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被遗忘的头号爪牙,日本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钢铁 75 炮 Author 钢铁枪炮与细菌
战场上的真正主角,往往和影视作品存在着巨大差异。旧日本陆军炮兵的头号主力,既不是抗战神剧中的明星武器——九二式步兵炮,也不是好莱坞大制作 " 风雨者 " 中威力惊人的三无巨炮,而是一件在影视剧中名不见经传的武器——三十八年式 75 毫米野战炮。
旧日本陆军炮兵的建设,要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刚开始,日本人的主要学习对象是法国陆军,具体到火炮型号上,是大名鼎鼎的拿破仑炮。普法战争后,他们转变目标开始学习德国。对早期日本陆军火炮发展影响最大的两场战争,分别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就陆军火炮而言,甲午战争时期的清军和日军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清军在火炮的数量和质量上更具优势。甲午战争结束后,在《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三年,明治三十一年(公元 1898 年),旧日本陆军换装了一种新式野炮—— 75 毫米的三十一年式速射野战炮。
三十一年式速射野战炮
这门炮的主要进步之处是采用了无烟火药和后膛装弹,战斗全重为 908 公斤,最大射程 7700 米。
这门炮被称为速射炮,那也只不过是相对前装炮而言的。说到底,三一式还是一门架退炮,没有驻退复进机。每次射击后,需要重新瞄准,射速只有每分钟两三发。
三一式野炮服役即落后。就在它装备服役的前一年,法国人推出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战炮,俗称 "75 小姐 "。M1897 的服役让所有的架退炮都沦为了过时产品。
"75 小姐 " 才是真正的速射炮,射速是三一式的 10 倍。它的细节,咱们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新朋友,可以到我的主页,看看前面的文章。不过当时 M1897 还是法国人的秘密武器,日本人不得而知,也很正常。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战炮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法国人在全世界的面前,秀了一把 "75 小姐 "。各国陆军都大开眼界,日本人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小日子技术水平有限,他可造不出来这种高端武器。
技术有限不可怕,可以找外援。德国老牌军火公司克虏伯在 1902 年,推出了一款采用弹簧式复进机的 75 毫米野战炮,该型号被称为克虏伯 M1903。
克虏伯 M1903
克虏伯这门 75 毫米野战炮是个用来赚小钱钱的外贸产品,德军当时的制式野战炮口径是 77 毫米。螢幕前的观众估计会有疑惑,德军为什么会选 77 毫米这么奇怪的口径,这既不是公制部門的整数 75,也不是三英寸的 76。
其实德国人也有他们的小算盘。当时,他们在欧洲有两个主要对手,其中法国使用的是 75 毫米口径野战炮,而俄国使用的是 76 毫米野战炮。
俄国的 M1902 型 76 毫米野战炮
德军的火炮口径比他们都大一两毫米,而不是像神剧上说的那样,可以使用缴获的炮弹。德国是这样盘算的,如果缴获了对手的 75 和 76 毫米火炮,可以给炮管改膛成 77 毫米,这样就可以用自家的制式炮弹了。
日俄战争爆发后,为了增加军队装备实力,日本人决定从欧洲进口管退式的野战炮。当时能提供这种产品的只有法国和德国,法国和俄国是共同对付德国的盟友,自然不可能将火炮出口给日本。
三八式野炮
1904 年 11 月,日本陆军向克虏伯公司订购了一批 75 毫米野战炮,其中包括 400 门成品和 400 门火炮的原料。不过第一批火炮到货时,已经是 1905 年 7 月了,而且只有 2 门。这时候,日俄战争已经步入尾声,这批紧急采购的火炮,完全没有派上用场。
