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4年收获6个IPO,南大化学系低调跑出千亿市值天团,欢迎阅读。
文 | vb 动脉网
上交所 2024 年 IPO 第一审,给到赛分科技。1 月 11 日,冲刺科创板的赛分科技顺利过会。
1990 年,赛分科技创始人黄学英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主攻离子色谱领網域。2002 年,黄学英与妻子成立美国赛分,2009 年黄学英回国成立赛分科技。
无独有偶,不久前,同为南京大学化学系出身的倪劲松也带着创办的拨康视云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倪劲松于 1989 年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有着近 20 年的医药研发经验,在 2015 年成立了拨康视云,专注眼科创新药研发。
除了等待上市的,已上市的南京大学化学系企业也非常多。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自 2020 年以来,南京大学化学系收获了 6 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 1500 亿元,包括了艾迪药业、传奇生物、天合光能、和誉医药、华海诚科和腾亚精工。
南京大学化学系校友们在一级市场也表现优异。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仅在 2023 年,便有 9 家南京大学化学系校友直接创立的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完成融资,融资额超过 25 亿元,且半数走到了 B 轮及以后。
不知不觉间,低调的南京大学化学系已经跑出了一支千亿市值天团。
已收获 12 个 IPO ,总市值逼近 5000 亿
相较于中国名校创业派系中的 " 清北复交 ",南京大学显得低调许多。但事实上,这所坐落于南京的高校,有着十分浓厚的技术派创业氛围,以赛分科技和拨康视云创始人所在化学化工学院为例,已有诸多企业登陆二级市场。
这其中就包括了 "A 股药王 "、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校友孙飘扬创办的恒瑞医药。2000 年,恒瑞医药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首家以创新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也是南京大学化学系在创新药板块收获的第一个 IPO。值得一提的是,孙飘扬执掌的恒瑞医药,与同为南京大学校友的妻子钟慧娟创办的翰森医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分别位列 A 股和 H 股医药市值榜第一。
再如 84 级化学系校友章方良已收获了 2 个 IPO,生命科学研发与生产服务提供商金斯瑞于 2015 年成功登陆港交所,分拆的传奇生物也于 2020 年在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成为 " 中国 CAR-T 第一股 "。
此后,南京大学化学系企业在二级市场时不时有企业交表或上市。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共有 12 家由南京大学化学系校友直接创办的企业顺利上市,其中生物医药领網域占据 8 席。这些上市企业背后,透露了南京大学化学系怎样的信息呢?
动脉网观察了这 8 家生物医药板块上市企业的 2023 年已有财报数据后发现,一是部分企业仍实现逆势增长,虽多家企业受寒冬环境营收下滑或亏损,但也有企业业绩保持稳步上升态势,或实现转亏为盈;二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加高护城河,如恒瑞医药 2023 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 37.25 亿元,金斯瑞、传奇生物 2023 年年度研发投入分别为 4.1 亿美元、3.822 亿美元。
创始人基本都有药企工作经历。恒瑞医药孙飘扬曾被分派到连云港制药厂;药石科技杨民民在罗氏制药领导了多个新药研发项目;和誉医药徐耀昌在礼来制药接受专业体系培训与指导超过 10 年。他们在大药企中经历过生物医药行业的大小周期,沉淀的丰富的创新和研发经验,帮助他们能够更顺利地推动企业前进。
