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小学五年级的娃,最喜欢的社交场所是厕所”,欢迎阅读。
最近,社交媒体再次掀起 " 中小学生厕所社交 " 的热议,让许多家长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原本用来解决生理需求的厕所,竟然成为了孩子们热衷的 " 社交乐园 "?
经过一番相关资料搜索,发现相关数据令人担忧:我国 6 岁以下儿童和 6~17 岁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逐年攀升,平均每 5 个孩子就有一个 " 小胖墩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更是高达 52.7%," 小眼镜 " 已成为校园中的常见景象。
" 写完作业就出门去玩,玩够了就回家睡觉 ",这种纯真的童年回忆,成了这届孩子难以抵达的 " 远方 "。
厕所里的 " 社交江湖 "
" 厕所社交 " 悄然兴起,仿佛孩子们找到了一个自带 BGM 的秘密基地。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的赵婷婷老师接手了一个二年级班级,办公室就在一楼厕所旁。
她发现一到下课时间,同学们就成群进队地走进厕所,还会逗留很长时间。她叫来几个孩子问了问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竟然流行在厕所社交。
了解后才知道,女生有时候是聊一聊自己周末去哪里玩了,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有时候是吐槽一些同班级男生的所作所为。
比较令人惊讶的是,她们还会分享一些从家里带来的小零食," 对于同学们来说,在这里吃零食,厕所都是香的 "。
男生更调皮,比如把厕所的纸巾扯出来,弄湿后裹成一堆浆糊状的球扔着玩。
偶尔还有学生跟老师告状:" 老师,他们在厕所里比谁尿得更远。" 让人哭笑不得。这个充满童趣的 " 厕所会议室 ",就这样见证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交流。
电视剧《小欢喜》中,高中生乔英子患上抑郁症,常常失眠。图源 / 剧集《小欢喜》
还有像在青春剧《少年派》中,主角林妙妙和她的闺密们就曾借用了洗手间的镜面空间,卸下平日的拘谨,坦诚相对。
剧中,她们围着洗手台,对着镜子精心整理发型,一边涂抹唇彩,一边分享着青春期的甜蜜悸动与困扰。
那些关于情窦初开的猜想、学业上的焦虑、与父母相处的小摩擦,在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空间里得到了尽情释放,形成了一种特别的 " 洗手间文化 "。
这些生动画面揭示了一个现象:厕所已然变身为孩子们的小型社交舞台。
厕所,这个私密的空间,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成了交流的小天地。
图源 / 剧集《最好的我们》
课间休息、放学后,一群孩子围坐在厕所的角落,或窃窃私语,或欢声笑语。他们在这里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讨论着学校里的趣事,甚至策划着下一次的冒险。
厕所不再仅仅是解决生理需求的地方,而是逐渐演变成孩子们课余生活中的一处隐秘而又热闹的社交舞台。
在这里,他们暂时逃离了规则严谨的教室和广泛接触的操场,享受到了片刻的自由与乐趣,体验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小世界的奇妙与精彩。
这一现象,也让许多家长摸不着头腦:为什么孩子们会选择这样一个地方进行社交?
