家都在跑。"
而市场的规模也需要通过好的产品去实现用户教育," 市场空间是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在扩大的。"
到底是大公司还是初创公司更有优势呢?这也不好说。比如正浩,算是储能企业在主业之外分兵来做第 2 增长曲线,通常这种企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比如创始人精力还有资源上的掣肘,这种企业面临的情况可能要比初创公司还要复杂一些。" 大家拿结果说话吧。"
但这个赛道明显非常烧钱,品牌工厂了解到一家割草机器人企业,在几年的时间已经融了多轮,烧了上亿元,烧得这么厉害,再加上现在还没有怎么市场化,卖不了多少台。怎么活下来呢?
一位了解情况的从业者告诉品牌工厂,第一波近 20 家企业该拿钱、能拿钱的基本上都已经拿完了,现在这个行业大概处于两轮融资之间的阶段。" 当前比拼的是研发进度能不能如期完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幅超支,以现在的状态,一级市场是比较难拿到投资的。" 这个时候团队要证明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还有资金使用的管理能力,不能超支,如期把东西交出来。
他说,下一个轮次要谈的话,需要呈现更多的进度,比如量产版产品的状态,或者要出现一个小的商业闭环,有一个初始的销售额证明可以跑得通。基本上大家都处于验证这个东西的过程中。
这个行业人士表示,这个时间不会很久,大概就是今年年底、明年上半年,或者再晚一点,可能到明年年中," 届时在现在这近二十家当中,大概有产品市场反馈比较好,或者技术路径得到了验证的五到十家,可能拿到更大资金进入下一阶段。"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