由于没赶上战场,它们先被送去了试验场。试验表明,管退炮相比于架退炮,射速上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这些克虏伯野炮使用的还是分装弹,分装弹装填要比 "75 小姐 " 那种整装弹繁琐一点。装填炮弹时,需要先向炮膛装入弹丸,再装填药筒。
就算是使用分装弹,它的发射速度也能达到每分钟 10 发。试验人员认为,如果采用一体装填的整装炮弹,克虏伯野炮的射速能超过每分钟 20 发。
1905 年末,日本陆军技术审查部将克虏伯野战炮制式化为三十八年式野战炮。叫 " 三八式 " 是因为这一年为明治三十八年。
以这一年命名的武器还有很多,除了三八式野炮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三八大盖以及三八式加农炮、三八式 120 毫米榴弹炮等等。
三八式 120 毫米榴弹炮
三八式野炮口径为 75 毫米,身管 31 倍口径,战斗全重 947 公斤,行列全重 1734 公斤。采用单脚式炮架,左右射界为 7 度,俯仰角为 -8 度到 16.5 度。发射 6.5 公斤的尖头炮弹时,炮口初速 520 米每秒,最大射程 8350 米。但要达到这个射程,必须要在炮尾挖坑,进一步增加仰角,否则射程只有 5800 米。
火炮采用横楔式炮闩,这种炮闩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炮闩开闭时间短,能加快炮弹装填和射击节奏,提高火炮射速。
早期使用分装弹,最大射速 12 发每分钟。后期改为定装弹,爆发射速能达到每分钟 24 发。实际作战时,为了防止炮管过热,射速会控制在每分钟 10 到 12 发。如果持续射击时间超过 2 分钟,还需要把射速进一步降到 6 到 8 发。一个小时内,标准发射炮弹数量不超过 120 发。
根据日俄战争的经验教训,三八式野炮安装了防盾。在架退炮时代,大家都不会用上防盾,因为火炮发射后,火炮会后退一段距离,炮手无法站在火炮的正后方,防盾装了也派不上用场,还会徒增火炮的重量。
日俄战争时,没有防盾的三一式野炮,在和安装了防盾的俄国火炮对抗时,吃了不小的亏。好在俄军的炮术水平比不上日军,双方才能打的有来有回。
从重量上来讲,德国产品也比法国炮更适合日本,三八式野炮的战斗全重为 947 公斤,比法国的 M1897 轻了 200 公斤。947 公斤的重量比日本上代的三一式野炮,只重了 40 公斤。而且这还是在多一个防盾情况下的重量。
克虏伯野战炮
日本马的体型矮小,不管是拖曳能力还是驮载能力,都比不上欧洲马。曾经有欧洲传教士嘲笑日本骑兵是 " 猴子骑狗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虽然也在引进欧洲马来改良本国马种。不过总体来说和欧洲的重型挽马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三八式野炮的机动方式为六马挽拉。骡马牵引时,需要火炮前车分担炮架重量。前车上可以运输 40 发炮弹,车上还能坐三名炮手。炮管两侧还有两个小板凳,上面能再坐两个人,在坐满人的情况下,行列全重约为 1734 公斤。不过由于马不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炮手还是要徒步跟在炮车后面。
三八式野炮和前车
除了炮车之外,还有专门配套的弹药车。弹药车由前车和后车两部分组成。前车上装载 40 发炮弹,后车上装载 60 发炮弹,由一组 6 匹挽马拖曳。
三八式野炮的主要用途是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破坏铁丝网以及摧毁野战掩体。它的主要弹药是榴弹。以 94 式榴弹为例,整个弹药重 8 公斤,其中弹头重 6 公斤。炮口初速为每秒 510 米,通过爆炸破片杀伤人员,杀伤半径为 25 米。根据作战需要,可以选择瞬发或延迟引信。
94 式榴弹
日本陆军曾经做过测试,如果使用榴弹来破坏铁丝网。在一个纵深 10 米的铁丝网阵中,要开辟一个 10 米宽的缺口,需要命中 20 发炮弹。如果炮兵阵地距离目标区網域 2 公里,就需要发射 100 发炮弹。