厕所社交背后的 " 推手 "
学校的作息规律和管理制度似乎无意间促成了这一现象。
每当课间铃声响起,对于孩子们来说,那短短的十分钟不仅仅是解决生理需求,更是他们短暂珍贵的 " 自由交谈时光 "。
原本应该是嬉戏追逐、欢声笑语的课间走廊和操场,在严格的秩序维护下变得静谧而有序,孩子们的活力和天性被戴上了紧箍咒。
课间十分钟,除了上厕所,孩子们几乎没有多少闲聊的时间,还经常被占用,不知不觉,厕所就变成了宝贵的 " 话匣子开放区 "。
图源 / 视觉中国
之前跟朋友家的孩子聊过,他渴望和其他同学分享新买的漫画书和昨天晚上的卡通片剧情,但是走廊里不让大声喧哗,没办法,只能叫几个哥们一起去 " 上厕所 ",在那里吹吹牛皮。
不光是有些学校严格的管理,家长们的期望和过度保护也无形中加重了这一现象。
家长们担心孩子在玩耍中受伤,或者过分在意他人评价,这导致家中难得有一个不受拘束、畅所欲言的地方。
就像朋友总是提醒女儿在家中不要吵闹、跑来跑去,邻居会找来,有时间多去学学习。
这么一来,学校厕所反而成为了朋友女儿与小伙伴们分享心情、倾诉烦恼的唯一 " 安全地带 "。
图源 / 视觉中国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有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在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狐狸尼克和兔子朱迪第一次真正交心,是在无人打扰的洗手间里。
另外,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也引人深思。一位名叫小林的海淀妈妈提到,她的儿子告诉她,自己的很多朋友都是在厕所里结识的。因为在课堂上不能交谈,他们就会约着一起上厕所,在那里聊天、玩游戏,甚至偷偷分享零食。
小林最近经常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 " 来历不明 " 的零食,询问后才得知,是他们在厕所里用纸飞机和同学交换得来的。
这些例子表明,厕所的私密性恰好满足了孩子们的安全感需求,使他们愿意敞开心扉,尝试建立亲密关系。
但长期这样,也带来很多孩子在身体和心理成长发育的担忧。
比如长时间憋尿只为抓住宝贵的聊天时间,不仅可能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尿路感染之类的健康隐患。
过于依赖 " 厕所社交 " 也许还会影响孩子们在正常社交环境下的情绪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长时间滞留在潮湿、封闭的厕所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增加孩子们感染病菌的风险。
如何把孩子们从厕所中解救出来
作为家长,我们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对 " 厕所社交 " 的依赖,把孩子们从厕所中解救出来?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① 设定家庭 Talk Show 时间:设定家庭共享时间,为孩子定制专属的家庭交流时段,比如每周固定的 " 家庭故事会 " 或者睡前悄悄话,鼓励孩子畅所欲言,讲讲学校的故事,分享生活点滴。
家长也要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观点和感受,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谈话氛围。让孩子明白家里也是畅所欲言的好地方,不用只在 " 秘密基地 " 厕所里分享小心思。
② 筑造快乐家庭磁场:主动邀请孩子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定期举办一些家庭聚会或者小派对,扩充孩子们的社交领地。
让家庭活动也丰富起来,比如 DIY 手工、观影、桌游这些活动,增强孩子在家中的社交体验,远离仅靠 "WC 社交 " 维系友情的日子。
图源 / 剧集《追光的日子》
③ 压力变形记:帮助孩子掌握应对压力的小工具,像健身球、绘画用品、音乐设备之类的,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正能量。
教孩子正确的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方法,像冥想、运动、绘画等,转移他们依赖厕所排解压力的行为。
④ 自理达人养成计划:学会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懂得按时按需如厕的重要性,也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讲讲生理卫生小知识。
告诉他们憋尿可是会让 " 膀胱君 " 很受伤,可能会引来膀胱炎、尿道感染。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爱护自己,从健康生活习惯做起。
⑤ 社交小超人修炼手册: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比如在自己的社区里,约其他家长一起溜娃,鼓励孩子们主动去交流,跟小朋友们分享。
多参加一些线下社交活动,约着朋友一起去郊游,家长也要参与其中,告诉孩子们一些必要的社交规则。
图源 / 剧集《匆匆那年》
⑥ 发挥榜样的力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以身作则,给孩子多讲讲在公共场合交流时需要注意的事。
别忘了也要时不时夸赞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表现,甚至可以设立趣味挑战任务,让孩子觉得每一步的成长都有小奖励等待,激发他们乐于在正规社交场合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
作为家长,看到 " 厕所社交 " 这一独特甚至觉得 " 奇葩 " 的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否定它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必须看到里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要多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想办法提供一些舒适的社交环境,让孩子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社交小达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社交小宇宙,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打开那扇通向真实世界的大门,而不是被锁在那个狭小却似乎充满吸引力的 " 秘密基地 " 里。
文字 | 李戈
编辑 | 超楠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