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元宇宙,还能救一救?,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科技新知
ChatGPT 与元宇宙,如今可谓是 "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
可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元宇宙与 AIGC 之间本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关系。AIGC 在某一时期取得了瞩目的成功,并不等同于元宇宙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发展就会遭遇障碍。
市场的注意力终究是有限的资源。一旦某个领網域或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那么其他领網域或技术就可能会受到短暂的冷遇。
体现在元宇宙上,首当其冲的便是 VR、AR 等硬體设备制造商和相关项目。从一些互联网巨头的动态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它们正在经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
但细究之下,这些先驱者也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元宇宙,尤其是 XR 技术新兴赛道的押注。近期,有消息指出阿里巴巴领投了 AR 眼镜创新公司 " 致敬未知 " 的 10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同期,腾讯和字节跳动等大厂亦有相似的动作,这充分体现了大型互联网企业固有的策略特点和决策哲学。尽管困境、质疑和外界的不解环绕,筹码在不断减少;但只要存在发展机会,牌桌万万不能下场。
"RIP Metaverse"
两个月前,商业科技媒体《商业内幕》刊登《RIP Metaverse》一文,开篇便刀锋所指:" 曾经备受瞩目的技术——元宇宙,这个承诺允许用户在一个令人困惑的、像视频游戏般的世界中尴尬地闲逛的技术,因为被商业界抛弃而死亡。它仅存在了三年。"
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元宇宙的衰落,将责任归咎于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 · 扎克伯格,探讨了他无法有意义地描述元宇宙,以及它如何未能攀登到商业世界的顶峰。
文章还总结称,由于扎克伯格似乎从未将 " 元宇宙 " 描述为超出 Facebook 的略微修改版本,外加一些笨拙的硬體和虚拟形象,他对此从未有过真正的兴趣。他并没有对未来人类互动的明确愿景,这只是为了提高股价的一种手段。扎克伯格利用他巨大的财富和影响力,召集整个技术行业,以及美国商业界的大部分人,支持这个构思不良的概念。
以上对于扎克伯格的讥讽,明显带有一些主观色彩。但全文的核心观点—— " 元宇宙已死 ",已逐渐成为全球社交媒体上的热议中心。而且根据现有的各种市场指标和现象,这一趋势似乎确凿无疑。
今年早些时候,一些科技巨头纷纷开启裁员,其中大部分动作都围绕着这些公司的元宇宙相关业务。
具体来看,以 Meta、腾讯、字节跳动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厂,都在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更加聚焦于其核心业务。它们通过缩减 VR(虚拟现实)等相关部门的规模和投资,明显地从之前的元宇宙热潮中放慢步伐。
一级市场中,根据 VR 陀螺统计,2023 年 H1 全球 VR/AR 投融资金额 87.4 亿元,同比下降 73.2%。从投融资数量上看,全球 VR/AR 投融资事件发生 127 起,同比下降 26.1% 起,平均单笔融资额约为 7000 万元。单看国内,2023 年 H1 中国 VR/AR 产业融资并购金额为 23.4 亿元,同比下降 69.2%;融资并购数量共 48 起,同比下降 29.4%。
终端产品的市场表现上,VR/AR 设备出货量销量亦未达预期。国际市场调研公司 IDC 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增强现实 ( AR ) 和虚拟现实 ( VR ) 头显全球出货量大幅放缓,AR/VR 头显整体市场同比下降 54.4%,其中 VR 头显占头显出货量 96.2%。
元宇宙一度被誉为互联网的新篇章——一个三维的、相互连通的、永续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仅可以工作和娱乐,甚至还能购置虚拟的房产。
然而,尽管外界对元宇宙的预期高涨,与之相关的技术进展却并未跟上激进的炒作速度。技术供应商所描绘的那种沉浸式、超高真实感的虚拟世界,与当前市场上那些呈现为卡通风格的虚拟角色、还有笨拙、价格不菲的头戴设备的实际体验,存在显著的差距。
正是这种技术与期望之间的鸿沟,成为元宇宙衰退趋势的现实推手。
是消亡还是谷底?