其中,也有多位具有不折不挠精神的连续创业者。仟源医药董事长黄乐群于 2005 年离开拜耳医药回国创办了东英药业,在其被上海医药集团收购后,创办了嘉逸医药;南京大学化学系校友范晓虎作为联合创始人离开传奇生物后,创办了新一代细胞治疗公司湾岛细胞;中旗股份创始人吴耀军在 2021 年又创办益恩生物,聚焦医药研究和新材料技术研发。
一年内融资超 25 亿,半数达到 B 轮
虽处资本 " 寒冬 " 大环境,南京大学化学系创业者们在一级市场频频获得资本青睐,仅在 2023 年,便累计获得了超 25 亿元的融资金额。
2023 年初,由章方良担任执行董事及创始人的金斯瑞蓬勃生物完成 2.24 亿美元(近 15 亿元)C 轮融资,创下国内半年来最大规模的 CDMO 产业融资纪录。自 2019 年成立以来,金斯瑞蓬勃生物共完成 3 轮融资,累计获得 4.11 亿美元。根据金斯瑞生物 2023 年度财报数据,金斯瑞蓬勃生物 2023 年外部收入约 1.07 亿美元,现金储备约为 2.6 亿美元,充足的现金储备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81 级化学系校友吴永谦创办的小分子药物研发企业药捷安康也完成了 2.6 亿元人民币 D+ 轮融资。2024 年 2 月,药捷安康也宣布启动针对炎症小体抑制剂临床候选化合物 TT-02332 的临床申报前开发,推进产品尽快进入临床阶段,惠及患者。
南大化学生物学博士涂超创办的生物大分子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博奥明赛,拥有多个国际领先的全人源快速抗体发现与优化平台,分别在 2020 年、2023 年完成两轮亿元及融资,累计融资近 4 亿元。成立 3 年,便已有两个先导产品进入临床一、二期,第三个产品已申报 IND。
此外,电化学领網域领头人秦玉作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前副教授、博导,其创办的晶捷生物也完成了 1.5 亿元 A 轮融资,致力于医用 POCT、家用健康管理产品及健康管理方案研产销的 IVD 企业。
2023 年完成融资的部分南大化学系医疗企业
除了直接创业,也有很多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子在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中担任着重要职务。化学系校友郭晓宁博士加入眼科基因治疗领导企业纽福斯担任首席医学官。在 2023 年,纽福斯也完成了近 7 亿元 C+ 轮融资。
这一成果并不容易。一方面,生物医药领網域研发周期较长,需要投资人的长期陪伴;二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医药企业近几年突出重围的阻力更难。那么,南京大学化学系学子是如何抓住投资人的呢?
首先是项目本身实力需要过硬。南京大学化学系创业者深耕生物医药领網域,在技术领先性、团队专业度和产品创新性有着明显优势。
以蓝纳成生物为例,成立仅 3 年便发展成为国内核药领军企业,其背后一大依靠便是国际顶级分子影像及纳米医学领網域专家陈小元教授。陈教授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完成本硕学业后,前往美国深造,现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工程学院终身 Nasrat Muzayyin 讲席教授。2024 年 2 月,蓝纳成生物又一管线 IND 申报获受理,这也是其成立 3 年来在国内申报临床的第三个放射性治疗药物。
其次是创业者们有着通畅的资源对接渠道。南京大学化学系创业者们不仅拥有地方政府、高校端提供的创新平台服务,还能获得南京大学各类生物医药领網域校友会的资源支持,如南京大学科创投资校友会生物医药专委会、南京大学生物医药行业校友会等。
以于 2017 年的南京大学生物医药行业校友会为例。该校友会聚集了 2600 多名成员,包含了 9 位院士、10 余位上市公司创始人、上百家创业企业家、知名投资人及专家学者,并在南京成立创业创新中心、专营公司,无偿为南京大学校友提供融资创投、论坛交流、园区招商、技术培训、资源对接、人才招聘等产融服务。
此外,南京大学化学系学子也在积极投身医疗投资。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积极布局医疗和生物技术相关领網域,专注挖掘出真正的 " 生物医药创新者 ";朗盛投资合伙人李佳全面负责公司医疗大健康领網域的风险投资等;周春芳作为创始合伙人所在的毅达资本也将医疗健康作为重点布局的方向。
IPO 不断、融资频频,南京大学化学系做对了什么?
