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二级市场为何不愿为新茶饮“买单”了?,欢迎阅读。
新茶饮品牌们预想中的资本盛宴狂欢,并未如期到来。
8 月 14 日,港交所信息显示,沪上阿姨招股书已失效。至此,包括 7 月初招股书失效的蜜雪冰城、古茗在内,2024 年三家冲刺港交所的新茶饮公司的上市进程均遭遇挑战。
根据港交所规则,申报港股 IPO 企业在递表 6 个月内未有进展,意味着其上市申请的处理期限已过,但可通过更新资料重新申请激活上市程式。对此,蜜雪冰城、古茗以及沪上阿姨的投资人均表示,将重新递交材料。
招股书的失效,虽然并不意味着上市计划失败,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着资本市场对于茶饮行业的态度。
毕竟,对于已上市的茶饮品牌来说,日子也说不上好过。
今年 4 月,茶百道虽然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率先敲开了港股的大门,但却在上市首日就遭遇破发。并且,早在新股认购时,茶百道散户的打新热情就不高,甚至出现未足额认购的现象。
自上市以来,茶百道的股价连续下跌。8 月 13 日,茶百道盘中一度跌至 5.4 港元 / 股,较发行价跌去近 7 成。
而茶百道的遭遇并不是孤例。2021 年 6 月 30 日,头顶 " 全球茶饮上市第一股 " 的奈雪的茶,在登陆港股的首日便遭遇了破发。截至 8 月 16 日,奈雪的茶总市值仅为 25 亿港元,体量不足上市之初的十分之一。
如此低迷的市场预期,甚至影响了其他企业的上市计划。甜啦啦原本计划在 2025 年登陆港股,但公司创始人王伟近日对外表示," 鉴于现在的实际情况,上市也得慢一点来 "。
二级市场的漠视
" 这反映了当前市场对于茶饮这一业务模式的漠视。" 据香颂资本 CEO 沈萌介绍,所谓招股书失效,往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过了半年,部分材料需要更新;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公司筹备上市的过程中,通过跟券商中介机构和投资者等买方市场的接触,发现远低于预期。如果一切都很顺利,登陆港股根本用不了半年时间。
在沈萌看来,茶饮行业的模式扩张,主要依靠的是加盟店数量增加,从而带动整体规模扩张,但这个过程中,利润率是不变的。茶饮行业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饮料零售,如果基于这一逻辑上市,问题不大。但问题是,随着近年来茶饮市场的火热,茶饮品牌们的估值似乎已经偏离了市场所能承受的范围。
新茶饮市场的全面爆发是从 2018 年开始的。前瞻产业研究院研报显示,到 2018 年茶饮市场整体规模达 537 亿元。也正是在这一年,喜茶完成了 B 轮融资,融资额度高达 4 亿元;奈雪完成 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了 60 亿元。
随后,新茶饮品牌的融资数量和金额就开始逐年攀升。据红餐大数据和餐企老板内参数据显示,2020 年全年,茶饮品牌共有 18 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达到 17.43 亿元;2021 年融资金额大幅度增长,超过 83 亿元;2022 年融资金额超过 45 亿元。
也正是在资本的竞相追逐中,新茶饮品牌们的估值水涨船高。有消息称,2021 年,在喜茶完成了 5 亿美元融资,其估值达到了令人咋舌的 600 亿元;同年,据媒体报道,五源资本以 200 亿元人民币估值从元生资本处购买了一些茶颜悦色的老股,让茶颜悦色成为估值仅次于喜茶的茶饮品牌;而按照蜜雪冰城此前申报 A 股 IPO 的按拟发行股本及募资额推算,估值则达到了 649.6 亿元,而冲击港股 IPO 后,则被市场预测估值将超 700 亿元。
超高估值狂欢后,人们也就自然的期待着 IPO 的盛宴。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传出 IPO 动向的茶饮品牌共计 8 家,包括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蜜雪冰城等头部企业。
可 " 新茶饮 IPO 元年 " 并未如人们期望中那样到来。
速度与加速度
不得不承认,包装成为科技型企业,是新茶饮企业获得融资的必经之路。但这条路也必然挑战重重。
站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最关注的除了增长率,以及利润的绝对增长,更关注的还是毛利率是否能有变化和增长。资本市场之所以认为科技行业具备真正的高成长性,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收益率的提升,从而实现更具想象力的增长和收益。
可是一个连锁饮料店业务,怎么可能回馈给市场以非凡的想象力和超额回报呢?
这也成为了导致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的根源。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茶饮行业的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上没有可取之处,只是这一模式不足以激起二级市场投资者广泛的兴趣。
" 并不是说他们上不了市,只是茶饮品牌们的预期与投资者的反馈,无法达成一致。" 在沈萌看来,经过了多轮的融资,极大的拉高了茶饮品牌们的估值和自我预期。融资成本又过高,其中或许还有对赌協定的催促,但二级市场反应远没有一级市场热烈,品牌方不愿意流血上市,让招股书失效,或许是更体面的退出方式。而茶百道之所以能够快速成功登陆港交所,大概率就是降低了自己的预期。
同时,由于目前港股投资者的心态也比较脆弱,整体处于一种比较撕裂的状态,所以就是更不会给这些品牌消费类的品牌更好的一个估值。
另一方面,茶饮品牌冲击港股的失利,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品牌筹备美股上市的进程。
虽然美国市场投资者对于中国茶饮品牌的了解程度有限,但茶百道和奈雪仍然可以成为他们理解这一商业模式的坐标。因此,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很多品牌选择赴美上市,可能主要是为了完成上市这个动作。而即便品牌能够成功上市,并维持高估值,估计会很难实现有效流通。
虽然,卖糖水是个成熟且无法实现几何级数增长的行业,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就不具备持续增长能力。
从可口可乐到星巴克,从百胜到麦当劳,这些创下过辉煌业绩的企业背后,都在毛利率、成本控制层面不断优化,给成熟生意带去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麦当劳在生产环节中,有着精准的成本控制考量。由于机械化削皮会造成土豆损耗,而麦当劳中国则通过蒸汽脱皮和水切工艺,每年可节省下 5000 吨土豆原料;土豆皮去除水分后可作堆肥处理,薯条生产线上留下的土豆边角废料则被用来做成沼气,为工厂生产提供清洁能源。
而在物流管理上,麦当劳在一些地区将面包厂、肉类加工厂相应的配送中心相连,省去装载、运输过程。此外,麦当劳还优化了从产地到餐厅的整个物流配送环节,减少了诸多没有必要的包装与运输过程,不仅仅能够缩短食材配送的周期,增加餐饮运作的周转率,保证食材新鲜,更能够进一步控制运输成本。
相较麦当劳这样的高度成熟的连锁化品牌,刚刚开始进行供应链和成本结构优化的新茶饮品牌们,显然还有着漫长的路要走。
在沈萌看来,虽然新茶饮品牌已经开始逐步通过自建供应链来进行成本控制,但这也意味着供应链企业缺少了议价能力。而从关联公司采购,也意味着无法从市场获取更优惠的货源。并且,这些看上去更赚钱的供应链公司也往往并非上市的主体。" 二级市场投资人看的不仅仅是速度,更是加速度,仅有规模,是远远不够的。"(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谢璇,编辑|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