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新能源车11月对欧出口放缓,车企布局东南亚市场达到“井喷”,欢迎阅读。
日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于 11 月我国汽车出口走势进行了剖析。他表示,2023 年前 11 月,累计出口新能源车继续攀升至 160 万台,同比增长 87%,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1 月单月的新能源车出口仅 15.3 万台,增速剧烈放缓到 6%。
数据显示,今年 1-11 月新能源车出口 160 万辆,同比增长 8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达到 155 万辆,同比增长 96%,占到出口份额的 97%。今年中国对欧洲国家的新能源车出口表现走弱,尤其 11 月下滑明显,从 11 月单月数据来看,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大幅放缓至 6%,为 15.3 万辆。
图片来源:崔东树公号
在今年整车出海国家中,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两大主力方向。进入 11 月,比利时、西班牙、英国等市场出口较弱。其中,电动车补贴政策的改变,也让外界对其和欧洲市场的电动化转型进程产生了疑问。
近日德国联邦经济部宣布消息,针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政府补贴申请只能截至 12 月 17 日午夜 12 点,而此前申请的补贴将不受影响。
根据德国之前的补贴计划,消费者购买电动车能够获得 6750 欧元的补贴,其中政府承担 4500 欧元,车企承担 2250 欧元。业内普遍预计,在德国政府突然终止了电动车的大额补贴之后,必然会对几大德国本土车企的电动化历程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还要面对外部如特斯拉、中国车企等激烈的电动化竞争。
面对德国提前终止电动汽车补贴,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到了出海风头更盛的中国车企。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针对此事回应相关媒体时表示,由于中国针对 B 端的出口车很少,从这一角度看,德国全面取消补贴对欧洲本土的车企影响更大一些。
而根据《科创板日报》消息,长城汽车证券部表示,在德国主要销售的车型是摩卡。但由于业务量不大,补贴下滑没什么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德国,英国政府自 2011 年起发放电动车补贴,旨在完成汽车市场由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型,但去年 6 月,英国宣布取消对电动汽车 1500 英镑补贴的政策,这意味着电动汽车补贴计划正式结束,此前英国已经逐步退坡补贴,从 2500 英镑变成 1500 英镑,可以享受补贴车型的最高售价也从 3.5 万英镑下降到 3.2 万英镑。
尽管欧洲市场的出海速度出现放缓,但崔东树强调,今年自主品牌对泰国等东南亚国出口走强。
基于紧邻中国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东南亚主要国家普遍于 2022-2023 年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的税收补贴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逐渐在东南亚呈现井喷之势。
中国车企也加速在东南亚当地建厂。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在泰国曼谷罗勇府伟华工业园新建工厂,占地面积近 600 万莱(1 莱约 1600 平方米),预计 2024 年开始投产,年产能约 15 万辆。
比亚迪之外,长安汽车也公开表示,将投资 200 亿泰铢在泰国罗勇府建厂,总规模为 20 万辆 / 年,一期产能为 10 万辆 / 年,将于 2025 年一季度正式投产。
12 月 25 日,据合创汽车官微消息,其与缅甸 MNEM 有限公司签署经销協定,正式进军缅甸市场。按照战略合作協定,合创汽车将携手缅甸 MNEM 公司,在缅甸推出合创 Z03、A06、V09 等智能电动潮酷新品和服务。
尽管 11 月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暂时放缓,不过,崔东树预计,随着红海局势的缓和和欧洲反补贴影响的逐步适应,中国对欧洲出口预计还能回升向上。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