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广州车市调查:日系车举步维艰?,欢迎阅读。
撰文 / 龙诗慧
编辑 / 兰雨
" 以前更新或加装的配置,都含在包牌价,或者要用积分去兑换。现在不需要,把这部分直接折换成现金优惠,所以优惠幅度就大了点,每家打价格战都这样。"
走访广州一家主流合资 4S 店时,销售人员劝说笔者打消厂家继续降价的念头," 广州的价格体系都有一条线,厂家也会守着这条线,疫情三年,车价确实比之前便宜了些,但短期内继续下探,也不太可能。" 类似的说法,笔者也在走访其他日系合资品牌 4S 店中听到。
这究竟是想促单还是真实情况呢?从数据上,今年上半年 " 合资降自主升 " 的势头明显,尤其是在插混、纯电市场建树不多的 " 日系三强 ",上半年销量均下跌的信息一出,更坐实日系败退的境况。根据官方公布,今年 1-6 月,丰田在华售出 87.94 万辆,同比下降 2.8%,本田售出 52.97 万辆,同比下降 22%,日产售出 35.85 万辆,同比下降 24.4%;如果说丰田同比的小幅微降,是受去年购置税减免、同比超高基数的影响,那么本田、日产销量的双位数下滑,日系 " 被抛弃论 " 就越演越烈了。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早前的消息:日系合资品牌,今年在华南大本营过着举步维艰的日子。但利好消息也是有的,就在 7 月 7 日,广州出台增加节能车(即普混,油电混合动力)增量指标的政策,在今年下半年额外增加 2 万个节能增量指标配置额度,而且 90% 的增量指标面对个人用户;非本市户籍人员申请期间的节能指标,临时取消有关缴纳职工社会医疗保险的条件要求。
与其他特大城市相比,位居华南腹地的广州,是对油电混合动力非常友好的城市。从 2021 年以来,广州市就多次出台额外增加节能指标、临时放宽申请条件的措施。这次的增量,政策层面想倾斜、扶持一把主流日系合资车型的销量,也是肉眼可见的,毕竟后者占据了普混的 87.94%(6 月数据)。
诚然,扩大节能指标,远不如 " 购置税减半 " 的刺激立竿见影,在市场上没激起多少水花,但当下适逢三年管控后的首个暑假购车小旺季,小推一把的广州本地车市,真实的日系车行情究竟如何?
价格 " 崩盘 ",谁说的?
这应该是三年来,笔者看过最畅旺的合资 4S 店工作日下午,平均每家店都有 2-3 桌客户,谈论到价格细节阶段,但从每辆车 " 花团锦簇 " 围绕着促销牌子,不难看出库存的巨大压力,但说 " 合资被后来者打趴 ",暂时在华南市场仍是伪命题。
面对笔者的询价,日系品牌销售人员都保持适当热情,就连多加了节能指标,也不见作为促单的手段。日系油电混合系统的可靠性、长续航、质量口碑,依然是他们对客户推销时最大的谈资,可见护城河足够深。特别在一些高溢价车型的帮衬下,对进门挑选的用户,仍能维持多年赚下来的门面,但以前不降价的强势日子是不复存在了,细枝末节都展现出 " 松动 "。
之前有深圳网友反馈,凯美瑞双擎市场优惠可以到 4.5 万元,其实稍询价在广州也可做到优惠 4 万元,但前提条件也很多,这 4 万是包含旧车置换、选择高配新车,在店里买保险、上牌等一系列手续后的优惠价格。
而早前年度大改款的汉兰达,推出 " 岭南版 " 车型维持应有利润,其实就在原车豪华版、精英版基础上,更新了消费群体喜欢的真皮座椅、大屏等配置,在优惠 " 包牌价 " 做文章。
至于 5.20 上市的广汽本田雅阁,目前插混已有 8 千元的现金优惠,而销售更乐意推荐清库存的第十代雅阁 HEV," 有 4 万的优惠,但也要在店买保险、上牌,卖得很好。" 而像皓影、型格的实际行情,也跟网上的报价相差无几。
在政策倾斜新能源车的大背景下,又接连受到 " 价格战 "、" 油电同价 "、市场消费意愿低迷的叠加影响,没有哪家品牌能不降价,就轻松把车卖出去。但至少在华南地区,日系车凭借过去的省油、耐用口碑,在潜在客户中价格能 " 企稳 " 阵脚,推出眼花缭乱的套餐,也是优先保证渠道卖车能获得合理利润,也不会伤了高溢价车型的根本;但如果市场竞争再激烈一点,就有了开篇销售人员与笔者探讨肉搏 " 价格战 " 一招,厂家短时间内,会追加促销力度,保证上量速度,而市场行情回稳,促销力度自会回软。