越来越多行业专家和观察者已经站在了 " 元宇宙已死 " 的阵营,但依然存在一股声音坚称,不宜做出过于仓促和悲观的判断。
Meta 元宇宙业务副总裁 Vishal Shah 认为,元宇宙并未消亡,真正消失的只是围绕它的炒作。他认为,元宇宙已经度过了 " 泡沫谷底期 ",并开始走向 " 稳定爬升的光明期 "。
在本月由《财富》举行的活动中,Vishal Shah 引用了科技圈常用的一个术语 Hype cycle(技术成熟度曲线)。
他阐述道,尽管如今元宇宙的炒作热度已经降温,不再是众人热议的焦点,但对此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失望或焦虑;反而,这种相对的宁静让他的团队得以更加沉着冷静,全心全意地致力于解锁这个充满雄心的项目的各种潜在难题和机遇。
" 我们正处于元宇宙的冬天,这种寒冷将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Forrester 首席分析师 J.P. Gownder 表示。去年底,这家分析公司预测,随着对当前技术可能性更真实的了解,2023 年的兴趣会有所下降。" 过度地炒作远超过了技术的实际能力、客户的兴趣,无论是商业还是消费者,以及市场的整体成熟度。"
然而,元宇宙的概念并没有消失。" 我们坚信,未来的网络世界必将拥有类似于元宇宙的形态,它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立体、沉浸式的 3D 互联网体验。"Gownder 说。不过,不要指望这会很快发生,根据 Forrester 的说法,元宇宙的发展可能需要十年时间。另一家分析公司 Gartner 也预测了类似的时间框架。
理论指导着实践。此前宣布 XR 全线岗位取消的腾讯坦承,XR 硬體发展路线确有变更,并在相应调整业务线的组织、岗位等环节。但是," 腾讯仍会保持对包括 XR 在内的新赛道新趋势的关注、研究与投入 "。
多名腾讯 XR 员工进一步证实,XR 业务线未完全散伙,保留了小部分团队进行 VR 方向战略投资、内容生态方面的探索。
不仅如此,7 月份有消息称,Meta 和腾讯之间的合作进程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腾讯可能将成为 Meta 的头显设备 Quest 在中国市场的唯一经销商。
阿里巴巴亦不甘落后,领投 " 致敬未知 " 显然是想进一步加强其在元宇宙领網域的布局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苹果公司此前发布的 MR(混合现实)设备—— Vision Pro,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力量。行业内部人士普遍预期,苹果这次的入场将推动虚拟现实头盔的普及,这不仅可能吸引更多的科技迷和早期采纳者,更有潜力让大众接纳和体验混合现实的魅力。
美国银行证券的资深分析师 Wamsi Mohan 表示:" 虽然我们目前见证到的增强现实 / 虚拟现实(AR/VR)市场存在一定的低迷态势,且社会对于元宇宙的热情似乎仅是一时的,但我们仍不应忘记,苹果公司曾经凭借其开创性的产品,如 AirPods,完全颠覆了既定市场并创造出全新的需求与机会,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不过苹果更倾向于使用 " 空间计算 " 这一概念。首席执行官蒂姆 · 库克坦言,他有意避开 " 元宇宙 " 这个词汇,原因在于这个术语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可能仍然过于深奥和难以解读。
AIGC 杀死元宇宙?
从区块链,到元宇宙,再到大模型,每当新的技术应运而生,之前那些曾经光芒四射的创新不得不退居幕后。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许多知名展商均已经放弃了去年骄傲展示的 " 元宇宙 " 标签,转而拥抱 AIGC 这一新的方向。
一年前,该大会还专门设立了 "WAIC 元宇宙 " 展区,以供参观者体验和探索。彼时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人们热切地询问与 " 元宇宙 " 相关的技术和应用,试图探索这个新兴概念的无限可能性。
转眼间风云变幻,如今 " 元宇宙 " 的热度就如同流星划过天际一般,被 AI 大模型的光芒所掩盖。是 AIGC" 杀死 " 了元宇宙吗?
行业人士认为,元宇宙和 AIGC 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AIGC 的爆火也不意味着元宇宙的发展就会受阻。实际上,元宇宙和 AIGC 的发展更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
人工智能专家李昊天对「科技新知」表示," 如今,元宇宙与 AIGC(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人习惯于将新兴的技术趋势和市场动向看作零和博弈,而忽视了它们之间可能的互补与共生关系。但这样的思维模式过于狭隘,难以捕捉这两者之间更为深入和复杂的联系。"
实际上,元宇宙的构建、运行和发展都深度依赖于 AIGC 等相关技术。没有云计算,元宇宙的庞大数据和复杂逻辑无法高效处理;没有大数据技术,用户在元宇宙中的行为、偏好和互动无法被精确地捕捉和分析;没有人工智能,元宇宙内的 NPC、物理引擎和互動设计将无法达到真实和沉浸的效果;没有物联网,真实世界与元宇宙之间的互動和连接将成为空想。
也就是说,元宇宙与 AIGC 之间的关系,不是 " 你争我夺 " 的零和博弈,而是一个 " 共同成长、相互促进 " 的正和博弈。只有当这两者和谐共生,才能最大化地创造价值,推动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或许,只有随着元宇宙热潮的平息,与之相伴的底层技术在硬體和軟體领網域经历了更深入地研发和创新,元宇宙才会再次展现其光芒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