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芭比》不爆,天理难容,欢迎阅读。
豆瓣开分 8.8,《芭比》成为了今年评分最高的院线电影。
很多人本以为这会是一部以卖玩具为目的的子供向商业片,却没想到,《芭比》其实是一纸檄文,它讽刺、戏谑、对抗,在粉红色的温柔外表下,包裹的是强悍的战斗内核。
看完电影后,我希望它能被更多人看到。
无论你是男是女,无论你看完电影后是喜欢是感动亦或是愤怒,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
它值得被更多人讨论。
也配得上更好的票房。
我不忍心看着它死于排片,更不甘心看到这种真正应该成为爆款的电影在国内遇冷。
" 假如再也不能再见,那么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这是电影《楚门的世界》男主角在决定离开布满了监视器的世界之后,对着镜头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个画面,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名场面。
楚门一出生,就在千万人的镜头下生活,被监视、被注视、被摆弄,从来没有离开过既定的日常,每天出门跟邻居打招呼、去熟悉的早餐店买咖啡、然后上班下班,日子平平淡淡,没有纷争、甚至没有起伏,楚门的世界,就是一个美好乌托邦。直到某天,他发现不对劲,去揭开这个人造乌托邦的谜底,并且决定离开乌托邦。
无独有偶,刚刚上映的电影《芭比》,也在讲述主角芭比逃离乌托邦、去发现世界之谜的故事。幕后主创团队表示,在拍摄《芭比》之前,确实曾经向《楚门的世界》的主创团队取经。
如何在塑造乌托邦的同时,让观众们都相信这个世界,并且沉浸其中与主角一起经历、逃离、再接受现实,是个难题,但拍好了就会出彩。
《芭比》做到了。
在 114 分钟时间里,观众完全沉醉在这份梦幻粉红里,曾经遥不可及的完美女性代表,那个经典款的芭比,成为了你我她身边都会出现的姐妹,成为了带领一众芭比娃娃崛起的女性主义代言人。
作为一个玩具 IP 衍生电影,谁也没想到《芭比》可以拍得这么好,这么意识超前,即使我是芭比粉丝,也不得不说,在看电影之前,我对它有期待,但没有太高要求。看完电影之后,我一度被电影的格局震撼到无以言表,无怪乎它能拿下豆瓣 8.8 的超高评分。
拥有黄金比例身材的大眼睛高鼻梁烈焰红唇的芭比娃娃,是风靡全球的爆款玩具,但也随着时代的更替,被视为男性凝视的产物。
她太完美了,男性爱慕、女性羡慕乃至嫉妒。这样的完美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所以她被女孩子作为理想型的投射。
芭比娃娃被拿在手中,女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她换衣服、打扮、过家家,芭比可以是任何光鲜职业、出现在各色高级场合,但她唯独不可以平淡、不可以普通,不可以不成功。
而《芭比》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它打破了这种男性凝视的玻璃板,破坏了芭比的完美形象。让芭比回归现实,当芭比不再完美,脱下高跟鞋、长出橘皮纹,她是否还有资格被称作 " 芭比 "?这是一个抛向所有女性乃至男性的疑问。
更为巧妙的是,电影还用男性角色去打破男性的幻想。
芭比是《芭比》里的绝对主角没有错,但电影里另一位主角肯,作为男性凝视的载体,他也成为了打破男性凝视的手段与工具。
影片的关键词无疑是 " 觉醒 ",而芭比和肯的觉醒形成了一组巧妙的对照。
当芭比与肯决定去现实世界一探究竟,发现芭比乐园之外原来是一个截然相反的世界,在这里,父权制极具隐蔽性地统治一切,肯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他终于可以翻身做地主,试图把父权制带到芭比乐园,把芭比乐园改造成肯乐园。
然而,当肯发现一切没有那么顺利,他在利用父权制统治他人同时也被父权制统治着,肯才幡然醒悟,父权制压迫的是所有性别、所有人。
近代以来,很多男性知识份子热衷讨论妇女解放议题,因为妇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重要一环,要反封建,就得反父权。封建社会里的绝对父权制度,在无差别控制每一个人,所以,解放妇女同时也是在解放男性。但是,这当中又有一个悖论,很多人在受到压迫的时候呼吁反抗父权,一旦他们成为了父权制的主体,他们又会反过来压迫身边人以及下一代。《芭比》里的肯也是如此,一开始肯在芭比乐园里是默默无闻的 nobody,他当然也知道被压迫的苦味,然而,在尝到了父权制的甜味之后,肯却又反过来开始压迫一众芭比。