对燃油车、油电混合动力等 " 长板 " 采取灵活的销售方式,目前在广州这样成熟、且巨大体量的一线城市依然奏效;上半年我们多次探访广州的主流品牌 4S 店,即使在特斯拉乱降价扰乱正常价格最严重的时期,广州的日系主流车型远没有崩盘,而是找到一条盈利和销量相对自洽的道路。
寻找 " 第二曲线 ",没人会坐以待毙
就是这样,日系合资品牌在既有的强势市场,仍能保持清晰的定位。但放在更大的国内市场,日系车传统的 10-20 万主战场,油电混动对打内卷至极的自主新能源车,仍没有还手之力,至于纯电动车,更是没找到自己新能源 " 第二成长曲线 "。
乘联会的统计数据,反应这一问题。今年 6 月,日系品牌以 -3.7% 领跌合资品牌,相反德系(-1.6%)、美系(-0.9%)的跌幅没太明显;而新能源市场,今年 6 月国内零售渗透率 35.1%,较去年同期 27.3% 的渗透率提升 7.8%,但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 3.7%。而在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远远领先,6 月新能源车批发 18,174 辆,占据主流合资纯电动 58% 份额,进一步证明日系在纯电的徘徊不前。
笔者在探店时发现,日系合资品牌 4S 店的销售人员,对自己电动化产品的优势(包括油电混合动力车型),重复的依然是内用、续航、电动化历史等要素,这点对传统消费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反过来说,越看重汽车的智能化和科技感的新群体,越不会把日系品牌纳入到新能源备选名单之列。
这应该是主流日系品牌万万没想到的一点,疫情三年,插混崛起、高端新势力的介入 ,反而让中国消费者选车心态变得更开放,尽管日系车在电动化产品的营销上,已经喊出了新口号,但能进店的消费者,依旧冲着过去的口碑而来。
如果日系品牌想要把纯电动车卖过万,在份额上有所提升,凭进店基盘客户里转化是不够的,吸纳该细分市场观望人群,甚至要动到属于新势力、自主品牌的细分市场蛋糕才够,但就目前日系摆出的纯电阵营、配置、价格,都不太能追平后者战斗的实力。
而从终端市场看,德系、美系的反扑,的确要比日系凌厉;早在一周前 " 南北大众 " 就推出限时优惠,实打实给纯、电 ID. 家族降价,比如说降完 3.7 万的 ID.3,就 12.59 万元起步,与 A0 级的比亚迪海豚、AION Y、哪吒 V 同在一条起跑线了," 敢说 15 万内价位的纯电小车,ID.3 竞争力比谁家都强 " 上汽大众的销售人员对这波降价能促进的销量,似乎胸有成竹;美系品牌处理这问题也非常进取,别克 E5、E4 上市的价格,就是主动挤掉了一波行情降价水分,而凯迪拉克锐歌因调整权益全系 " 自降身价 "6 万,但这何尝不是对蔚来、理想最有力的反扑?
写在最后
汽车是一个强周期的产业,它的每一次变革,都会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和玩法,也总会波及到一些既定利益的品牌。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对德、日、美哪家合资品牌都不舒坦,但为了给对手更不舒服的环境,大家越来越喜欢玩零和博弈,干掉多一个对手,我的生存空间就会有提升。
这也是笔者看来,主流日系有在新能源赛道完成反扑的机会,燃油车庞大的基盘给到 " 消耗战 " 的基础,缺审美吗?不缺,本田的 "e:N SUV 序 " 造型不也很新势力吗;缺技术吗?不缺,第一个造出 " 固态电池 10 分钟充满,成本和重量都减半 " 的是丰田。不过现在看,日系卖新能源多了点不必要的固执,第一批车的智能表现也差强人意,何妨多让利给市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