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命中率会下降,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炮弹。当射击距离达到 6 公里时,需要超过 500 发炮弹才能取得类似的效果。
另外一种主力榴弹被称为 90 式尖锐弹,弹型更加修长,炮口初速稍高,有 520 米每秒,内部炸药只有普通榴弹的 7 成。因此杀伤半径也减少到 20 米。
90 式尖锐弹
除了榴弹之外,三八式野炮配备的炮弹,还包括发烟弹、燃烧弹、照明弹和用来打坦克的穿甲榴弹等等。二战后期,日本人还给其装备过破甲弹。
除了最开始从德国进口的 400 门外,日本大阪兵工厂总计生产了 3000 门 75 毫米野战炮及其改进型。
一战前,日本陆军的一个野炮兵中队配置 6 门火炮和一个弹药分队。每个步兵师团下辖 6 个炮兵中队,共计有 36 门三八式野炮。
教会徒弟,打死师父。三八式野炮首次在实战中运用是在一战期间,日军用它来攻击青岛要塞的德军。
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是真的不讲情面,只讲利益。今天还是你的朋友,明天就可能是你的敌人。
十年前,日本从德国购买了火炮来对抗俄国。十年后,沙俄又成为了日本的盟友,这些火炮在与俄国的战争中没有派上用场,反而被用来对付原产国德国。
德国在青岛修建的要塞
最可怜的还是我们,无论是日俄战争时的旅顺,还是德日战争中的青岛,战场都设在中国。列强们根本没有考虑我们的主权,给中华民族留下的只有痛苦的回忆。
这些三八式野炮,在战场上的表现还算凑合。最多的一门炮发射了 1000 多发炮弹,没有任何一门炮出现问题。
一战后,日军意识到每个中队配备 6 门火炮的编制存在问题。由于三八式野炮射速很高,能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炮弹,决定战斗力发挥的最大因素,不再是火炮数量,而变成炮弹供应。
先知先觉的法国人早在一战前,就将野战炮兵连的火炮数量减少到了 4 门。日本也认识到,应该减少火炮数量,加强弹药保障。他们先是将炮兵中队的火炮减少为 4 门,然后撤销了弹药小队,最后是给每一门火炮,都配置一组弹药车。
同时三八式野炮也不再先进,需要更新换代。关于三八式野炮的改进,咱们会放到下一期再展开细讲。
改造三八式野炮
1926 年,昭和二年,就是那个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裕仁天皇登基的第二年,日本陆军对编制重新进行了修订,明确了野战部队的炮兵编制。野战师团下属一个炮兵联队,炮兵联队分野炮兵和山炮兵两种装备编制,野炮兵使用三八式野炮,山炮兵使用四一式山炮,后来更新为九四式山炮。
不管是野炮兵还是山炮兵联队,都是三三制编制。每个联队下属 3 个大队,每个大队下属 3 个中队,一个中队 4 门火炮,总计 36 门。根据装备火炮的不同,配属野炮兵的师团被称为挽马师团,配属山炮兵的师团,称为驮马师团。
两种类型的师团在兵力武器配置上基本相同。但在驮马师团中,火炮、弹药运输方式是骡马驮运,需要的骡马和人员远远多于挽马师团。
抗战全面爆发前,日本陆军常设师团中有 15 个是挽马师团,其下属的炮兵联队中,装备的都是三八式野炮,或改进型三八式野炮。
除了师团直属的炮兵联队外,还下辖 4 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的炮中队装备了 4 门四一式山炮。每个步兵联队下属三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下,有一个两门制的九二式步兵炮小队。
四一式山炮
不谈火炮威力,单单从火炮装备的绝对数量上看,三八式野炮也多于其他的山炮和步兵炮。更何况,师团直属火炮的弹药保障力度,远不是联队炮和大队炮能够相提并论的。
二战前,虽然日本陆军也在积极发展 90 式和 95 式 75 毫米野炮,但是它们产量有限,始终无法替代三八式野炮的地位。所以本视频的开头说,它是被影视剧忽视的头号主力毫无问题。
90 式野炮
关于三八式的故事,本期还没有讲完。下一期,我们将会介绍三八式野战炮的衍生型号和改进型,其中不仅会聊到最有名的三八改,也会讲到三八式为了反坦克作战做出过哪些努力。