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飞凡海报疑“碰瓷”某迪、某氪,如何看待车企口水战?,欢迎阅读。
近日,某汽车博主在微博上发文,质疑飞凡营销 " 碰瓷 "。在图片中文案写道:" 某迪、某氪、某鹏开不爽,不如换一辆,不爽来换,0 元开走 F7。"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报下方列出了三个品牌车主换 F7 的人数和占比。
不过,该营销海报并没有出现在飞凡汽车的官方微博、官网甚至小程式中,因此是官方行为还是经销商行为还有待确认。
不少网友表示这次营销事件,让其联想起飞凡此前与蔚来的 " 擦枪走火 "。
具体来看,在飞凡 F7 发布之后,不少网友表示其与蔚来 ET5 外观神似。不久之后,飞凡官方就发起了一则调查问卷,而其中一个问题则是:" 以下哪个事件引起了你对飞凡 F7 的兴趣?其中有一个选项为蔚来 ET5 外观抄袭 F7"。
若按照发布顺序,的确是蔚来 ET5 先于飞凡 F7。但如果对飞凡汽车关注已久,就会发现飞凡早在 2020 年便发布了飞凡 Aura 概念车,并且从还原度上看十分贴近现款的飞凡 F7。相反,蔚来 ET5 以及 ET7,并不像其概念车 ET Preview,却撞脸飞凡 Aura 概念车。
这件事情最后的 " 反转 ",也让当初责怪飞凡碰瓷的网友不见踪影。
而这次 "0 元开走 F7" 事件会否也会迎来进一步的反转,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事实上,在线上向其他汽车厂商进行 " 口水战 ",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如岚图官方微博账号 4 月 6 日发布了博文,称 " 岚图追光 1V4 开火!驾控挑战,正面硬刚,不允许我们再低调了 ",并艾特了它的四个 " 竞争对手 "。
不久之后,奥迪当日便发布了 " 你只能看见我的车尾灯 " 的文字,隐晦地回应了岚图的 " 挑衅 "。
不得不说的是,岚图的 "1V4" 微博确实引起了热议,当天过后评论数过 500,点赞数过 3000,是岚图置顶微博评论和点赞数的数倍。
而这种与竞争对手线上 " 口水战 " 的营销手法由来已久,此前宝马与奔驰的互动更是让网友记忆犹新。只要不是在产品上作假,或者恶意攻击对手,那么都应该得到尊重。
毕竟,车企之间通过相互良性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在产品竞争力足够之时,通过宣传,借力打力也是无可厚非。而只要营销注意 " 尺度 ",新时代的消费者也更愿意看到车企的积极求变。
但需注意的是,营销还是需要实事求是,若消费者购买后发现 " 货不对板 ",最终反噬的还是车企本身。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汽车产业也是如此。
刚刚定下的《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也对汽车行业的营销做了进一步的 " 引导 "。在其第二条中提到,车企需注重营销宣传方式方法,不夸大宣传、不虚假宣传,不为吸引眼球、增加获客而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性宣传。
可事实上,如何辨别误导性宣传并没有很准确的界定,并且要知道的是,这份 " 君子协定 " 的第一条,在发布后两天就被删掉。
原因在于第一条 " 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 明显违反了《反垄断法》。
而现在看来,对于第二条营销的规范,也有不少可以斟酌的地方。并且这份協定并没有相关的惩罚性规定,即便车企日后虚假宣传,也只会换来 " 不疼不痒 " 的警告性惩罚,而这对于一家车企来说无足轻重。
若想对行业营销进行 " 规范化管理 ",那么在不少细节化的地方还要多加管理,甚至要出台重罚机制,才能维护营销上的公平竞争。
此前,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微博发文表示:" 我们品牌市场费用率是 0.6%,包含了品牌所有的公关、活动、广告、车展、发布会、车主运营等,几万元的费用我都要审批,避免乱花钱。"
无可否认,在营销上以小博大,细水长流,成为了理想上半年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今年以来,李想在微博上凭借多次的行业 " 爆料 " 以及每周上险量更新,让理想汽车充分得到业内业外人士关注。
不得不说的是,这种宣发能够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被消费者留意转发,并形成 " 滚雪球 " 效应,让更多人关注到事件,进而促进品牌的关注度。
而作为前汽车之家的 CEO,李想最高明之处就在于其在微博中的言论并没有点名对手,引起不必要的争端。而是通过借业内人士的转发与评论,达到其想要设定的效果。
随着汽车销量增速逐渐放缓 , 汽车行业已然从高歌猛进的增量市场转化为寸土必争的存量市场。而消费习惯和偏好不断变迁 , 购车决策因素的复杂 , 也使得汽车营销成本、难度断上升。
因此,一些略微夸张的营销背后,只不过是车企因时而变的积极进取态度。在这个任何事件都会被放大的环境中,对于车企的营销,消费者需要抱有更宽容的态度看待。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