一向低调的南京大学化学系正悄悄走出一个 IPO 生物医药天团。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南京大学打造的 " 基础研究 - 创造技术 - 成果转化 " 三位一体的原创驱动式科研新模式。
2015 年,南京大学成立双创工作领导小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6 年,南京大学 " 十三五发展规划 " 和 " 双一流建设 " 中,将创新创业作为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南京大学创新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 学科布局、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体系三维度进行内部建设
首先看内部建设,南京大学从学科布局、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推进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强劲的学科实力是创新基础。始建于 1920 年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后由原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成立南京大学化学系,1993 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52 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曾先后在此学习或任教。
细分专业上,学院的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专业都是国家 " 双一流 " 建设学科。2022 年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显示,南京大学化学学科论文总数和被引总数在全球科研机构中排名第 21 和 25,继续位居全球前万分之二。世界大学专业排名显示,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在全球排名第 20 位;上海软科排名显示,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在全球排名第 25 位,化学工程学科在全球排名第 37 位;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Index)显示,南京大学化学学科位居全球科研机构排名第 5 位,全球高校第 2 位。
第二,构建 " 五位一体 " 创新教育体系,在源头培养创新人才。为了培养学子们的创新创业思维,南京大学自 2006 年开始了 " 三三制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分层培养学生,即学生经过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到多元培养阶段,自己选择发展方向。
" 三三制 " 中有一条就业创业类路径。针对这条路径学生,南京大学又构建了 " 课程 - 讲堂 - 训练 - 竞赛 - 成果孵化 " 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通识教育结合进行创新创业启蒙、项目体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成果孵化对接进入市场实战。
第三,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2023 年,南京大学修改《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 5 项政策,以差异化收益分配比例促进更多原创性成果在苏转移转化;以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的形式,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意愿,降低转化成本,计划转化活力。2022 年南京大学成果转化合同额首次突破 1.2 亿元,较去年增长 120%;2023 年,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同比增长了 262%。
上市企业南大光电就是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成果转化的优秀案例。59 级校友、学院教授孙祥祯用 20 多年时间,成功研制出金属有机化合物 MO 源,突破了其他国家的技术封锁,并在苏州工业园区将研究成果投入生产,南大光电最终于 2012 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 与高校、企业和地方政府三主体搭建外部合作载体
再看外部合作,南京大学集成学校和地方政府、关联企业资源优势,共建政产学研平台,构建地方产业园区等创新载体,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等。
首先,搭建 " 四创融合 " 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助力原创研究成果产业化。具体来看,南京大学与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建 " 创新、创意、创造、创业 " 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很多实验室更是直接建在科技园区或企业里。
2023 年,南京大学共建设 41 家校企联合实验室,总合作经费超 4.8 亿元,2023 年到账额超过 1 亿元,其中南京大学 - 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協定金额达 1.5 亿元,是南大校史上最大校企合作项目。
其次,建设 " 三协同 " 服务体系,提供优质资源支持。三协同即校校、校企和校地协同。如南京大学与英美高校联合成立国际创新创业学院,与腾讯、百度等企业共建研究中心,与各地政府权属全面战略合作協定,将南京大学的人才、科研和教育优势,与地方的政策、空间优势紧密链接,转化为产业优势。
比如,南京大学与扬州化学工业园共建的 " 南京大学扬州化学化工研究院 ",便是依托南京大学在化学化工领網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园区产业特色,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
经过十余年探索,在 " 五四三 " 双创体系基础上,南京大学重点建设了四个相互支持、各有侧重、集中优势的运行平台,即产学融合 " 校园众创实训平台 "、校地共建 "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校企协同 " 文化创意产业平台 "、国际合作 " 创新创业支持平台 "。
总的来说,以上列举的生物医药领網域的南大化学化工学院校友创业者,只是南大创业者的冰山一角。在我国生物医药领網域中,还有许多创始人、掌舵者来自南大其他学院,如已上市的集萃药康、仁度生物、诺唯赞,以及 2024 年开年便完成超 7 亿元 A 轮融资的昂阔医药。出身研究型高校的他们,手握南大的创新创业火种,走出校园,成为各自流網域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