所以,无论芭比还是肯,性别只是一个靶子。
电影以及大部分女性真正想讨伐的,是在父权制庇护之下横行霸道的既得利益者。在芭比乐园永远是陪衬的肯,与在现实世界里被调戏的芭比,是一组镜像对照关系,他们通过穿梭于芭比乐园与现实世界,从彼此身上看到对方的困境,通过地位的交换,完成性别之间的互相理解。
所以说,《芭比》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却又不仅仅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它是一部拍给所有人的电影。它摘除性别限制,破除性别幻想,将人还原为人,让每个人都在电影里找到心里的一个角落。
当然,《芭比》上映之后,在一片好评声中,也有小部分男性完全破防,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他们说,这是什么 " 傻白甜 "、喊几句口号就是 " 自由女权 " 了?这样的评论,恰恰又与电影剧情形成了戏里戏外的精彩互文,帮助电影完成了戏院之外的叙事。
仅仅是走出父权制谜圈,还不足以令《芭比》达到 8.8 分,电影的另一层境界,在于它的普世意义。
芭比作为一款经典玩具,从一个被人操纵的洋娃娃,一开始很被动,每天和姐妹化化妆做做美甲开开派对,然后逐渐发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再迷信完美的外表,也不再迷恋芭比乐园的粉红泡泡,这种觉醒的过程,不仅是女性意识觉醒,还是作为一个 " 自然人、社会人 " 的意识觉醒。
HBO 的热门剧集《西部世界》就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在一座高科技成人主题乐园 " 西部世界 " 里,存在一批 AI 接待员 NPC,真人游客们在西部世界与接待员寻欢作乐、释放欲望,后来 AI NPC 们慢慢长出了自我意识,开始不满足于当配角 ……
《芭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 NPC 拥有了意识,开始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冒险过程,这是一个阳光开朗版本的 " 西部世界 "。
在芭比的冒险旅程中,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思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和重塑男女关系的机会。最后,芭比放弃了自己可以主导一切的 " 虚幻乐园 ",拥抱更加真实却也更多阻难的现实世界。
就好像《老友记》里的瑞秋剪掉了父母给她的银行卡,决定从此依靠自己,莫妮卡对瑞秋说:"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它很糟糕,但你会爱上它的。" 莫妮卡这句话,很好映衬了决定步入现实世界、成为一个真实的人的芭比,她不再完美,除了橘皮纹,她还会长出鱼尾纹、会遭遇妇科病、会失业、会被社会重锤,但她还是义无反顾抛弃从前的旧乐园、奔赴未知的新世界,这一幕,给很多银幕前的观众带来了辞旧迎新的勇气。
与此同时,电影里大量高饱和度色彩、与意境完美契合的歌舞戏份、一针见血的金句、密集有料的笑点,都让人看完电影之后心情巨好。
不得不夸赞导演格蕾塔 · 葛韦格,她曾在诺亚 · 鲍姆巴赫《弗朗西斯哈》中有过精彩表演,后来演而优则导,又有《伯德小姐》和《小妇人》问世。她的电影,兼具风格和表达,看《芭比》,有种韦斯 · 安德森拍了诺亚 · 鲍姆巴赫剧本的感觉,但作为女性导演,她的视角又与这些白男不同。
更为加分的是电影的成功选角,玛格特 · 罗比毫无疑问是好莱坞 90 后女演员中的翘楚,她就是芭比的化身,被男性凝视,却努力在打破男性凝视。由高司令饰演的肯,开发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油,油腻中带着天真无邪,让人讨厌不起来,常年敞开的衣襟,露出八块腹肌,搔首弄姿跳着翘臀舞,这个男人,唯一的坏处是不属于我。
去看《芭比》吧,女性观众多半能在里面找到共鸣,男性观众也应该去看看这部真正的 " 男德教育宣传片 "。
它告诉所有人,你可以争取完美,当然失败了也没关系,我们不是非要做 somebody,如果你乐意,当一个 nobody 也可以,普普通通就已经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